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3篇 |
免费 | 418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63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196篇 |
综合类 | 1980篇 |
基础理论 | 280篇 |
污染及防治 | 18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1篇 |
社会与环境 | 207篇 |
灾害及防治 | 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231篇 |
2021年 | 200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微生物溶藻是藻类水华控制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缺乏去除微生物发酵产物中营养物质的方法学研究,对野外水体采集的微囊藻的溶藻活性研究也较少见。比较了不同极性溶剂对溶藻物质的固液萃取效率,研究了分子筛层析对溶藻物质的纯化效果,并测定了各提纯步骤的中间产物对野外水体采集的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结果表明,在溶藻活性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固液萃取串联分子筛层析技术对TOC、TN和TP的总去除率平均高达97%,其中,固液萃取的分级去除率平均高达90%,而分子筛层析的分级去除率平均为70%,且分子筛层析后的产物对野外水体采集的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稳定在60%左右。结果说明,固液萃取与分子筛层析技术可以作为溶藻物质工业化提取与实验室纯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生态环境重大工程项目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工程实施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确保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因此,系统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国家现行政策,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现有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分析了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识别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制度的建议框架,以期为实现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3.
以土-膨润土为阻隔材料,使用硅灰及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改性,研究改性后阻隔墙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通过了解阻隔墙材料的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并结合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穿透效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对氨氮污染的阻控性能。结果表明: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最佳质量配比为硅灰∶土=1∶10,最佳含水率为67.80%;改性阻隔材料生成的铝硅酸盐提高了阻隔墙防渗性能,渗透系数为2.36×10~(-9) m·s~(-1);CaCO_3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抗压强度达到0.896 MPa;改性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模型。这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该吸附是放热过程。在不同氨氮浓度的穿透下,渗透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实验期间并未达到穿透浓度。利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型对阻隔墙的阻控效果进行模拟发现,7 300 d后NH_4~+扩散范围小,未穿透阻隔墙。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墙用于对离子型稀土矿氨氮污染阻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4.
电吸附除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和电极可重复利用等优点。采用活性炭纤维(ACF)作为电极材料对其电吸附去除水中的硝酸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压、pH、流速、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电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超声处理对电极脱附和再次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吸附作用对硝酸盐的去除有较高的效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电压1.0 V,pH为5.0~6.0,进水流速10 mL·min-1,初始NO3--N浓度为25~30 mg·L-1,在该条件下硝酸盐去除效率为68.3%~72.62%。超声处理对电极的脱附作用和再生效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超声处理过的电极比未处理的电极对硝酸盐的去除率可提高16.10%~18.98%。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毒死蜱对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中华薄壳介(Dolerocypris sinensis)混合种群的种群密度、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比活力和隆线溞游离态几丁质酶免疫可反应蛋白(chitinase-I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质量浓度高于0.05μg/L的条件下,毒死蜱对两种生物会有抑制作用,并且基本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不过,随着水中残留的毒死蜱浓度降低,抑制作用会减弱。计算毒死蜱对隆线溞和中华薄壳介的最高无作用浓度(NOEC)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发现,中华薄壳介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高于隆线溞。在生态风险评估工作中,NOEC或LOEC使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6.
结合民航局相关法规要求,建立了民航机场关键运行岗位安全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包含人员、设备、工作程序和环境4个方面,分为3个层次,共计75项指标.在对机场各级人员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和三角模糊数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指标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运行指挥员岗位和特种车辆操作工岗位的安全综合风险指数较高,分别为40.7和40.4,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7.
为进一步提高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中普通聚乙烯(PE)填料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NO3--N的去除能力,采用液相化学处理法对PE进行改性,并对其反硝化深度脱氮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MPE)填料的静态接触角为75.5°,与PE相比降低了26.6%;扫描电镜显示,MPE与PE相比表面结构粗糙度增强;能谱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PE表面氧元素含量及结构都发生了变化;MPE填料的MBBR反硝化能力与PE相比得到了明显提高,当进水NO3--N和TN浓度分别为(8.5±1.5)和(14.3±2.1) mg/L时,MPE填料的MBBR对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7.0)%和(56.5±10.7)%,与PE相比分别提高了20.8%和58.1%。 相似文献
108.
109.
掌握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目标,有助于精准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定有效的污染物管控政策。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基于2007—2018年天津市近岸海域营养盐浓度及降水量数据,建立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模型和水质目标确定方法,在评估天津市近岸海域12个监测站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控制目标,并分析水质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结果表明:2013—2018年与2007—2012年相比,天津市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比例为13.19%,95%的置信区间为−30.37%~3.96%;活性磷酸盐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比例为7.01%,95%的置信区间为−11.43%~25.45%,尚未恢复到2007—2012年的平均水平;提出2025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二者综合优良水质比例达到75%的控制目标;将天津市近岸海域划分成7个区域,建议据此实施海域水质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和省际水污染联防联治,持续改善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
相似文献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