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4篇 |
免费 | 415篇 |
国内免费 | 8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9篇 |
废物处理 | 56篇 |
环保管理 | 196篇 |
综合类 | 1997篇 |
基础理论 | 287篇 |
污染及防治 | 183篇 |
评价与监测 | 166篇 |
社会与环境 | 215篇 |
灾害及防治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471.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主要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第一年以毛马唐的生态位宽度最高,其余17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61%,第二年以雾水葛和鳢肠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余15种物种生态位宽度小于0.2的物种占优势物种的50%,共同出现的物种仅有8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由5对上升到17对,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种对由10对减低到2对,说明连续水淹产生更加均一的生境类型,对资源要求相似的物种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472.
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游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鄂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以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借鉴.以下牢溪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蔬菜地、石坎农田、撂荒地、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稳定性差异.结果 表明:(1)柏树林、石坎农田、撂荒地和天然林土壤团聚体以>2 mm为优势粒级,平均为57.66%,蔬菜地以<0.25 mm微粒径团聚体为主,均值为60.86%;(2)林地(柏树林和天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要优于农用地(石坎农田和蔬菜地),耕地撂荒提升团聚体稳定性;(3)分形维数D与破坏率PAD、可蚀性K呈正相关,与团聚体直径(MWD和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WR0.25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较好反映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对流域内林区的封育是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最优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73.
将Ce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负载活性炭 (AC)的方式制备Ce-ZnO/AC吸附-催化复合材料,并以对二甲苯为典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研究其在真空紫外体系中光催化转化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的负载能有效提高臭氧的利用效率,强化对二甲苯的去除率和矿化率;当Ce-ZnO与活性炭的负载比例为1∶2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达到最优,此时对二甲苯的转化率达到95%以上;活性炭的负载不仅可使污染物与催化剂充分接触,还可有效利用臭氧从而产生·OH等自由基,协同促进对二甲苯的降解,同时更多的中间产物被降解。复合催化材料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在利用5次后,仍可再生恢复其光催化性能至初始状态。相对于单独的真空紫外光解,Ce-ZnO/AC吸附-催化复合材料与真空紫外体系耦合降解二甲苯的能量利用率提高了2倍,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474.
475.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沉积土粪便污染情况,以万州段为例,在蓄水期采集了9个采样点的沉积土,分析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结果发现,三峡水库万州段沉积土的pH为6.24~7.01,含水率为9.00%~25.70%,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90%~3.70%,细菌总数为1.30×10~6~9.37×10~8 cfu/g,真菌总数为1.12×10~3~1.44×10~5 cfu/g,放线菌总数为8.33×10~4~8.85×10~8 cfu/g,总大肠菌群数为120~3 500MPN/g,耐热大肠菌群数为20~790MPN/g,大肠埃希氏菌数为20~210MPN/g。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万州段沉积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粪便污染。总体而言,属于干流回水区或支流且位于江北、城市排污口下游的沉积土粪便污染较属于干流且位于江南、周围无排污口的沉积土严重。沉积土的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指标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微生物指标之间基本可以相互印证,指示沉积土的粪便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476.
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绿水青山指数和金山银山指数,对长三角15个核心城市2008—2017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绿水青山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金山银山指数逐年上升;耦合协调度由初级协调阶段逐步提升为中级协调阶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程度逐步向好。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与经济发展呈现正U型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耦合协调度呈现负向影响;技术进步能够提升耦合协调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滞后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长期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77.
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对提高食物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山西省夏县的秸秆利用途径,对该县秸秆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县作为典型的"小麦-玉米"二熟农作区,秸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小麦秸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饲料和还田,玉米秸秆则主要用于饲料和弃置堆放.这种利用方式与造纸业发展、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气候特点有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8.
经典芬顿反应(Fe2+/H2O2)在实际水处理中存在pH响应范围窄、亚铁盐投加量大和铁泥产量高等技术瓶颈问题。改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的亚铁离子(Fe2+-EDTA)做引发剂后,pH响应范围明显扩大,然而也引入了有机二次污染,同时提高了溶解铁的去除难度。在Fe2+-EDTA/H2O2体系中投加还原性的羟胺(HA),可将失活的Fe3+-EDTA转化成具有活性的Fe2+-EDTA,从而实现低铁投加量/低EDTA投加量条件下有机污染物的消除。结果表明:以伊文思蓝为模型污染物,HA/EDTA/芬顿体系的pH范围可扩大至7.0~9.0;铁离子和EDTA的最佳投料比为1∶1,H2O2的最佳投加量为0.5 mmol∙L−1,HA的最佳投加量为0.1 mmol∙L−1; HA/EDTA/芬顿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羟基自由基(·OH);苯基甲基亚砜(PMSO)的降解路径分析则证明了新体系中高价铁(FeIV)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将羟胺引入EDTA/芬顿体系后可同步降低铁离子与络合剂的使用量,故此体系改变了络合剂强化的芬顿反应中药剂投加量过大与后续铁离子不好处置的问题,可为进一步拓展芬顿反应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9.
采用中温中压氧化干化(MOD)技术对头孢菌渣、青霉素菌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菌渣(菌渣肥)中抗生素残留低于检出限(1 mg/kg)。经过对菌渣肥调质后,有机物、氮磷钾营养成分、重金属浓度等指标均可满足NY 525—2012《有机肥料》的要求,菌渣肥中7种典型耐药基因均未检出。进一步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菌渣肥按1%和3%施入土壤30 d后,土壤中均未检出抗生素残留;菌渣肥能降低土壤的耐药基因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