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37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首先对长海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以SuperMap为开发平台开发了长海县海域生态评环境评估信息系统,并提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系统开发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系统不仅实现了长海县生态环境分析功能,而且根据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实现了三维动态模拟功能,还利用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潮流场数据实现流场动态显示和查询功能。为长海县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22.
采用盐析-树脂NDA-99双柱串联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对羟基苯海因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含酚废水。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盐析参数及树脂吸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处理,挥发酚浓度降至10mg/L以下,去除率接近100%;COD降至400mg/L以下,去除率达90%以上。该工艺简单实用,可望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223.
高Al13纳米聚合氯化铝的结构表征及混凝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lCl36H2O和Na2CO3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采用SO42-/Ba2+沉淀-置换法分离提纯了其中的纳米Al13形态,应用27Al-NMR和XRD等现代实验技术对其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27Al-NMR结果表明,分离提纯后样品中的Al13含量明显高于PAC,XRD结果表明,Al13的衍射峰出现在2q角为5~25之间;混凝烧杯实验表明,纳米级PAC较传统的混凝剂AlCl3、Al2(SO4)3和PA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224.
225.
阳离子艳红染料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进  储伟  王斌  陈勇 《四川环境》2002,21(4):31-33,37
本文研究了以沉淀法制备的TiO2为催化剂,紫外杀菌灯为光源,对阳离子艳红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本系统对阳离子艳红染料有明显的降解效果,浓度为10mg/L的阳离子艳红染料经过30min的处理,其降解率>88%,此外,还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距离和液层高度等因素对光降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6.
以位山试验站典型农田为对象,利用位山站2005-10-10~2006-06-10日的实验观测数据,探讨了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农田的热、碳通量特征,并运用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模型对热、碳通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的热、碳通量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这些通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正午前后;热、碳通量的日际变化也较明显,其中净辐射与潜热通量在冬小麦不同生长期表现为:越冬期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感热通量表现为:拔节抽穗期灌浆成熟期越冬期;而CO2通量为:越冬期灌浆成熟期拔节抽穗期.对以上通量及地表温度的模拟表明,SiB2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生长期中农田热、碳通量及地表温度,净辐射、潜热通量、感热通量、CO2通量与地表温度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一致性较好,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达0.985、0.637、0.481、0.725、0.499与0.877,其中感热通量与CO2通量模拟偏差较大.另外,按冬小麦生长期分阶段对农田以上分量模拟结果表明,SiB2模型在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模拟效果最好,并发现模型对叶面积指数敏感.  相似文献   
227.
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对Sr2+和Cs+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水合二氧化钛-水合五氧化二锑(HTO-HAP)球形复合无机离子交换剂,研究了其对Sr^2 和Cs^ 的离子交换性能,并对其组成,结构及稳定性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球形交换剂机械强度好,适合装柱,在弱酸性条件下对Sr^2 和Cs^ 有较好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228.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为固定相,采用高压匀浆法,制备HPLC色谱柱.测定乙腈相中18种有机化合物在SWCNTs色谱柱上的保留因子,研究SWCNTs与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取代基的种类和个数、杂原子的个数影响乙腈相中有机化合物与SWCNTs的相互作用.采用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定量表征SWCNTs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所构建的LSER模型具有较强的拟合能力(R2=0.844)和稳健性(Q2LOO=0.768),发现π-/n-电子对作用和空穴/弥散作用是控制SWCNTs与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9.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 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30.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pH值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鼎湖山主要森林类型土壤pH值都较低,但从1994年以来土壤酸化都得到了控制,pH值比较稳定。针叶林土壤pH值比混交林高,季风常绿阔叶林pH值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