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61.
采用间歇试验研究了微量NO2氛围下,好氧、厌氧氨氧化复合颗粒污泥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微量NO2能提高O2反应活性,强化好氧氨氧化过程.反应动力学可用Andrews方程描述,NO2半饱和系数和抑制系数分别为1.32,7.11μmol/L.NO2强化厌氧氨氧化过程动力学模型中最大强化系数为43.5,NO2半饱和系数和抑制系数分别为16.9,0.348μmol/L,基础速率系数为0.024.建立了NO2强化完全自营养脱氮动力学模型,并对EGSB反应器中脱氮过程进行了模拟,当DO为0.6mg/L,NO2为3.0μmol/L时,总氮去除率达最大值.根据模拟结果优化反应器运行条件,总氮去除率由26.86%~31.65%提高到58.83%~63.08%,总氮平均去除速率由0.113 kg/(m3·d)提高到0.234kg/(m3·d).  相似文献   
162.
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处理餐饮废水,通过对油、浊度、COD、UV254四个重要指标去除率的测定评价处理效果。方法:餐饮废水经过砂滤后在中间水池中进行曝气,将曝气后的水样通过固定好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炭纤维柱,测定出水指标。结果:该工艺处理后水样的浊度去除率为83%、UV254去除率为67%、COD去除率为84%,油的去除率为91%。结论:采用砂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技术处理餐饮废水是可行的。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浊度、COD、UV254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出水水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3.
为了解某地区铁路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以2019年该地区铁路职工21 578名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检出情况,研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尿pH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为22.4%,其中男性检出率(24.4%)高于女性;<30岁和...  相似文献   
164.
浅层就地固化是软土地基处理的一项重要方向,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传统就地固化主要以水泥为主,为了验证基于工业废料钢渣的复合系基材对不同软土地区浅层固化的效果,通过改变钢渣、偏高岭土、生石灰等成分的配比,在室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探讨不同成分配比的基材对不同地区软土固化强度随含水率、复合基材掺量和龄期变化的影响;此外,将室内试验最优配比应用于现场试验,在现场通过取芯测强度以及轻便动探评价承载力来验证复合基材对于浅层软土就地固化的效果,并对室内和现场所造成的强度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钢渣的复合系基材能有效提高软土强度:②固化后强度与基材掺量、龄期成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成负相关;③在浙江湖州现场就地固化中,复合基材掺量大于 3%,改性水泥与钢渣掺量比为 1.2∶1.8 时,可满足固化土强度和地基浅层承载力的要求;④现场搅拌均匀性是影响室内与现场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5.
采用镍铁双金属为还原剂,对土壤中共存的7种多氯联苯(PCBs)的还原降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建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与镍铁双金属反应时间延长,7种PCBs呈现不同的还原降解速率和竞争还原态势并趋于稳定,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PCB180、PCB138、PCB153、PCB52、PCB118、PCB101、PCB28,大体呈现氯原子数越多降解速率越快的趋势。试验条件下PCBs各异构体的降解半衰期为75~121 h。为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不同含氯水平PCBs共存的竞争体系中PCBs还原降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斯软件DFT方法求得7种多氯联苯的20个量子化学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了PCBs的还原降解速率与分子结构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模型结果表明,Ehomo、△_fH~Θ、△_fG~Θ和Polar的VIP大于1,是影响体系中PCBs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此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多氯联苯污染场地土壤化学修复过程中PCBs各同系污染物的化学降解潜力和残留趋势。  相似文献   
166.
167.
贾佳  丛怡  高清敏  王玲玲  杨静静  张国辉 《环境科学》2020,41(12):5256-5266
为揭示郑州市冬季空气污染过程及形成原因,选取郑纺机国控站点为采样点,探讨2019年12月郑州大气污染物浓度和主要气象参数特征,对比不同污染阶段PM2.5水溶性离子、元素和碳质组分浓度变化,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分析采样期间污染源排放与区域传输对采样点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第一次和第二次重污染形成和消散过程略有差异,分别呈现出"缓慢累积、缓慢清除"和"缓慢积累、快速清除"的特征.第一次和第二次重污染时段NO3-、SO42-和NH4+质量浓度占PM2.5比值达到41.5%和46.2%,OC/EC比值分别为4.0和4.5,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大量生成是两次重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采样期间本地、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区域对采样点PM2.5浓度贡献占比均值分别为58.0%、2.4%、6.7%、6.9%和12.7%,第一次重污染是本地污染物排放和外来源区域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期间西部和南部区域及外来工业源贡献占比有所升高;而第二次重污染则主要受到本地大气污染物累积的影响,期间交通源、扬尘源和燃煤源污染贡献骤增,外部区域对采样点PM2.5浓度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8.
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中DOC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预压力混凝沉淀除藻工艺是否会使藻细胞破裂,导致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C)增加,进而优化压力作用方式,得到安全、高效的预压力除藻工艺,实验研究了预压力、预氧化技术处理含藻水时DOC的变化,以及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研究了混凝沉淀后藻类、浊度、D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0.5~0.8 MPa压力作用后,水中DOC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且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高锰酸钾与次氯酸钠预氧化均会导致DOC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没有明显变化.预压力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6.23%;DOC去除率29.11%,高于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10%~30%.  相似文献   
169.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重金属清洗及有效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蛟  罗春秋  丛俏  袁星 《环境化学》2012,31(5):620-624
采用两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阴离子型)、Tween-80(非离子型),对锦州铁合金厂周边Zn、Cd及Pb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化学修复试验,研究两种表面活性剂对重金属Zn、Cd及Pb的去除率及化学形态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两种表面活性剂对Pb、Cd及Zn的去除作用增强,Tween-80溶液的浓度越高,对重金属的萃取效果越好,对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大小顺序为Cd>Zn>Pb,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3.07%、56.78%及42.57%;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低浓度时对Cd和Pb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而对金属Zn的去除效果较好,在0.09 mol.L-1时达到最大值83.86%;与淋溶前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相比较,经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淋洗后土壤中Cd有效态含量随LAS浓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而Pb的有效态含量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升高而增加;经不同浓度Tween-80淋洗后土壤中Zn及Cd有效态含量都是随Tween-80浓度的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Pb有效态含量随Tween-80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70.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主体,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以及若干涉海部门,政府间横向关系复杂,鉴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各主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因此,良好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在海洋区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首先对海洋环境区域管理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的概念予以界定,并对内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管理的政府问横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体现为合作与自然无关联状态并存,涉海部门间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横向政府间存在不协调问题.构建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应制定约束各政府主体的契约,健全跨行政区以及行政区内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从信息沟通、协商和利益分享与补偿三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