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深入研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生物柴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讨论了生物柴油产生颗粒的特殊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形成途径角度简要分析了生物柴油颗粒形成的机理,并从生物柴油的3个关键性质入手,分析了其对颗粒排放的规律和影响.最后,以实际柴油机运行时的5项参数为基础,讨论柴油机实际使用生物柴油对颗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材料和产地生物柴油的理化特性和对颗粒排放的影响有很大不同,但总体有利于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有害排放.②生物柴油将改变颗粒形成过程中半挥发性物质在微晶核表面的吸附,富氧作用也使燃烧热解后生成的颗粒尺寸更小,减少40%~50%;同时,纳米结构上的变化增加了生物柴油颗粒的反应活性,形成了更多30 nm以内的核态模式颗粒,更容易被人体吸收.③脂肪酸链的长度、不饱和度和含氧量对生物柴油颗粒排放量的减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柴油机参数的不同也对生物柴油的颗粒排放十分重要.④生物柴油对颗粒生成机理的关键在于复杂的含碳前驱物的生成路径.使用生物柴油总体上可减少前驱物的排放量,其主要成分为四元环和五元环,占总排放量的58.70%以上,但苯并蒽和?分别上升了44%和340%.研究显示,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对颗粒排放有积极的一面,但在超细颗粒和某些特定前驱物控制上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32.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lactide with calcium alkoxides generated in-situ from bis(tetrahydrofuran)calcium bis[bis(trimethylsilyl)amide] and 2-propanol are presented. The polymerization in THF at room temperature proceeds rapidly and in a living manner, giving poly(l-lactide)s of controlled molecular weight, low polydispersity, and tailored end-functionalities. Kinetic studies show the absence of an induction period and a pseudo-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 of 6.41 L mol–1 min–1, whic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or related Y5(-O)(O i Pr)13– or aluminum alkoxide-initiated polymerizations. The initiation involves a two-step process: (1) alcoholysis of bis(tetrahydrofuran)calcium bis[bis(trimethylsilyl)amide]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calcium alkoxide and (2) ring-opening of l-lactide via acyl-oxygen cleavage and insertion into the calcium-alkoxide bond. In the presence of excess alcohol, fast and reversible exchange between free alcohol molecules and coordinated alkoxide ligands takes place. This allows tuning of the poly(l-lactide) molecular weight over a wide range.  相似文献   
233.
电焊工血清SOD、LPO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电焊工生物膜损伤状况 . 方法 : 某汽车制造厂 30名电焊工为调查对象 , 30名 高校师生为对照 . 亚硝酸盐形成法测定 SOD, 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测定 LPO. 结果 : 电焊工血清 SOD值低于对照组 ( P<0.01) ; 血清 LPO值高于对照 ( P<0.01) ; 不同工龄间 SOD、 LPO值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 电焊工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 , 抗氧化能力减弱 , 生物 膜受到损伤 .  相似文献   
234.
设计固定床好氧稳定化实验装置,在恒温、通风、含水量适宜条件下运行,研究东莞、厦门等地开采后的存量生活垃圾以及食堂餐厨垃圾样品稳定化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和4日呼吸强度(AT4)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变化趋势的相关性.优化了TOC和AT4的检测方法,证明仪器法测定TOC结果更加合理;研究表明采用四分法取样、从迟滞期结束后开始计算得到的AT4更有参考价值;4种垃圾样品TOC和AT4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导数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大于0.99(R2>0.99),证明了TOC和AT4变化趋势的同步响应规律,说明可以利用能快速测定的TOC指标的变化趋势反映不能快速测定的AT4指标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出一种通过TOC的变化趋势和AT4的数值综合评价存量垃圾好氧稳定化程度的新方法,既缩短了检测周期,又提高了好氧稳定性评价的客观性,为存量垃圾稳定化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5.
根据锦西石化污水的性质,讨论了利用膜生物反应器与反渗透技术相结合,处理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对于可生化性差、污染物成分相对复杂的石化行业污水,经过处理后,水质稳定,品质高。  相似文献   
236.
石化废水资源化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锦西石化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补充水、锅炉水补充水的中试试验。讨论了石油化工行业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纳滤、超滤、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污染物成份相对复杂的石化行业污水深度处理,是一种能够保证回用水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7.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在Pt/Al_2O_3-Si纤维催化剂上的低温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t负载在Al_2O_3涂膜强力富硅纤维载体的催化剂,研究低温下催化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行为.用四种有机化合物检验实验参数对催化剂分解有机化合物分解率的影响.讨论了流速、浓度、有机物的本性、预热温度、反应热等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催化剂对苯、甲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的数值.  相似文献   
238.
耿宏志  郇环  李鸣晓  张莹  从辉  席北斗 《环境科学》2018,39(11):4972-4980
以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为研究区,选取两个典型剖面(S6和S8),通过测定不同采样深度(0~10 m)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值,分析了包气带反硝化强度的垂向空间分布特征,并识别了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垂向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典型剖面上各包气带土样的反硝化过程NO_3~--N浓度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这3个主要阶段; S6和S8剖面包气带反硝化强度取值分别为0. 002 6~0. 018 5 mg·(kg·d)~(-1)和0. 001 7~0. 023 3 mg·(kg·d)~(-1),总体反硝化强度水平较低;剖面垂向空间的反硝化强度总体呈现"S"型变化趋势; S6和S8剖面包气带反硝化强度的主控因素包括黏粒、硝酸盐、亚硝酸盐,并与以ACE和Shannon指数为代表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反硝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 K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39.
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太湖近30年来水华频发.为了探讨太湖西部沿岸水华暴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4月1-18日(当地历年蓝藻暴发早期)在太湖西部沿岸进行了密集原位调查.共采集样品72个,测定了水温、溶解氧、各形态氮、磷营养盐浓度以及风速等环境指标,并利用GAM(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叶绿素a含量波动幅度较大(17.10~795.89 mg/m3),太湖西部沿岸带有明显的蓝藻水华暴发现象.②水温、风速以及硝态氮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各环境因子按其对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解释率排序为水温>风速>硝态氮浓度.其中水温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叶绿素a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风速也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关键因子之一,较低的风速(<3 m/s)有利于蓝藻的漂移集聚从而形成水华,引起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研究显示,GAM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模型总体解释度达到70.6%,可为太湖西部沿岸蓝藻水华早期的预测预警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40.
丛俊  王凤英  吴新 《环境科技》2008,21(1):20-22,26
在高梯度磁场中,分别对钡铁氧体、Fe3O4和γ-Fe2O3等3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脱除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磁通密度、格栅排数、气溶胶流量、磁性可吸入颗粒物的种类,研究其脱除效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影响磁性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外加磁场的磁通密度越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越高,但有一定限度;格栅排数增加后,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得到提高;随着流量的增加,颗粒物的脱除效率有所下降;磁性颗粒的磁化率越大.颗粒脱除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