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救援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直升机的防护救生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建议大力开展直升机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发工作。  相似文献   
92.
循环经济与我国水泥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水泥工业在“四零一负”战略方面多年来取得的实践成效、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循环经济领域中的典型企业进行详细介绍,说明我国水泥工业独特的利废优势和健康有序的发展,必将为我国循环经济体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3.
粘性疏水物质-油在河口沉积悬浮物上的吸附特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宏  田康  叶常明  林杰 《环境科学》1989,10(3):23-26
利用水体中沉积悬浮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来研究污染物质在河流中的分布规律已经成为探索水体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水体中油污染的吸附,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油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具有  相似文献   
94.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进行仿真预测分析,并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多个方案,通过多方案、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出本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最佳方案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5.
除草剂阿特拉津的多介质环境行为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以白洋淀地区农田为现场,在土壤表征、环境中阿特拉津含量测定和阿特拉津吸附、生物降解、水解和光解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多介质环境逸度模型对土壤、地下水和玉米中30年间阿特拉津的含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6.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degradation dynamics and related microbial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butachlor addition in a riparian soil plant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such as Phragmites australis, Zizania aquatica, and Acorus calam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icrobial degradation dynamics of butachlo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among the three riparian plants. A. calamus display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butachlo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as compared with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Half-life time of butachlor degradation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s of P. australis, Z aquatica, and A. calamus were 7.5, 9.8 and 5.4 days, respectively. Residual butachlor concentration in A. calamus rhizosphere soil was 35.2% and 21.7% lower than that in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rhizosphere soil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A. calamus showed a greater improvement effect on biodegradation of butachlor in rhizosphere soils than the other two riparian plant. In general, microbial biomass and biochemical activities in rhizosphere soils were depressed by butachlor addition, despite the riparian plant types. However, rhizospheric soil microbial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butachlor addition significantly (P < 0.05) differed between riparian plant species. Compared to Z aquatica and P. australis, A. calamus showed significantly larger microbial number, higher enzyme activities and soil respiration rate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calamus have a better alleviative effect on inhibition of microbial growth due to butachlor addi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 suitable riparian plant for detoxifying and remediating butachlor contamination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相似文献   
97.
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联合站布置了冬小麦水分试验,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考察了冬小麦返青至成熟阶段根系生长和土壤水分利用方式。给出并验证了可用于分析二者相互关系的定量模型。根据以下两点分析了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特征:①将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时间视为吸水峰到达某一深度时间;②吸水峰下达到某一土层后,土壤含水量即随生育进程以指数形式逐渐降低。愈接近地表的土层,根系分布量愈大,根系日增长率在抽穗期最大,至扬花期根量及根深达最大值,根系吸水范围和深度基本取决于营养阶段根系生长发育状况。返青时,根系已下扎到1m,根系生长峰与吸水峰基本同步下移,根系下扎到某一土层后继续生长发育,直至土壤有效含水量只剩40%~20%时为止。根系下扎虽深达180cm,而且下层根系吸水功能较强,有效水量较大,但终因根系分布量太少,致使作物利用水分的土层深度只达120cm,吸收的水量大多来自0~60cm土层。在土壤连续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亦是制约根系吸水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作物利用土壤水分初期,根系吸水速率最大,随着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根系吸水速率随之降低。土壤中有效含水量比例在08以上,根系吸水速率大致以线性关系大  相似文献   
98.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用改进的鼓泡衰变实验装置,对五种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发现氮单胞菌属(Azomonas)是降解这类化合物的有效菌种,除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外,其它四种在经过28天反应之后,降解率在98%以上。生物降解反应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9.
酚类化合物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阎海  叶常明 《环境化学》1998,17(2):127-130
本文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出苯酚,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五氯酚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96h-EC50分别为341.85,25和1.5mg·1^-1,实验结果表明,在300,350和400mg·l^-1三种本酚初始浓度下,斜生栅藻都不具备降解苯酚的能力,即使在培养基中基本没有无机碳源的情况下,斜生栅藻仍不具备降解苯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蛋白核小球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阎海  叶常明 《环境化学》1995,14(4):350-353
本文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出单甲脒抑制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 chick)生长的96h-EC50为3.5mg.1^-1。实验结果表明,在单甲脒初始浓度分别为3,5,10和20mg.1^-1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都不具备降解单甲脒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