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5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144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32篇 |
废物处理 | 172篇 |
环保管理 | 279篇 |
综合类 | 2429篇 |
基础理论 | 613篇 |
污染及防治 | 1039篇 |
评价与监测 | 1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65篇 |
灾害及防治 | 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46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401篇 |
2012年 | 353篇 |
2011年 | 358篇 |
2010年 | 272篇 |
2009年 | 230篇 |
2008年 | 250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85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232.
以西南五省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为研究对象,将岩性、坡度、降水、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与居民点距离、人口密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石漠化敏感性及西南旱灾导致的变化,并以贵州省兴义市为示范,制定了旱灾后石漠化防治分区. 结果表明:干旱可提高石漠化敏感性,受旱灾程度越深,石漠化敏感性增强越明显. 旱灾导致西南五省区石漠化极重度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面积分别增加了777和16 484 km2. 贵州省兴义市石漠化敏感性显著变化面积最大,达到石漠化总面积的54%,灾后治理区、监督区、预防区的面积分别为110.9、221.8和509.1 km2,其中需对33.7 km2的石漠化区域进行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233.
234.
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某河段黑臭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工艺的除污效能,获得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投加,最佳预氧化时间5 min,最佳投加量1.5 mg/L。将本实验得出的最优混凝处理条件应用于温瑞塘河实际黑臭水体的处理时发现,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此表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实际的应急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35.
本研究采用野外开顶式和CSTR熏气装置对小麦、大麦、棉花、大豆和菜豆等植物进行SO2急性伤害、低浓度SO2长期暴露试验,测定植物伤害阈值和剂量—反应关系,生长和产置的反应及其对新陈代谢的影响。 研究结果指出,在一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下,植物对SO2具有不固定的敏感性。根据植物对SO2的敏感性,提出了敏感性、敏感中等和抗性这三种类型植物的急性伤害阈值。剂量—反应表面图表明,植物产生急性伤害需要一定的起始暴露时间,植物伤害程度与SO2之间不呈正比SO2浓度和暴露时间对叶片可见伤害都有影响,两者相比,浓度是更重要的因素。 低浓SO2长期暴露对植物生长和产量有抑制作用,干物质积累降低,叶面积减少,植株矮小。一般说来,对叶的影响大于对茎和根的影响,产量与SO2之间呈负相关。 SO2污染引起植物叶片气孔阻力,细胞外渗液K+离子浓度和相对电导率增加,并与剂量呈正相关。SO2造成植物光合色素减少,急性伤害加速叶绿素a的破坏,而低浓度SO2长期暴露却使叶绿素b破坏加重;并对过氧化物酸活性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6.
237.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张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为将净增城市非农业人口6.31×106人,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35.97%,20a共净增7.21%,特大城市数量将保持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3个不变;大城市从无到有,将建成宝鸡、咸阳、铜川、天水、石河子和库尔勒6个;中等城市数量将会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20年的14个,在不考虑“县改市”的前提下,小城市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为了确保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有序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 相似文献
238.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酞酸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季度的大气中酞酸酯污染物的采样监测调查,证实了酞酯不仅存在于大气中,且浓度比较高,为531ng/m^3,是草原地区背景值(10-33ng/m^3)的16倍以上。根据调查表明,不同功能区中大气中酞酸酯(DNBP和DEHP)的浓度差异较大;相同功能区的不同季节,酞酸酯浓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酞酸酯浓度与大气颗粒物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冬、夏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和0. 相似文献
239.
以某长大高速公路隧道为例,结合我国隧道通风设计规范JTJ026.1-1999与PIARC2007标准(世界道路协会),针对不同行车速度,不同车辆更新情况、不同排放标准组合形式以及是否考虑NOx等情况,对各个不同工况的需风量分别进行计算,并从需风量计算方法、机动车排放量和污染物设计浓度三个方面对隧道需风量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设计规范与PIARC2007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适应当前及今后我国交通量及机动车排放特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现行规范应在机动车排放量、污染物设计浓度限值等方面做出必要改进以达到合理确定隧道需风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