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1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3048篇
安全科学   832篇
废物处理   572篇
环保管理   785篇
综合类   5542篇
基础理论   1973篇
污染及防治   3772篇
评价与监测   446篇
社会与环境   451篇
灾害及防治   435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24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1004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687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人员伤亡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建筑火灾全风网网络模型的基础上 ,结合紧急疏散模型 ,模拟火灾时期疏散时间和建筑物内人员滞留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模拟可能出现的伤亡情况 ,有助于高层建筑的疏散系统设计 ,为火灾的再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也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风险评价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32.
降低企业库存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库存风险问题 ,库存过多 ,造成积压 ,不仅占用大量资金和场地 ,加重企业的利息负担 ,而且长期存放会使物品陈旧过时 ,失去原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如何降低库存风险 ,使库存经常处于合理水平 ,是每个企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需求预测和安全库存的确定 ,是降低库存风险的两个重要前提 ,同时讨论了安全库存的计算方法 ,以及降低库存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33.
渔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传统作业的技术要求不高,一个渔民、一张织网、一条小船就可以养家糊口。但现代渔业特别是远详渔业,与传统作业根本不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新经济时代对传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渔业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课题,即水上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域环境保护。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作为全国渔业船舶检验工作的主管机关,担负着为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  相似文献   
534.
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以低陆生植物为主的高原清洁区,其气溶胶中正构烷烃δ^13C较轻,随碳数的增加,δ^13C较平平缓的曲线,以高等植物为主的海滨清洁区,正构烷烃δ^13C分布亦为较平缓的英线,但δ^13C较前者稍重,为-28‰--27‰;人为污染严重的城市区,气溶胶正构烷烃δ^13C为-29‰--25‰,且随碳数的增加有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35.
室内培养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饵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条件下探讨了5种饵料对海洋底栖端足类日本大螯蜚的培养效果。实验指标为存活率,生长速度,日增长率和发育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大扁藻与新月菱形藻1:1混合液的培养效果最佳,合成饲料是较好的补充饵料,螺旋藻粉不宜作为日本大螯蜚的培养饵料。动物性饵料培养效果不如植物性饵料,但对日本大螯蜚的早期快速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36.
针对我国煤中硫分赋存状况,抓源头治理,分别对高硫煤,中硫煤和低硫煤采取不同对策,切实有效地实现“两控区”2000年的初期目标。  相似文献   
537.
马庄山金矿区位于星星峡一卡瓦布拉克地块、古生代岛弧东段北侧活动大陆边缘,有多种火山宕、次火山岩和侵入岩,而与金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海西中、晚期次火山岩。该矿区次火山岩有花岗闪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隐爆角砾岩(简称花岗质岩)和辉绿岩。因此,在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着重对次火山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认为.该矿区花岗质岩为高硅富钾贫铝钙碱性同熔(1)型花岗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中下地壳;辉绿岩则为富钠碱性正常型基性岩类,岩浆源区来自下地壳。前者含Co、Pb、Zn、Sn、As、Bi、W、Mo、An、Ag、Tc等元素较高,有重要找矿前景;后者含Ba、Pb、Zn、Tl、As、Bi、Au、Ag、Tc等元素较高,也可为成矿提供物源。这些认识,对该区次火山岩特征、性质、成矿关系和构造背景,以及进一步找矿都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8.
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现实结合非常紧密。他通过对资本与生态对立的揭示,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自然资本化、技术改良、生态伦理重构、政策革新等环境改良措施都将以失败告终。福斯特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生态批判,不仅明确了环境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且重申了只有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对研究我国生态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39.
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研究1种填埋场地循环操作的厌氧-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工艺,设计了该工艺模拟装置并研究了其运行工艺特性.厌氧阶段主要通过渗滤液回灌控制反应器工艺条件,主要试验结果为,pH值,R1在 6周后可上升至6.7~7.8,R2在17周内一直低于6.8;渗滤液COD浓度,R1在13周时下降至10?617 mg/L,R2在5周后上升至60?000 mg/L后长期趋于稳定;填埋气累计产量,R1在8周达到44%,R2几乎不产气.衡量稳定化可以分别采用渗滤液pH、COD浓度及BOD5/COD的减少率、填埋气的累计产率等指标来判断,并据此转换为好氧填埋运行.好氧阶段主要是通过强制通风来减少恶臭和水分,主要试验结果为,通风19d氨气浓度降为1.16 mg/m3,通风23d后恶臭浓度降为19;通风14d后含水率降为26%.完成此阶段的工艺指标值可依据矿化垃圾开采的最终用途确定.对主要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厌氧-好氧填埋过程的微生物演替经RISA分析,有4个优势菌群,一些兼性菌群在厌氧-好氧阶段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540.
The phorid fly, Pseudacteon tricuspis Borgmeier, is an introduced parasitoid of imported fire ants, Solenopsis spp., in the USA. Although the assumption that phorid flies use fire ant alarm pheromones for host location is probably true, we demonstrated in a previous study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other ant semiochemicals in the response of P. tricuspis to fire ant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glandular sources and identity of the semiochemicals mediating this interaction. First, we tested the 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 of P. tricuspis to extracts of key body parts and glands of workers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 S. invicta Buren.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poison (venom) gland/sac is the key source of compounds which elicited strong antennal activity in P. tricuspis. Follow-up studie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and behavioral bioassays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attraction of this parasitoid to fire ants is mediated by venom alkaloids.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response of P. tricuspis to physiologically relevant amounts of the two venom alkaloid fractions (cis and trans alkaloid fractions) of S. invicta. Further analysis by coupled 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ogram detection revealed nine venom alkaloid components including two novel 2,6-dialkylpiperideines that elicited significant antennal activity in P. tricuspis. This is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the role of venom alkaloids of ants as attractants for their natural enemies. We propose a semiochemical-mediated host location mechanism for P. tricuspis involving both alarm pheromones and venom alkaloids.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findings, including the attraction of male P. tricuspis to fire ant venom alkaloids, possibly for mate loc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