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4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940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134篇
环保管理   193篇
综合类   1539篇
基础理论   444篇
污染及防治   700篇
评价与监测   128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We investigated chemical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onthly rainwater collected on Peng-Chia-Yu (PCY) in northern Taiwan. Rainwater 87Sr/86Sr ratios, Na/Cl, Ca/Cl, Sr/Cl, Sr/Ca, NH4/Cl, NO3/Cl, SO4/Cl and Na/Sr, showed clear seasonal cycles, reflecting mixture of loess carbonates (high Ca/Sr and more radiogenic 87Sr/86Sr) and seawater (low Ca/Sr and intermediate 87Sr/86Sr).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er source contributes up to 45% during the winter monsoon period, but seawater is the dominant Sr source in rainwater (>50%) at other times. Two anomalously low 87Sr/86Sr values occurred in July and August 1998, coinciding with the Merapi eruption in Indonesia. Air-mass backward trajectories and the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rainwater and Merapi lava (i.e. Ca/Sr = 100 and 87Sr/86Sr = 0.705400) suggested that the Merapi eruption delivered ash across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o PCY. Aerosols leach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he 1998 eruption, demonstrating that only a minor terrestrial signature can be extracted by distilled water, implying rapid dispatch of volcanic gases or high-efficiency dissolution of ash related substance in acidic rains.  相似文献   
962.
溶藻放线菌改性制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控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一种溶藻放线菌粉剂,此粉剂按1∶10 000的质量比投加4 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率可达90%,该粉剂经过壳聚糖改性处理后,在1∶20 000的质量投加比下,0.5 h即可絮凝去除90%的藻细胞,4 d后的溶藻效率仍可达80%。由于既能快速絮凝除藻,又能长效溶藻,使得改性溶藻放线菌粉剂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3.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concentrated cellulose/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BMIM]Cl)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As polymeric fluid, solutions of cellulose in [BMIM]Cl display a marked elastic behavior under shear flow. The dependence of the shear viscosity η, and of the dynamic modulus, on concentration, averag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and temperature is discussed.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and degrees of polymerization (DP), cellulose solutions show viscous, inelastic behavior at low frequencies and low shear rat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 and DP, cellulose solutions are more elastic at higher frequencies and shear rate. Such solutions also have some usu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 dynamic rheological responses revealed that the Cox–Merz rule did not hold for these cellulose solutions at high deformation rate. Plotting storage modulus G′ against loss modulus G″ gave almost a master curve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with the slope of about 1.651 for 10 wt% cellulose solutions. This value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microheterogeneity in the solu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964.
改性蒙脱石-壳聚糖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改性蒙脱石(MM)和壳聚糖(CTS)制成MM-CTS新型复合絮凝剂,对造纸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MM-CTS的加入量为0.10 mg/L、m(MM):m(CTS):40:1、pH=8.0、搅拌速率为140 r/min、沉降时间为15 min时,絮凝效果最佳,对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达66.35%,较传统絮凝剂的COD去除率提高了13.7%,药剂成本下降11.1%,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65.
阐述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可能导致的环境与健康的不确定风险以及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在推动纳米科技和纳米产品研发的同时,应秉持科技进步有益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则,针对这些技术可能引起的健康、安全、环境、伦理和社会的隐含问题和不确定性,开展纳米产品及与纳米相关的法律、环境与健康潜在风险研究,制定相关安全性评价和风险管理规范以应对潜在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966.
本文介绍了全氟异丁烯(PFIB)物化性质及产生;总结了其毒性;分析了气相色谱法分析PFIB方法:讨论了人员和环境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967.
以长三角某典型河流型水源地源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传统工艺及基于凹凸棒土处理单元的6种强化工艺,对各工艺及其处理单元应用于典型氯化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及其前体物控制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预O3+凹土强化混凝+O3-GAC强化的工艺对上述2种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效果最佳;在传统工艺中单纯增加O3处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KMnO4控制消毒副产物的效果一般,但KMnO4处理可强化后续单元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各工艺处理出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单项指标均能达标,但传统工艺和经凹土强化混凝+GAC强化的工艺出水三卤甲烷4种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均大于1.0,不能满足水质要求,必须进行强化处理。凹土强化混凝单元在6种强化工艺条件下对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卤乙酸生成潜能(HAAFP)的去除率较传统混凝单元平均提高15.99%和4.92%;各强化工艺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较传统工艺均提高20%以上(除凹土强化混凝+GAC强化的工艺外),消毒副产物产生量降低40%以上,工艺成本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968.
电解锰渣的综合利用进展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解锰渣是电解金属锰时产生的酸性滤渣,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随着电解锰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堆放填埋的电解锰渣引发了严重的水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锰渣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电解锰行业和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电解锰渣特性的分析基础上,对国内外电解锰渣的综合利用进展(如锰离子回收、肥料制作和建筑材料应用)进行了回顾,分析了锰渣各种资源化利用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电解锰渣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旨在为锰矿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电解锰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为了研究灭活厌氧污泥和活性厌氧污泥对问二氯苯(m-DCB)的吸附,考察了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污泥投加量和pH对吸附m-DCB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在1h内达到平衡。应用伪一级、伪二级反应动力学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厌氧污泥吸附m-DCB更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2种污泥对m-DCB的吸附都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拟合,但Langrnuir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好于Freundlich模型,且活性厌氧污泥的吸附性能显著高于灭活厌氧污泥。从吸附热力学上看,该吸附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值对2种污泥吸附m-DCB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70.
以微波无极紫外灯为光源,P25型Ti O2为催化剂,研究了微波反应器中茜素绿(AG)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染料初始浓度及p H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利用ESI电子喷雾质谱和离子色谱测定了茜素绿降解的中间产物,并对产物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紫外/二氧化钛体系拓宽了染料浓度和p H的适用范围。降解后生成了大量小分子物质,可生化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BOD5/COD值从反应前的0.0959增加到了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