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7篇
  免费   1132篇
  国内免费   2671篇
安全科学   1188篇
废物处理   235篇
环保管理   650篇
综合类   5987篇
基础理论   1174篇
污染及防治   857篇
评价与监测   491篇
社会与环境   464篇
灾害及防治   31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551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523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61.
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江苏阳澄湖螺类群落结构进行了季节调查研究。共采集到螺类4科5属6种,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次优种为长角涵螺。阳澄湖螺类平均密度为220±47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331±469 g/m2,螺类密度和生物量在年际和季节间均无明显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密度在东湖区和中华绒螯蟹围网养殖区较大、西湖区最小,生物量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铜锈环棱螺密度围网养殖区最高、西湖区最低,长角涵螺密度东湖区最高、围网养殖区次之、入湖河流及其它湖区极低。中华绒螯蟹养殖未导致围网养殖区螺类数量下降,螺类(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投放可能是该区螺类密度、生物量及铜锈环棱螺所占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影响螺类群落整体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铜锈环棱螺主要分布在叶绿素a较高的水域,而长角涵螺和纹沼螺则主要分布在透明度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62.
For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resource productivity study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But researches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are limi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 on tourism resource productivity is the potential market scale of tourist locations, and second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is the resource endowment. Regional urban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gion tourist numbers, being the decisive factor of region potential tour market sca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dual model should be adopted: on one hand to enhance tour spot attractiveness, on the other hand to cultivate the potential market by improving urbanization level and other means. In the situ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fever spreading, the dual model for improving tourism productivity helps to avoid the "Great Leap Forward" which means that too rapid tourism construction divorces from actual market demand.  相似文献   
763.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三峡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极端降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少,中部、东南部相对较多。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差异不大,集中程度总体较差,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极端降水相对集中,中部相对分散。库区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底和7月上中旬,东北部和西部偏西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晚,中部地区集中期相对较早。库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与同期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关系,即极端降水量越少,则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反之极端降水量越多,则极端降水量越分散、集中期越晚,尤其是在库区东北部地区最为显著。三峡库区蓄水后极端降水集中程度在空间上一致性较好,表现为蓄水后更为分散;极端降水量和集中期则在空间上差异显著,大致表现为蓄水后东北部极端降水增加并延迟;西南部极端降水减少并提前  相似文献   
764.
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不使用有机溶剂获得云母钛珠光颜料、水性金属效果云母钛珠光浆、珠光涂料的环保型制备工艺和性能.采用液相沉积法获得了不同厚度的纳米TiO2薄膜包覆层而显示银白、金、红、紫、蓝、绿等各种色彩的系列珠光云母颜料;应用珠光云母颜料与分散剂等水性助剂混合,获得了水性金属效果云母钛珠光浆的制备工艺;应用云母钛珠光浆与乳液配合,获得了云母钛珠光涂料的制备工艺.制备的云母钛珠光涂料系列多彩,白度高、反射率大、珠光效果好,硬度、附着力、耐候性等指标优异.  相似文献   
765.
假定两水平方向的地震动为平稳随机过程,基于地震动主轴模型的假设,讨论了二维地震动分量的空间相关性,在单分量平稳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二维水平地震动随机模型的相关函数矩阵。该相关函数模型可以为二维地震下结构随机反应分析提供地震动输入。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和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在二维地震激励下的随机反应分析方法,导出了结构的位移反应相关函数和速度反应相关函数,可在时域内直接计算结构的二维随机地震反应的统计特征。最后,通过一个二层框架结构计算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运用,讨论了地震动强度以及地震动主轴方位角对结构反应的影响。该方法可以为结构抗震可靠性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66.
基于分形理论的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非线性理论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相空间重构的方法确定各混沌吸引子的关联维数,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焦作矿区矿产资源保有指数、矿产资源回收指数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指数3个指标的分维值都较小,说明自然资源支持度的脆弱性是造成矿区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7.
为实时准确地检测视频监控的火灾信号,减少火灾误报,提出1种基于静态特征和动态行为的火灾检测方法.利用改进的Faster RCNN检测模型,根据可疑火灾区域的颜色特征和空间特征对其进行目标检测和特征降维,与传统的Faster RCNN相比平均检测精度提升5%;利用ILSTM对连续帧中的特征进行累加,对短期内是否发生过火灾...  相似文献   
768.
分析了国际静电放电测试研究领域现有的各种测试研究装置特点,为克服已有测试装置缺陷本团队研发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静电放电测试研究系统—电极移动速度效应检测仪。对其结构设计特点、功能进行了分析。我们研制的新型静电放电测试系统兼具实现真实直线运动准确调节和多环境因素可控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困扰国际电磁兼容静电放电研究领域电极需高速向靶移动放电与避免强烈撞击损坏仪器的难题,实现了对多种因素影响逐一准确控制,为静电放电性质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  相似文献   
769.
分析云南山区公路严峻的交通形势,及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事故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从人、车、路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云南山区事故多发路段安全对策措施。分析表明,在云南山区,路况、人员安全素质、车辆性能、安全管理均处于较低水平,是重大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提高系统安全性,实现系统功能最强,应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匹配,以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770.
Inform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 carbon (BC) and particle number levels in urban areas is limited. Therefor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C and particle number levels i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ranges at an urban area is worthwhile. This study used an aethalometer and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 to measure the levels of BC and particle number simultaneously at an urban roadside in Taipei City.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hourly BC levels are 0.62–8.80 μg m?3 (mean?=?3.50 μg m?3) and hourly particle number levels are 4.21?×?103–4.64?×?104 particles cm?3 (mean?=?2.00?×?104 particles cm?3) in Taipei urban area. The BC and particle number levels peak during morning (7:00–9:00) and evening (16:00–18:00) rush hours on weekdays. Low BC and particle number levels exist in the early morning hours. Time variations in BC level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particle number levels in this study, clearly indicating that BC and particles are likely released from the same emission source. Additionally, BC levels in the urban area are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ultrafine particle levels than with total particle number levels, particularly in the size range of 56–180 nm. According to measurement results, most BC in aerosols in urban areas can be in the ultrafine size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