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5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1927篇
安全科学   538篇
废物处理   256篇
环保管理   462篇
综合类   3498篇
基础理论   86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17篇
评价与监测   325篇
社会与环境   340篇
灾害及防治   25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80篇
  2012年   467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91.
研究了氯胺在铜管模拟输配系统中的衰减过程,并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氯胺衰减规律进行了模拟;考察了pH、初始氯胺浓度等水质条件与流速等水力条件对氯胺衰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氯胺衰减速率与金属铜溶出的重要因素,pH越低氯胺衰减越快;提高氯胺初始浓度可加快氯胺衰减速度,也可增加金属铜的溶出量;流速对氯胺衰减速率的影响不大.此外,衰减动力学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的氯胺衰减规律.从而对于工程中不同条件下消毒剂浓度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2.
粉煤灰和生石灰对生活污水污泥脱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比阻和泥饼含水率的测定,进行污泥脱水的粉煤灰(含粗、细)、生石灰投加实验。单独投加实验表明,在投量10g/100mL时,细粉煤灰(0.075mm筛下)能使比阻值降低91.8%,效果稍次于生石灰;且细粉煤灰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最好。联合、单独投加对比实验表明,投量10g/100mL时,粉煤灰与生石灰以1∶1(质量比)联合投加降低比阻值达99.8%,效果好于二者单独投加;但联合投加降低泥饼含水率的效果不如单独投加粉煤灰,仅与生石灰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93.
β射线衰减法和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PM10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β射线衰减法和重量法同步测定了2005年乐清市环境空气中PM10日均浓度,实验覆盖了乐清市的各种气象条件和PM10的浓度变化范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监测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β射线衰减法测得的PM10比重量法高,年均值偏高23%;两种方法测得的PM10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4,能用回归直线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4.
生物质废弃物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式炉对红松锯屑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器温度、物料粒径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能加快生物质快速热解进程,减少炭和焦油生成量,利于富氢气体的生成,800℃时气态产物比例可达56.9 wt.%,气态产物中H2体积分数由4.3%(500℃下)上升至17.2%,H2 CO体积分数达68.3%.小粒径能增大热解气态产物的比例,但对气态产物组成的影响很小,这可能与红松锯屑本身质地疏松有关.以与生物质直接混合方式添加的煅烧白云石能使热解产物中H2含量增加,但造成产气过程变缓,炭生成量增多,富氢气体总产量未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95.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t/a,有45.6%区域面积的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如果不实施脱硫措施,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情景将急剧恶化,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增长18.4%,超临界负荷的区域面积将增加到48.7%;"十一五"脱硫计划如期实施后,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7.4%,但仍有39.1%的区域面积超过临界负荷,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控制硫沉降量.  相似文献   
296.
随着振动试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振动试验要求更加严格,试验夹具作为完成试验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改进则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对某航天阀门产品力学试验夹具装载被试产品后的振动特性响应分析,发现原有力学试验夹具存在不足。基于此,本文对该力学试验夹具进行结构优化,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前和改进后力学试验夹具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针对改进前力学试验夹具的固有频率、振型和响应位移方面存在的不足,依据仿真数据对试验夹具结构及性能方面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力学试验夹具性能更加满足产品试验要求,从而更加保证航天阀门产品试验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97.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形态及酸浸出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涛  刘廷凤  高占啟  孙成 《环境化学》2007,26(5):658-661
研究了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形态在不同粒径上的分布,以及HNO3对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性.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可交换离子态含量很少;易挥发性的重金属在较大粒径上有较高分布,亲石性重金属Cr和Ni的分布与粒径的相关性不大,在各粒径上的分布较均匀;飞灰中以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的重金属对酸不稳定,易被HNO3浸出,而残渣态部分对酸较稳定,不易被HNO3浸出.  相似文献   
298.
以膨润土为辅助添加剂固化/稳定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朱伟  林城  李磊  大木宜章 《环境科学》2007,28(5):1020-1025
针对传统以水泥固化污泥,带来的水泥用量大与固化体的浸出液pH过高等问题,提出了以膨润土为添加剂辅助水泥固化/稳定化污泥的思路.通过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毒性浸出试验,测量掺入膨润土后污泥固化体的强度、重金属浸出率、浸出液COD及pH值,研究该固化/稳定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将掺入量为0.4(相对污泥的质量比)的水泥一半用膨润土替代时,固化体的强度提高了6左右.体积安定性也能够满足要求.随膨润土掺入量增加,固化体中锌、铅的浸出率与浸出液的pH值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锌与铅的浸出率分别由6.9%下降至0.25%,9.6%下降至5%,pH值由12.3下降至12.1.在强碱条件下及烘干或风干条件下,铜会随着有机物的分解而析出,从而增加铜的浸出率,而膨润土的加入能弥补水泥造成的强碱环境及风干或烘干过程对固化污泥中铜的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99.
张海  张旭  钟毅  李广贺  张荣社 《环境科学》2007,28(7):1449-1454
针对大庆地区石油类化合物污染湖泊水质特点和气候条件,采用包含砾石床、砾石芦苇床、炉渣芦苇床和炉渣床单元的现场试验系统,考察启动期、投加微生物、投加缓释碳源、水温低于5℃和常规运行期等工况下各单元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去除机理.在整个试验期内4个单元石油类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7%、28.4%、45.9%和42.9%;投加微生物和缓释碳源都可提高石油类化合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炉渣为填料的单元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优于以砾石为填料的单元.2005年常规运行期间,湿地床和对照床石油类化合物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对石油类化合物的去除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系统运行期内通过截留去除的石油类化合物占总去除量70%左右,各单元该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00.
Trichloroethylene (TCE) is a toxic organic compound, which can adversely affect human health. The chemical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found contaminants in groundwa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A landfill in Maryland contaminated with high levels of TCE decades ago was added to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s National Priority List (NPL) in 1994. A biowall was installed on the site in 2013 to promote the bioremediation of TCE and subsequently of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 Six-year monitoring data indicated a steady removal of >99% groundwater TCE at the wall since installation. However, a concurrent buildup of intermediate byproducts was observed downgradient of the wall. An examina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 was necessary to find the reason behind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biowall. In this study,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te, remediation plan, and installation were assessed. Monitoring data, includ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CE and its degradation byproducts, and geo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evaluated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 facing decision-makers of this project and possible options to improve biowall 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