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34篇
基础理论   16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92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从城市群视角出发引入生态位理论,界定生态文明位内涵,构建涵盖社会子系统生态位—经济子系统生态位—资源环境子系统生态位共29项指标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对生态文明位和生态经济指数的二维模型,测算京津冀城市群6个案例城市在200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趋势以及地位。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生态文明水平(相对生态文明位)最高,邢台生态文明水平最低,石家庄、秦皇岛、承德、天津生态文明水平分别排名第2、第3、第4、第5。2007—2011年,北京、承德、邢台生态文明水平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秦皇岛、石家庄、天津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生态经济指数测算显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资源环境的占用消耗大,承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并基于该二维模型,将京津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分为4种类型:发展失衡型、相对和谐型、高质量发展型、资源环境优势型,分别确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3.
α-淀粉酶通过降解淀粉产生发酵糖,并改变淀粉的物化特性,进而影响小麦制品的品质,其影响与α-淀粉酶来源、含量及小麦制品种类有关.成熟小麦籽粒中残留的α-淀粉酶活性存在极大差异,为了解迟熟α-淀粉酶对馒头品质的影响,以重组自交系群体中α-淀粉酶活性极端的小麦品系为材料,比较高低酶活材料制作的馒头品质之间的差异;并依据小麦...  相似文献   
54.
Efficient removal of chlorine from PVC achieved by two-stage heat-treatment (280 and 410 degrees C) provided chlorine-free isotropic pitch containing additive. The pitch was stabilized and carbonized into porous carbons with surface areas of approximately 300 m2/g. Resultant porous carbons showed three pore structures of supermicropore, micropore and mesopore. The generation of CO2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CaCO3 additive in waste PVC i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rous structures.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carbonized product increased after the removal of CaO.  相似文献   
55.
对沈阳市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危险废物的来源、产生量、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危险废物管理处置对策,包括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加强苏家屯区危险废物监督管理;源头控制危险废物污染产生和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等。  相似文献   
56.
为了提高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果,结合某污水处理厂3年的运行实践,讨论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分析表明将DO控制在0.3~0.7 mg/L范围内,能够使出水中的TN浓度低于20 mg/L;在氧化沟中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对总氮的去除的贡献占总系统脱氮的66%;该系统剩余污泥的含磷率为3.0%,生物细胞中平均含磷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2%;总磷去除率与污泥龄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加大污泥排放量可以提高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7.
刘丛 《环境与发展》2020,(2):183-184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环境保护法的进一步落实,使我国的环保措施及标准有了越来越规范的准则。可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监测机构监测水平较低、设备滞后、监督不严格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以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产生的作用入手,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8.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一种国产新型铝合金表面防护体系在多因素协同加速试验条件下的表面性能变化规律。涂层在0.01 Hz处的阻抗模值由初始的1.88×10~9 Ω下降为2.04×10~7 Ω。经历5个周期的户内多因素综合加速试验的过程中,2A97铝合金表面涂层体系的防护效果呈持续下降趋势,但5周期后尚未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60.
Pan  Haozhi  Page  Jessica  Zhang  Le  Cong  Cong  Ferreira  Carla  Jonsson  Elisie  Näsström  Helena  Destouni  Georgia  Deal  Brian  Kalantari  Zahra 《Ambio》2020,49(7):1313-1327

Human-induced urban growth and sprawl have implications for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that may not be included in conventional GHG accounting methods.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requires use of interactive, spatial-explicit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modeling.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modeling GHG emissions from urban developments, considering Stockholm County, Sweden as a case study. GHG projections to 2040 with a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model yield overall greater emissions than simple extrapolations in official climate action planning. The most pronounced difference in emissions (39% higher) from energy use single-residence buildings resulting from urban sprawl. And this difference is not accounted for in the simple extrapolations. Scenario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zoning policy, restricting urban development in certain areas, can mitigate 72% of the total emission effects of the model-projected urban sprawl. The study outcomes include a decision support interface for communicating resul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with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