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70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1381篇
基础理论   343篇
污染及防治   470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11.
严刚  肖举强 《化工环保》2007,27(4):353-356
采用Ca(OH)2、高岭土与FeCl3组配处理含Pb^2+废水。考察了Ca(OH)2加入量、高岭土加入量、FeCl3加入量、废水pH、搅拌转速、沉淀时间等因素对Pb^2+去除率的影响。在Ca(OH)2加入量50mg/L、高岭土加入量90mg/L、FeCl3加入量13.2mg/L、废水pH7.0~8.0、搅拌转速170r/min、沉淀时间90min的条件下,该法可将废水中金属离子(包括Pb^2+及少量的Zn^2+,Cu^2+,Cr^3+,Ni^2+)的质量浓度由42.4mg/L降至1.0mg/L以下,达到了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12.
研究了以Span80和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膜的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Span80-Tween60/T154/煤油/H2SO4微乳液膜体系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配比、T154的浓度、萃取时间、乳水比、外水相pH值、油相回用次数等因素对氨氮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pan80和Tween60的质量比为4:1,T154在煤油中的质量浓度为5%,萃取时间为15 min,乳水比为1:14,外水相pH值为9时,氨氮一次性萃取率可到99.85%;该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对氨氮萃取率高,而且制乳、破乳容易,油相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13.
在pH值7.2~8.5、温度25℃、DO≥5 mg/L的条件下,用含有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模拟废水对Methylibium petroleiphilum PM1进行富集培养并在陶粒表面挂膜,进而对其特性、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填料表面生物膜MTBE降解的序批实验和电镜照片分析均表明陶粒表面已成功附着PM1高效降解菌形成的生物膜。在挂膜后期,当起始MTBE浓度为100~110 mg/L时,经过24 h,MTBE的去除率达到65%以上并基本稳定,其中挥发占4.6%,生物降解起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4.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18  
在SBR反应器活性污泥好氧颗粒化过程中,分析不同时期污泥EPS主要成分的变化、污泥表面特性的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污泥样品胞外蛋白的SDS-PAGE表明,蛋白分子量条带主要分布在(31.0~97.4)×103,与种泥相比,颗粒污泥在形成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新蛋白条带,且条带颜色逐渐变深,定性表明蛋白种类及含量的增加.定量测定也表明,胞外蛋白分泌量随颗粒污泥的形成逐渐从49.4 mg·g-1增至148.3 mg·g-1,多糖则无明显变化,蛋白/多糖值也从2.3逐渐增至4.9.颗粒污泥表面疏水性比种泥约增加1倍,疏水性的变化与蛋白/多糖值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9.测得种泥与颗粒污泥表面Zeta电位平均值分别为-28.5 mV和-13.2 mV,颗粒污泥表面的电负性明显降低.由蛋白质自身特性,可推测其通过增加污泥表面相对疏水性和降低污泥表面电负性而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15.
利用高压甥片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bO2电极,采用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电极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用于处理难降解染料废水(以中性枣红为例)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该电极不仅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而且还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适合含高盐度废水的预处理.通过与普通石墨电极的对比研究发现,该电极在染料脱色和去除COD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PbO2电极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16.
可回收性设计作为绿色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种再生设计。以产品的可回收性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产品的回收成本与回收价值、回收结构造型的设计特点以及回收设计的时机周期,为优化产品的结构造型设计,提升产品的回收价值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17.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fluoride (F) on four clay minerals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chlorite, and illite) under different F concentrations and reaction times by probing their fluoride superficial layer binding energies and element compositions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t high F concentrations (C 0 = 5–1000 mg·L−1), the amount of F adsorbed (Q F), amount of hydroxide released by clay minerals, solution F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 0. The increases are remarkable at C 0>50 mg·L−1. The QF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by continuously modifying the pH level. At C 0<5–100 mg·L−1, clay minerals adsorb H+ to protonate aluminum-bound surface-active hydroxyl sites in the superficial layers and induce F binding. As the C 0 increases, F, along with other cations, is adsorbed to form a quasi-cryolite structure. At C 0>100 mg·L−1, new minerals precipitate and the product depends on the critical Al3+ concentration. At [Al3+]>10−11.94 mol·L−1, cryolite forms, while at [Al3+]<10−11.94 mol·L−1, AlF3 is formed. At low C 0 (0.3–1.5 mg·L−1), proton transfer occurs, and the F adsorp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clay minerals increase with time.  相似文献   
918.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日趋重要。本文通过对常德市的地下水水样进行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得出了常德市的地下水污染现状,对地下水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1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Well-defined targets for nitrogen (N) release in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are essential for water management in creeks, but difficulties often arise...  相似文献   
920.
南宁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对南宁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南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