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19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900篇
基础理论   15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亚甲蓝湿式氧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湿式氧化技术对亚甲蓝水溶液进行处理,用水样COD去除率评价处理效果.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氧分压、搅拌速度、进水pH值以及进水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确定的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10℃、氧分压2.0 MPa、搅拌速度880 r/min、进水pH=11.30.在此条件下,COD为2 000mg/L的亚甲蓝水溶液,反应90min时COD去除率达93.2%.  相似文献   
32.
张紫涵  代嫣然  梁威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2):3916-3923
采用吸附效果较好的火山石和炉渣作为填料,构筑了3个室内滤坝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基质组合配置对滤坝净化污染物的影响.3种不同的基质组配分别方式为: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沿水流方向先火山石后炉渣和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结果表明,3个滤坝系统对微污染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5.7%、46.5%、47.2%和53.4%.基质组合排布方式对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而火山石和炉渣均匀混合的配置方式有利于TP的去除,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的配置方式有利于TN的去除.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在炉渣和火山石均匀混合的滤坝中,微生物优势菌为除磷优势菌——气单胞菌属,沿水流方向先后排布炉渣火山石的2个滤坝的优势菌为肠杆菌属,该细菌可以进行反硝化产生N2,这可能是沿水流方向先炉渣后火山石的滤坝TN去除效果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临沂市全区表层土壤每36 km2进行样品收集,测试分析了DDTs、Org C、N等指标,主要研究了区域表层土壤DDTs的残留现状、组成和来源、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环境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土壤中DDTs检出率为71.75%,平均含量为0.035μg·g-1;检出样品中p,p'-DDT和p,p'-DDE为主要残留物,平均残留分别为0.033μg·g-1和0.010μg·g-1,分别占检出样的60.99%和34.62%.DDTs降解率指示区域58%表层土壤为新近输入区,新近输入区在调查区中南部分布尤为明显;而p,p'-DDD/p,p'-DDE指示区域DDTs降解以氧化环境为主,o,p'-DDT/p,p'-DDT指示71.37%区域土壤DDTs输入可能与工业级DDTs有关.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DDTs分布的外在因素包括土壤Org C、N、C和p H等指标,且DDTs中p,p'-DDT组分占比越高,影响越明显.DDTs的空间分布具明显点源特征,市县周围均出现明显浓集中心,中南部部分区域浓度明显较高.全区DDTs土壤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低,主要以一二类土壤为主,分别占78.95%和21.05%.  相似文献   
34.
武永利  相栋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2):2117-2126
综合考虑太阳因素、地形因素、地表积雪覆盖情况、云量以及非均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基于FY2 号静止卫星构建晴空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并利用山西省3 个辐射观测站2011 年逐时、逐日、逐月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对其估算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逐时误差在±1 MJ·m-2之间,逐日误差在±5 MJ·m-2之间,表明模型计算的太阳辐射误差较小,稳定性较好;逐月误差结果显示,三个站模拟值都大于实测值,且误差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冬季误差高于夏季;进一步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三站线性拟合度均在0.86~0.92 之间,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模型计算的太阳辐射准确性和精度较高,且在数值拟合上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的太阳总辐射量,证实该模型应用于FY2 号气象卫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新型的复合材料-磁性的γ-Fe_2O_3膨胀石墨(MEG)复合材料。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该复合材料MEG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G中γ一Fe_2O_3的粒径约为50nm,而且其中γ一Fe_2O_3和膨胀石墨通过C=O相互作用。复合材料MEG作为新型的六价铬吸附剂,通过吸附时间、初始溶液的pH值以及再生性对该吸附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40 min内MEG吸附六价铬的过程基本达到平衡;在初始溶液的pH为3.5时,MEG对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可以达到16.4mg/g;而且该复合材料MEG重复使用3次后吸附效果基本没有下降。因此,复合材料MEG对于废水中六价铬的处理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而且初始溶液的pH值对其吸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37.
文章针对MBR工艺膜组器离线化学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探索采用离线循环化学清洗方式,并开展了工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静置浸泡清洗方式相比,循环清洗能够加快药液和污染物的反应速率,有效提高清洗效率和效果,减少药液消耗,清洗时间缩短1/2;清洗时适量间歇曝气能将膜丝表面附着颗粒污泥吹落,提高清洗效率,曝气强度选择20N m3/(m.2h)为宜;加热药液至25℃有助于提高清洗效果,增强膜的透水性能;通过在线监测pH值,可自动控制次氯酸钠、柠檬酸的补药量,减少粗放投加造成的药剂浪费。  相似文献   
38.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39.
杨红  戴桂香  赵瀛  丁骏  陈健 《海洋环境科学》2012,(6):893-896,905
以长江口外海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秋季该海域2个峰面断面的海洋环境调查走航数据,以海水水质指标、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叶绿素a浓度为评价指标,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结合该海区的地形及水动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长江口外海域生态状况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31°N断面受长江冲淡水影响,生态状况近海劣于远海,但20号站位逆趋势好转,据监测,夏季其附近海域为赤潮高发区;30°N断面近岸受浙江沿岸上升流影响,生态状况好于31°N,但5号站位逆趋势恶化;5号和20号站位反映了上升流与长江口冲淡水的交汇区域的生态状况。BP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生态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40.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 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