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802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本文论述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四大特征,包括一大突破即"党政干部政绩观制度突破",两个明确即"明确了适应范围与责任清单",三大亮点即"有权必责、党政同责与终身追责",四大追责主体即"党政主要领导、党政分管领导、政府工作部门领导与具有职务影响力的领导"。最后,提出了五个建议包括"编制生态资产负债表,建立追责联动机制,行为追责与后果追责相结合,设定追责情形,制定实施细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对引导党政领导建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推动尽快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2.
2010年,对三峡水库水-气界面上空05m处和岸边甲烷的浓度进行全年的观测,并采用静态浮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库水-气界面上的甲烷通量,研究了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的背景值及其与甲烷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上空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6±0224 mL/m3,岸边甲烷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11±0206 mL/m3,两者差异不显著;除夏季时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较高外(2850 mL/m3),其余地点上空的甲烷浓度都接近年平均值;三峡水库上空的甲烷浓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地区(云阳)上空的甲烷浓度(231±033 mL/m3)显著高于下游地区(秭归:214±013 mL/m3,巫山:220±018 mL/m3),坝后河流(三斗坪:221±016 mL/m3)上空的甲烷浓度高于坝前秭归处,但差异不显著。这一格局与水库中甲烷通量的空间变异基本相同,即从上游到下游(云阳、巫山、秭归)江面上甲烷通量依次为0454,0260和0115 mg/(m2·h),呈下降趋势,坝后三斗坪处的甲烷通量(0280 mg/(m2·h))显著高于坝前秭归处通量,这表明:水库的水-气界面上的甲烷排放强度是影响水库上空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3.
为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模型,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的集聚维、网格维和关联维。研究表明:(1)南昌市和九江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作用明显(集聚维数分别为1.042 5和1.151 6),前人认为该区域城市体系具有双核结构特征,集聚维数的测算从城市自组织演化角度印证了该论点;(2)研究区城市体系在空间上以线(如公路、铁路)为轴线展布(容量维(1.035 6)、信息维(107)、关联维D→1),区域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达性良好(牛鸦维数比Q=0.941 6);(3)区域内城市体系系统演化动力比较单一(D1≈D0),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明显受到鄱阳湖平原水陆生态系统的驱动  相似文献   
984.
为研究湿热环境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单向带疲劳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单向带含中心孔层压板疲劳试验和压缩剩余强度试验。分别在标准环境条件、湿热环境条件下对试件进行拉-压疲劳试验,最后进行压缩剩余强度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单向带在温度70±2℃、相对湿度(85±5)%RH的湿热环境影响下的疲劳性能。试验表明:湿热环境试件与标准环境试件相比,强度下降了2%,为复合材料方向舵的疲劳损伤容限试验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85.
Zhang WH  Huang Z  He LY  Sheng XF 《Chemosphere》2012,87(10):1171-1178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metal tolerant and accumulating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grown in highly and moderately lead-zinc mine tailings contaminated-soils as well as the adjacent soils with low metal contamin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cultivation-independent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 total of 69, 73, and 83 bacteri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having 84.8-100% similarity with the closest match in the database were detected among high, moderate, and low-contamination soil clone libraries, respectively. These OTUs had a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value in the range of 4.06-4.30. There were 9, 10, and 14 bacterial genera specific to high, moderate, and low metal-contaminated soil clone libraries, respectively.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b-resistant isolates belonged to 8 genera. Pseudomonas and Arthrobacter were predominant among the isolates. Most of the isolates (82-86%) produced indole acetic acid and siderophores. More strains from the highly metal-contaminated soil produce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deaminase than the strains from the moderately and lowly metal-contaminated soils. In experiments involving canola grown in quartz sand containing 200 mg kg−1 of Pb, inoculation with the isolated Paenibacillusjamilae HTb8 and Pseudomonas sp. GTa5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above-ground tissues dry weight (ranging from 19% to 36%) and Pb uptake (ranging from 30% to 40%) compared to the uninoculated contro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C. ambrosioides harbor different metal-resista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ir rhizosphere soils and the isolates expressing plant growth promoting traits may be exploited for improving the phyto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Pb-pollute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86.
张智  尹晓静 《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473-1477
针对榨菜废水中较高的盐度对微生物的抑制和处理效能不稳定问题,开展电化学法处理高盐榨菜废水的实验研究。利用响应面法(RSM)探讨了榨菜废水COD的去除率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和pH值之间的关系。通过Design-Ex-pert 7.1数据处理软件得到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以及优化的水平值。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密度为12.37 A/dm2,极板间距为18.82 mm,pH为5.92,此条件下COD去除率为83.21%(预测值为83.25%)。二次响应曲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达到显著性水平,在研究区域内拟合较好,模型的精密度、可信度和精确度均在可行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87.
蚯蚓处理污水污泥制取土壤改良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污水污泥和秸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30 d预堆肥处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爱胜蚓(Eisenia fetida)开展60 d蚯蚓处理实验,研究污水污泥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最终产品(蚯蚓粪)质量。结果表明,蚯蚓处理使污水污泥pH、有机碳(TOC)、C/N和病原菌含量显著降低,电导率(EC)升高,TN、TP、TK(总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升高26.8%~40.8%、26.7%~52.4%、25.9%~44.8%、43.0%~120.0%、88.6%~406.8%、38.2%~113.2%,发芽指数(GI)达到80%以上。由于基质分解矿化引起质量损失,使蚯蚓粪中重金属相对含量增加,但仍在土地改良允许范围内。蚯蚓放养密度和物料含水率及其交互作用对蚯蚓处理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处理污水污泥的最优工况为:放养密度2.5 kg/m2、含水率60%。堆肥-蚯蚓处理组合工艺可将污水污泥转化为无害的、有价值的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988.
用高压电弧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含偶氮染料的废水进行了处理,以甲基橙为例研究了电压幅值、处理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投加Fe^2+和Fe^3+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浓度为50mg/L时其降解率随时间和电压幅值的增加而增加。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去除效果影响较为明显,同等条件下初始浓度越低降解率越高。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甲基橙。Fe^2+和Fe^3+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甲基橙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电压8kV处理3min,Fe^2+为20mg/L时去除率由89.64%增至99.72%。Fe2(SO4),的最佳投加量为5mg/L(以Fe^3+计),而FeCl,的最佳投加量为80mg/L(以Fe^3+计)。  相似文献   
989.
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良好的推广和泛化能力,以及在处理分类问题及小样本问题方面的优势,构建了湖泊水质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白云湖的水质评价进行了研究。于2011年对广州市白云湖进水口A和出水口E以及湖区内B、C、D共5点分别进行了3次水质监测(1月份、4月份和8月份)。分析结果表明,A、B、C、D、E 5点1月份的水质除B点为Ⅳ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Ⅴ类水,4月份除A点为Ⅴ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Ⅳ类水,8月份除A为Ⅳ类水外其余4点均为Ⅱ类水,白云湖在经过开始的不稳定状态后,正在逐渐实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相对于常规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90.
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中下游彭泽定山-太平地区黄土进行元素分析,并将结果与黄土高原黄土、长江下游等地典型风成堆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元素P、Na、Ca亏损明显,Ti、Fe等为残留富集;断面上黄土脱Ca、Na过程明显,正朝着脱K去Si富Al趋势发展;元素变化率特征,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主要元素的迁移顺序如下:Ca>P>Na>Mg>Mn>K>Si>Al>Fe3+>Ti。(2)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风化强度属于中等风化强度,与其他地区风成沉积在风化强度由弱到强上构成如下序列:〖JP2〗洛川黄土<镇江黄土<赣北鄱阳湖地区黄土<宣城风成红土。研究区黄土风化强度略强于镇江黄土,主要是由二者地形条件决定的排水条件造成。(3)研究区稳定元素组成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风成沉积,指示定山-太平地区沙山砂、黄土可能来自统一的物源区即其上风向的长江河漫滩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