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安全科学   364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89篇
综合类   1422篇
基础理论   291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介绍了米制航空航天螺纹(MJ)的用途和标准起源,阐述了螺纹牙型及特性,对比美制航空航天螺纹(UNJ)及公制普通螺纹(M),分析了相同点及其特殊性,特别是其特定环境下耐冲击的承载优势,便于有关设计人员与标准使用者能从概念、形状上理解和区分相近的螺纹标准,为了解和应用米制航空航天螺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Ni-ZrO2纳米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预测,优化电镀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磁力搅拌辅助电沉积法,在钴镍基模型合金试样表面制备Ni-ZrO2纳米镀层,针对电镀工艺条件,设置正交实验,对每组实验镀层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镀层的耐蚀性能.将ZrO2粒子浓度、电镀液温度和电镀电流密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将自腐蚀电流密度作为输出层,运用GRN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Ni-ZrO2纳米镀层进行耐腐蚀性能的预测研究.结果 当ZrO2粒子质量浓度为6 g/L、电镀液温度为60℃、电镀电流密度为5 A/dm2时,Ni-ZrO2纳米镀层的性能良好,表现出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影响Ni-ZrO2镀层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因素满足ZrO2粒子浓度>电镀液温度>电镀电流密度.运用GRNN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对4组非正交实验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0%与10.74%.结论 运用神经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从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实验效率.在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下,GRNN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自主开发蒸发波导诊断分析模型,开展了蒸发波导高度敏感性数值试验研究,发现在几乎所有层结条件下,海面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波导高度变化的最敏感因子,其次是海面气温、海表面水温和海面风速,气压变化影响可忽略不计。若使蒸发波导高度诊断分析均方差小于或接近于蒸发波导高度10%,则在稳定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2℃、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1%、海面风速误差不大于0.5m/s,在不稳定和中性层结下要求气温和海表面水温误差不大于0.5℃、相对湿度误差不大于3%、低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0.5m/s、高风速时风速误差不大于1.0m/s。  相似文献   
994.
基于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14个环境国控站点的O3历史资料与气象要素,研究O3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结合差分吸收臭氧雷达的垂直臭氧探测资料,分析近地层O3廓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嘉兴地区发生高浓度O3污染的关键气象要素为24~36℃的大气温度和36%~77%的相对湿度,24℃以上的大气温度与77%以下的相对湿度可作为启动预警O3污染的气象指标.差分吸收臭氧雷达监测结果显示,无论O3超标天与清洁天,在垂直方向上其浓度随高度先升后降,在600~800m范围出现峰值;O3污染时段,在中午到午后低空形成持续向下的O3输送带,这种低空O3与地表O3的叠加机制加重地表O3污染程度,导致地表O3超标与低空高浓度相伴出现;其廓线日变化规律表现出800m以下浓度在夜间和凌晨梯度不显著,日出后近地层O3随时间快速增加,中午和午后持续高值,傍晚随时间逐渐下降的特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10,500,1000m高度层的气流后向轨迹聚类有相似性,500m处沿闽浙海岸线的轨迹簇对应O3较10m处来自海上的轨迹簇高,这与500m处前体物输送堆积和紫外线辐射增强有关.污染过程近地层气流来向紧贴地面,但中高层有明显下沉气流使得O3前体物在500m附近堆积,是造成2个典型污染过程中垂直方向上O3高值出现在500m左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珠江三角洲典型过程VOCs的平均浓度与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戊二烯具有早晚浓度低而白天浓度高的日变化规律,体现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而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甲苯其日变化规律基本反映了气象条件与污染源排放日变化的影响,在相对污染情况下早上出现明显的污染富集,午后出现污染低值.反应活性较强的物质主要是烯烃(反式-2-丁烯、异戊二烯、顺2-戊烯)与芳香烃(间对-二甲苯、甲苯);烯烃的质量百分比最低,却占最高的化学反应活性百分比.  相似文献   
996.
李阳  许玻珲  邓琳  罗伟 《环境科学》2022,43(9):4597-4607
以抗新型冠状肺炎药物——磷酸氯喹(CQP)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紫外活化过硫酸盐体系(UV/PS)中的降解效果.通过竞争动力学实验,确定了CQP与羟基自由基(HO·)和硫酸根自由基(SO4-·)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同时考察了PS浓度、pH和常见无机阴离子对UV/PS体系中CQP降解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预测CQP浓度和主要自由基浓度以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UV/PS体系对CQP的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单一UV、单一太阳光或单一PS体系,在10 min内可降解91.3%的CQP;在pH为6.9的条件下,CQP与HO·和SO4-·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8.9×109 L·(mol·s)-1和1.4×1010 L·(mol·s)-1,其中SO4-·是主要活性物种;CQP的降解速率随PS浓度增加而增大,HCO3-和Cl-的加入对UV/PS体系中CQP的去除起到抑制作用,碱性较强的条件不利于CQP的转化.经LC-MS分析,发现CQP在UV/PS体系中主要经过N-脱乙基化、C—N键断裂和抽氢等反应被逐步降解为其他有机中间产物.加大PS浓度和pH可提高其矿化率.此研究可为抗新冠肺炎医药废水的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滇池内源污染特征,于2013年在滇池全湖布设36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沉积物中w(NH4+-N)的分布及NH4+-N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w(NH4+-N)为155.8~667.8 mg/kg,平均值为333.7 mg/kg,湖心区域最高. 0~5 min内NH4+-N释放速率最大,可达到3.34~42.31 mg/(kg·min); 5 min后NH4+-N释放速率逐渐降低,并在120 min左右基本达到释放平衡. 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潜能为17 147~34 163 mg/kg,NH4+-N释放量随着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滇池大部分区域NH4+-N的释放潜能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草海北部以及外海盘龙江河口处. 滇池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释放潜能均高于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与同为高原湖泊的洱海相比,其沉积物中NH4+-N释放速率基本相当,但是NH4+-N释放潜能却远高于洱海,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NH4+-N具有非常高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998.
重力沉淀对猪场污水的分离效果及其对沼气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重力沉淀法对猪场污水进行浓稀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稀污水和浓污水进行沼气发酵实验,以考察沉淀分离对猪场污水沼气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稀污水体积占原污水的71.5%,相对于原污水,体积减少了28.5%,而COD、BOD5、SS、TN、TP浓度却分别减少了59.3%、64.4%、85.8%、36.7%和70.9%.分离得到浓污水体积占原污水体积的28.5%,却回收了70%以上COD与BOD5、95%以上的SS、65%的TN和85%的TP.绝大部分产沼气的底物都被分离到浓污水中,浓污水沼气产量占总产气量的85.5%.沉淀分离可以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在相同的发酵温度、COD负荷下,浓污水平均池容产气率为1.68L·L-1·d-1,比原污水和稀污水分别高25.3%、145%.通过重力沉淀,可以获得更好的升温效果,提高沼气发酵效率,沼渣沼液利用及污水达标处理也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999.
松叶中有机氯农药HCH、DDT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方法对我国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松叶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松叶中HCH 4种异构体(a,b,g,d)的含量以b-HCH为最高,占HCH总量的38%~46%.HCH、DDT和滴滴伊(DDE)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4.7~35.5ng/g干重,2.4~7.0ng/g干重,2.4~2.8ng/g干重.DDE的含量趋势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总HCH为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华北和华东地区DDE/DDT>1,华南和西南地区DDE/DDT<1,这表明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大气中新近有DDT的输入.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湖共记录浮游植物7门58属9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44.1×105 cells/L和0.41mg/L.南湖浮游植物群落可划分为23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C、D、E、F、G、H1、J、K、Lo、M、MP、P、TC、W1、X1、X2、Y为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C、F、X1、X2)→夏季(J、K、Lo、TC)→秋季(Lo、M、TC)→冬季(E、J、P、X2).TLI指数、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明,南湖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表明,水温、TN浓度和浮游甲壳动物是影响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