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2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Preventing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is vastly cheaper than remediation. Recognizing this, attention in water and land management agencies in North America increasingly turn to groundwater protection. Local agencies, such as municipalities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districts, are vital to successful groundwater protection, but they face daunting challen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senior governments have recognized these challenges and provide considerable support for local agencies. In Ontario, Canada, local agencies are, to a much greater extent, on their own. The aims in this paper are to analyze factors that shape local capacity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focusing on Ontario, and to recommend avenues for capacity building.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five dimensions of capacity (techni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are explor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ree smaller Ontario communities: City of Guelph (population 93,400), Town of Orangeville (population 22,188), and Town of Erin (population 11,000). Size clearly influences capacity for groundwater protection. However, other considerations unrelated to size appear to be as important. These other factors include the ability to form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kages with external agencies,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commitment, and citizen involvement. Thus, smaller communities in Ontario (and other jurisdictions with limited senior government support) would do well to focus on these area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y develop their technical, financial, an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相似文献   
52.
林菁  邸锦疆 《交通环保》2003,24(6):43-45
通过对湛江港非油船、油船含油污水接收处理现状的评价,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3.
北运河京津冀段河道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再生水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再生水中痕量污染物质与病原体对受纳水体中浮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基于OTUs和门水平的片段数量和片段丰度的浮游微生物数据矩阵探究北运河京津冀河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再生水的频繁汇入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扰动改变了水体的水文和水质,使浮游微生物群落沿地理尺度分为...  相似文献   
54.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引发的松散物质(即震损物源)剧烈迁移会给震区环境与安全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震损物源加剧了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及湖泊淤积风险。获取震损物源的分布与数量,是减少灾害风险与保护湿地景观的基础。因此,利用DInSAR技术实施地表形变监测,基于形变数据,再结合光学遥感数据解译和实地观测,估算九寨沟景区震损物源,解析空间分布与数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在震中的西北侧造成了较大的沉降形变,在震中东南侧也产生了轻微隆起形变,雷达视线向形变量达-23~11 cm;景区震损物源呈带状分布,沿沟谷和道路较为发育,以五花海区域最为集中,估算数量达1.658×105m3。研究结果将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防治及河湖湿地的绿色防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5.
浅谈铬渣解毒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铬渣污染状况,对比分析了10余种铬渣解毒技术的优缺点,并且重点论述了旋风炉附烧铬渣工艺过程及其技术特性。研究表明,旋风炉附烧铬渣具有吃渣量大,解毒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铬渣解毒技术。   相似文献   
56.
污泥中潜在的二■■污染物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内外最近的检测结果对污泥中二■■类物质的研究进行论述,探讨其来源、组成分布、环境行为及潜在危害。研究表明,焚烧过程排放?成了环境中二■■的本底来源,除此之外的二■■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包括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形成的污泥,并且污泥中二■■的含量较高。鉴于二■■的毒理特性、以往的二■■污染事件及我国对污泥的处理方式,急需查明堆肥与填埋处理的污泥中的二■■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二■■毒物的排放标准及其在环境中的限额。   相似文献   
57.
解毒铬渣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扫描电镜、比表面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铬渣及解毒铬渣的表面形貌、比表面及物相组成。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对解毒铬渣进行了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解毒铬渣在环境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新疆某煤矿辐射环境影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阐明铀伴生煤矿对周围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影响,并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煤矿日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伴生放射性煤矿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9.
根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危险物质的特点,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危险点分为起重机械、机械设备、变配电站(室)、锅炉、压力容器、危化品等6类。以该分类为基础,选用风险评价半定量的评点法作为危险点评价分级的理论依据。分析并研究各类危险点所应考虑的不同评点因素,设计评点分层标准和评点分值,计算各类危险点的总评点分值。结合研究院危险点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统筹分析每类危险点的风险等级分布情况,确定其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一起重大特种设备“疑似”事故——常压余热水箱承压爆炸造成3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的调查过程的介绍,对常压水箱爆炸事故原因、经过的调查分析,充分意识到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第3方责任的紧迫性。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队伍专业知识学习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