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29篇 |
免费 | 6859篇 |
国内免费 | 293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24篇 |
废物处理 | 680篇 |
环保管理 | 2492篇 |
综合类 | 39972篇 |
基础理论 | 5088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7044篇 |
评价与监测 | 2377篇 |
社会与环境 | 1641篇 |
灾害及防治 | 12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4篇 |
2023年 | 791篇 |
2022年 | 1655篇 |
2021年 | 1679篇 |
2020年 | 2375篇 |
2019年 | 2613篇 |
2018年 | 2729篇 |
2017年 | 2917篇 |
2016年 | 2551篇 |
2015年 | 3163篇 |
2014年 | 3712篇 |
2013年 | 4126篇 |
2012年 | 4459篇 |
2011年 | 3965篇 |
2010年 | 3572篇 |
2009年 | 3494篇 |
2008年 | 3000篇 |
2007年 | 3023篇 |
2006年 | 2579篇 |
2005年 | 1946篇 |
2004年 | 1519篇 |
2003年 | 1181篇 |
2002年 | 960篇 |
2001年 | 974篇 |
2000年 | 1024篇 |
1999年 | 769篇 |
1998年 | 524篇 |
1997年 | 475篇 |
1996年 | 509篇 |
1995年 | 463篇 |
1994年 | 289篇 |
1993年 | 219篇 |
1992年 | 321篇 |
1991年 | 269篇 |
1990年 | 232篇 |
1989年 | 199篇 |
1988年 | 144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5篇 |
1981年 | 3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5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是农田土壤管理常用的土壤增效剂.其中,硝化抑制剂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而生物炭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一种新方式,且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以减少稻田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以单施化肥处理(CN)为对照,研究了生物炭(B)添加、硝化抑制剂(CP)添加及复合添加处理(BCP)对田面水p H、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水稻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增效剂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硝化抑制剂添加有增加水稻产量的趋势.两种土壤增效剂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损失量占施氮量的25%~35%.其中,肥期(施肥后7 d内)氨挥发损失占总损失的86%~91%,是氨挥发损失的主要时期.与CN处理相比,CP处理明显提高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基肥期、穗肥期和非肥期增加效应明显,氨挥发增幅分别为138%、48%和78%,全生育期氨挥发总损失量增加59%.生物炭添加对稻田氨挥发损失也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的增加效应高于后期(穗肥期和穗肥后),田面水NH_4~+-N浓度和p H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两者配施添加处理显现出了正交互作用,氨挥发损失量大于单施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显著.结果说明,生物炭添加不能解决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铵态氮浓度升高和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对于硝化抑制剂添加引起的氨挥发损失增加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22.
在10℃条件下,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从长期淹水的冬水田中分离得到了12株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采用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以高效去除亚硝酸盐氮和总氮且产生较低生物量氮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了一株反硝化能力最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细菌,命名为Y-12.研究发现,该菌在20℃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9.87%和57.74%,产生了3.25 mg·L-1的生物量氮;在15℃条件下,对亚硝酸盐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9.48%和51.53%,产生了3.00 mg·L-1的生物量氮.对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该菌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同源性达到99%;对其特异性磷脂脂肪酸进行分析,发现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biotype A)的相似指数为0.469,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3.
家用空调碳足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民家庭空调拥有量迅速增加,其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国际标准PAS 2050,采用RCEES 2012和Ecoinvent 2.1数据库,并运用SimaPro 7.1软件计算了中国典型家用空调的碳足迹.主要结论为:家用空调生命周期中使用阶段用电产生的碳足迹最大,占67%;制冷剂的泄漏是除电力使用外第二大碳足迹贡献因素,产生了23%的碳足迹;生产制造阶段和废物处理阶段的碳足迹分别占16%和-6%.敏感性分析表明,空调日使用时间、空调年使用季节和制冷剂的泄漏比例是家用空调碳足迹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4.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SBR反应器丝状膨胀污泥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探究丝状污泥膨胀及控制过程中细菌菌群和真菌菌群的变化规律,采用一套11 L的SBR反应器,接种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膨胀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对膨胀污泥进行399 d的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样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菌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经培养至污泥高度膨胀后,菌群多样性降低,污泥沉降性能恢复正常后,菌群多样性又逐渐增加.细菌中的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ceae_norank)、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_unclassified)和四球菌属(Tetrasphaera)相对丰度分别为13.37%、10.54%和8.59%,是接种污泥的主要细菌属.经过培养,膨胀污泥菌群发生变化,接种污泥中细菌相对丰度仅为0.01%的丝硫菌属(Thiothrix)增加至56.95%~60.14%,真菌中相对丰度为19.60%的丝孢菌属(Trichosporon)增加至94.82%.污泥膨胀得到控制后,污泥中丝硫菌属(Thiothrix)相对丰度减少至0.01%,丝孢菌属(Trichosporon)相对丰度减少至2.32%.丝硫菌属(Thiothrix)和丝孢菌属(Trichosporon)过多不利于污泥沉降. 相似文献
125.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126.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127.
ZnBiYO4 was synthesized by a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ZnBiYO4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ZnBiYO4 crystallized with a tetragonal spinel structure with space group I41/A. The lattice parameters for ZnBiYO4 were a = b = 11.176479 Å and c= 10.014323 Å. The band gap of ZnBiYO4 was estimated to be 1.58 eV.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BiYO4 was assessed by photo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nBiYO4 ha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compared with N-doped TiO2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using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with ZnBiYO4 or N-doped TiO2 as catalyst followed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was 0.01575 and 0.00416 min-1 for ZnBiYO4 and N-doped TiO2, respectively. Aft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for 220 min with ZnBiYO4 as catalyst, complete removal and mineral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were observed. The reduc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of inorganic products, SO42- and NO3-, and evolution of CO2 revealed the continuous mineralization of methyl orange during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he ZnBiYO4/(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system wa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textile industry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ould be used to solve other environmental chemical pollu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8.
填埋场不同深度垃圾土压缩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垃圾土的压缩机理,归纳了国内外垃圾土压缩性指标的研究成果。根据某填埋场3个不同深度的垃圾土试样,在改装后的高压固结仪上进行压缩试验,得到垃圾土的压缩系数a、主压缩指数C、修正主压缩指数C'、压缩模量E以及体积压缩系数m,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垃圾土的初始孔隙比随填埋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垃圾土的压缩指数随其可降解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垃圾土具有高压缩性,其压缩性指标与垃圾的组成和填埋深度有关。将得到的压缩性指标与国内外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可为填埋场的设计及变形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两种基因型菜心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差异对其吸收累积DEHP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筛选出油青60天菜心和特青60天菜心分别为PAEs高/低吸收累积基因型菜心的基础上,进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不同污染水平的溶液培养试验,对比研究两种基因型菜心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初步探讨其与菜心吸收累积DEHP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液中DEHP浓度的增加,在根系形态方面,两种基因型菜心根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均下降,油青60天菜心根直径变粗,而特青60天菜心根直径变细;在根系生理特性方面,油青60天菜心除了根系活力下降外,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比表面积和根系脂肪含量均增加,而特青60天菜心除了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外,其余指标均下降.因此,两种基因型菜心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对DEHP胁迫响应存在差异.除根直径外,油青60天菜心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总体上均高于特青60天菜心,更有利于其根系对DEHP的捕获和吸收. 相似文献
130.
城郊农业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郊农业区的金脱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解译2009年的Spot-5卫星遥感图获取了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图;结合流域的DEM图,利用ArcGIS 9.3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将流域划分为若干个子流域,分析各子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从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各子流域出口处采取水样,分析其TN、NH4+-N、NO3--N输出浓度、输出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结构、施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氮素污染严重,其TN、NH4+-N输出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夏、秋季,而NO3--N的输出浓度的季节差异较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对NO3--N的输出浓度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林地、水面表现为源作用,水田、旱地、居民地为汇作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对其影响不同,年度尺度上对NO3--N输出影响最大的为旱地,春夏季为林地,秋冬季为旱地.TN、NH4+-N的输出浓度与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性较差,各形态氮素的输出量与纯氮施用量、人口数、养猪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