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安全科学   625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350篇
综合类   2892篇
基础理论   565篇
污染及防治   458篇
评价与监测   220篇
社会与环境   230篇
灾害及防治   24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上流式中试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反应器在环境温度下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基质浓度试验表明,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可在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为(380.4±18.3)mg.L-1稳定运行,继续提升至(480.5±21.9)mg.L-1时,反应器性能恶化.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试验中,HRT可缩短至3.43 h,反应器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可达3.45 kg.(m3.d)-1.长期运行中,温度对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改进型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非抑制状态下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温度范围下的行为.获得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动力学参数及其出水总基质浓度预测公式和总基质去除率预测公式,可用于指导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92.
福建省近10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将福建省资源利用的动态特征纳入生态足迹模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福建省人均生态赤字从1995年的0.340 3 hm2、2000年的0.443 6 hm2上升到2004年的0.720 2 hm2.这说明福建省在近10年的发展中,生产、生活强度大幅度增加,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维持现状将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提高科技与农林业结合水平,大力提倡节约型生活及消费方式,减少生态赤字,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93.
2007年5-6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7年5-6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123起,包括沙尘天气10起,污染事件23起,地震15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13起,旱灾5起,以及其他自然灾害57起.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4.
鄂南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红壤CO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丽君  金涛  阮雷雷  陈涛  胡荣桂 《环境科学》2007,28(7):1607-1613
以湖北省咸宁地区分布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法对4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稻-油菜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土壤CO2的排放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年排放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水稻-油菜轮作田1 129 g/(m2·a),果园828 g/(m2·a),旱地632 g/(m2·a),林地533 g/(m2·a).土壤CO2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异,水田夏季淹水期排放低,而其它3种土壤都是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并与对应的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5 cm地温与4种土壤CO2排放通量均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以林地的相关性最大.除水田外,其它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5 cm地温与CO2排放通量的相关方程计算得出,4种利用方式红壤的Q10分别为水田1.51,果园1.88,林地2.08,旱地2.7.土壤CO2排放通量与土壤WFPS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CO2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DOC在降水或淹水的情况下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5.
西藏拉萨市土壤气中氡、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拉萨市及其附近土壤气中的氡、汞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地质累计指数法评价了其环境质量.1?579个测点的测量结果表明,土壤气中氡、汞的背景值分别是7?634.9 Bq/m3、41.5 ng/m3,标准偏差分别为2.7 Bq/m3、2.2 ng/m3.土壤气氡环境质量在研究区东部和西部比较好,在中部从南向北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最高达到中度污染;氡的主要污染源是山间盆地沉积物中局部富集的放射性铀元素.从拉萨郊区向市中心,土壤气汞污染程度逐渐增加,最高达到严重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废气中的汞、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汞以及含汞的垃圾和废水.  相似文献   
196.
夏秋季石家庄大气污染变化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了石家庄夏秋季节大气污染状况及2008奥运前后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2007和2008年夏秋季节,使用全自动在线观测仪器对石家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目的是阐明奥运期间石家庄污染物减排对当地大气环境的改变,探讨石家庄地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对北京及周边地区可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氮氧化物,其他污染物均有超标情况出现,其中夏秋季节O3浓度较高,小时最大浓度值平均(O3-Max)分别为(177.2±63.0)和(105.8±61.7)μg·m-3,NO和NO2在夏秋季节的浓度分别为(4.5±4.0)、(32.7±12.4)μg·m-3和(21.5±16.9)、(60.5±16.9)μg·m-3,SO2浓度分别为(72.0±27.5)和(92.0±44.4)μg·m-3,PM2.5和PM10浓度达到(102.3±47.6)、(153.3±58.3)μg·m-3和(95.8±50.0)、(147.4±67.0)μg·m-3;奥运期间各类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NOx、O3-Max、SO2、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为(43.8±15.0)、(142.0±54.9)、(52.4±18.8)、(76.7±35.1)和(116.5±38.8)μg·m-3,其中SO2、PM2.5和PM10分别较2008年监测期间平均值降低34.6%、22.8%和21.0%.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夏秋季节石家庄大气污染状况,为评估当地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7.
辅料配比对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金龙  杜琼  李东  韩融  赵岩  王洪涛 《环境科学》2011,32(8):2365-2370
利用自主研制的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反应系统研究了脱水污泥∶树皮∶回流污泥分别为7∶3∶0.5、9∶3∶0.5和12∶3∶0.5时,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温度随干燥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在0~96 h逐渐降低,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则变化不明显.当脱水污泥∶树皮∶回流...  相似文献   
198.
陶粒移动床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填充率为30%的生物陶粒移动床(BCMBBR)处理东莞城镇低浓度、低碳高氨氮生活污水(COD约130~185 mg·L-1、C/N=3~7).同时,考察了BCMBBR在5种工况下的运行效果及相应的微生物相状况.结果表明,BCMBBR运行的最佳条件为:HRT为8 h,气水体积比为4:1.COD,BOD5、NH4+-N...  相似文献   
199.
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连续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膜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对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增强了MBR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废水中微生物抑制...  相似文献   
200.
葛洲坝至古老背江段鱼类的水声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 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 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 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例,约7.0%以上,53 mm以下的鱼类和750 mm以上的鱼类占较低比例,均小于2.0%;调查期间,探测到中华鲟产卵亲鱼,初步估算2004年的资源量约为1 453尾,2005年的资源量约为789尾;95%置信度下分别为1 370~1 537尾、775~803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