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49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867篇
基础理论   148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133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81.
稀土工业污染土壤对外源钍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外源钍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并评估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通过静态吸附解吸实验考察土壤样品对不同量外源钍的吸附容量、吸附平衡时间、分配系数和解吸能力.土壤样品对外源钍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吸附平衡时吸附百分比均大于92%,而解吸率均小于5%;钍在土壤溶液中分配系数最高可达104以上;吸附容量和平衡时间与土壤性质有关.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Elovich方程分别描述土壤样品对钍吸附的热力学行为(r≥0.916 7)和动力学过程(R2≥0.898 0).较佳的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对外源钍的吸附是非线性物理化学吸附,吸附反应速率受钍在土壤表面和矿物内层扩散影响.采用形态连续萃取法分析外源钍在土壤上吸附后的赋存形态.由钍形态萃取结果,少量外源钍(10-7~10-6mol.L-1)进入土壤后主要以不稳定非残留态存在,其含量在58%以上;随着外源钍量增加,钍非残留态量增加,同时更多外源钍迁移到稳定残留态.  相似文献   
182.
为了研究开发青霉素发酵菌渣堆肥资源化与无害化技术,采用传统的富集、分离、纯化等微生物学方法,在青霉素菌渣与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筛选出一株青霉素钠高效降解菌——PC-2,并对其进行形态表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微生物种属鉴定. 结果表明:菌株PC-2属螯合球菌属(Chelatococcus sp.),其能够利用青霉素钠为唯一碳源生长,但外加碳、氮源可显著提高菌株PC-2对青霉素钠的降解效率. 当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菌株PC-2接种量为14%、pH为6~8时,菌株PC-2在37 ℃下振荡培养6 h,对初始ρ(青霉素钠)为400 mg/L的青霉素钠的降解率可达98%以上. 自堆肥过程中获取高效青霉素钠降解菌PC-2,预示着其在菌渣堆肥过程中的应用潜力,也有助于深入开展青霉素制药菌渣的安全有效与无害化处理处置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3.
为研究民用固体燃料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设计了一套箱式稀释采样测试系统.相比于常用的烟罩法和烟道采样法,该系统能减小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收集了炉具泄漏的烟气,能更准确获得固体燃料燃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结构组成和测试系统的性能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进气经过滤后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至约1μg·m-3,远小于燃烧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浓度(约100μg·m-3),有效减少环境空气中颗粒物对测试结果的干扰;使用箱式法测得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结果均高于箱体敞开的对照组测试,证明箱式法收集测试了燃烧时泄漏至室内的污染物,有效减少污染物泄漏造成的误差.利用该系统测试了12种常见民用煤和3种生物质燃料燃烧PM_(2.5)、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其中民用煤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分别为0.23~3.40 mg·g~(-1)、0.48~6.15 mg·g~(-1)和0.16~1.09 mg·g~(-1),生物质燃料的PM_(2.5)、SO2和NOx排放因子分别为6.26~39.76 mg·g~(-1)、0.04~0.23 mg·g~(-1)和0.05~0.76 mg·g~(-1).  相似文献   
184.
为探索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致因机理,从而建立安全评价模型,在分析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因素的基础上,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视角构建加油站安全状态突变模型,并针对常用加油站安全评价中权重获取受主观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突变理论的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利用归一化公式计算出总突变隶属函数值,实现了加油站安全等级评价与动态评判。实例验证表明:突变模型合理地诠释了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形成的规律,安全评价结果是合理、可行的,为加油站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5.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紧密相关,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如何利用水分,以及这些植物在季节变化中的水分利用模式有何变化,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的干旱地区,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以使植物有效吸收利用水分,维护生态环境不致恶化,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植物水分来源的原理以...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亚硒酸盐和硒酸盐态硒在土壤中的价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富硒蔬菜的开发和硒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外源施入亚硒酸盐时,小白菜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总硒、Se(Ⅳ)和Se(0)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而当土壤外源施入硒酸盐...  相似文献   
187.
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侯千  马建华  王晓云  段海静 《环境科学》2011,32(6):1764-1771
在开封市城区27个幼儿园采集土壤表层样品,采用Tessier法提取并用F-AAS法测定不同化学形态的Pb、Zn、Ni、Cu和Cr含量,在计算重金属迁移系数(MF)和生态风险指数(RI)的基础上,对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迁移能力、生物活性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幼儿园土壤Zn、Cu、Cr、Pb和Ni的平均含...  相似文献   
188.
中国省级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中国省级环境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基于GIS和各种模型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该文介绍了DSS系统的系统分析方法和内容,包括软件需求说明?数据需求说明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9.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中、晚稻三季24h稻田甲烷监测结果表明,种植杂交稻没有明显增进福田甲烷排放的作用.甲烷释放总量在3个种植季节中,除连作晚稻的杂交稻田比常规稻田高11.6%外,早稻、单季稻杂交稻田分别低于常规稻田6.4%和8.9%.稻田甲烷每周日平均释放量在水稻生长前期(移栽后5~7周)杂交稻高于常规稻,孕穗至收获期杂交稻低于常规稻.温度对甲烷释放影响十分明显.在不同水稻种植季节,稻田甲烷释放模式各不相同.经测定,杂交稻田的土壤产甲烷细菌数量及土壤产甲烷潜力明显高于常规稻田,其中产甲烷细菌数可相差数倍至2个数量级.试验结果还表明,种植水稻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量,与侵水稻田相比.植稻田甲烷排放量增加了41.4%.  相似文献   
190.
镉胁迫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基因多样性的DGGE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段学军  闵航 《环境科学》2004,25(5):122-126
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避开传统的分离培养过程,探讨重金属镉污染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经过直接从土壤中抽提总DNA,并对总DNA中16S rDNA及其中 V3可变区序列作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等,对镉胁迫下稻田土壤总DNA、微生物种类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稻田土壤间的菌种有明显差异,DGGE技术可以用于污染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同时对DGGE分子指纹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作了初步尝试,为污染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