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823篇
安全科学   322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1588篇
基础理论   376篇
污染及防治   520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461.
钻井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喷失控是钻井中的灾难性事故,有必要开展井喷失控研究,找到井喷失控发生的原因和提出防止井喷失控的对策。在统计分析1970年到2009年间中石油发生在钻进过程中的48例井喷失控事故的基础上,通过对防喷器、节流压井管汇、套管、井喷后爆炸起火等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并利用MLS法对上述各种井喷失控因素危险值进行评估。最后,根据井喷失控因素分析和危险值评估结果,结合现有的钻井井控设计,提出了防止钻井井喷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2.
对芳纶1313纤维的发展历程、性能特点、生产加工、产品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芳纶1313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燃耐热纤维,在安全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由于芳纶1313纤维具备一系列的突出优点,同时也存在某些缺陷,因此建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这种纤维的种种优点,同时通过纤维改性、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等方法,充分发挥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使之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3.
独木舟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区,是浙江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现场踏勘发现,破坏遗址原址保护主要环境地质病害是水的问题。通过对该遗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建立了遗址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模拟遗址区原始地下水分布;将模拟区地形图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具极大的相似性,这说明模拟的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464.
MLX微机消谐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与变电运行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洪强  裴士伦  高刚 《安全》2005,26(6):26-27,29
对供电系统中发生的接地现象以及接地而造成的谐振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微机消谐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特点及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对装置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5.
地铁应急救援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山  汪彤  代宝乾 《安全》2005,26(3):31-33
本文从地铁事故的救援程序、体系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地铁应急救援方案.  相似文献   
466.
既有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采用约束屈曲支撑进行替换加固时,常需进行多次非线性时程分析,以获取约束屈曲支撑的承载力和刚度.为避免大量的非线性分析与迭代计算,通过计算各参数条件下单自由度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和约束屈曲支撑结构的延性需求谱,建立了在延性需求满足抗震加固要求条件下的约束屈曲支撑结构等效耗能(E)与延性需求(μ)之间的关系,即E—μ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约束屈曲支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与简化评估方法.最终通过对一个6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采用约束屈曲支撑进行加固设计与评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67.
用EXAFS研究Zn在水锰矿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延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在水锰矿(γ-MnOOH)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n(Ⅱ)-水锰矿体系中(pH 7.5,0.1mol/LNaNO3介质,25℃),Zn2+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2+的O原子及水锰矿表面上的O原子形成Zn-O键,从而结合到水锰矿固体表面上的.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98±0.010 A(n=3).这个Zn-O键键长是六配位的Zn(H2O)2+6及其水解产物四配位的Zn(OH)2或Zn(OH)42-各以一定比例混合吸附于水锰矿表面而形成的.同时,对第二配位层(Zn-Mn相互作用)的EXAFS图谱分析证明存在2个典型的Zn-Mn原子间距,即R1=3.08±0.024A(n=3)和R2=3.54±0.018 A(n=3).这2个Zn-Mn原子距分别对应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与Zn水合离子ZnO多面体结合的2种方式,即共用2个O原子的边-边结合与共用1个O原子的角-角结合.边-边结合是较强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短(R1=3.08A),吸附较不可逆.角-角结合是较弱的吸附位,Zn-Mn原子距较长(R2=3.54A),吸附较为可逆.这一结果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MEA理论)的基本假设,即具有相同吸附密度的同一吸附质由于吸附力强弱以及微观构型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化学位,因而证明了修正传统吸附热力学的基本假设(吸附密度为热力学状态函数)的必要性.宏观的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表明Zn(Ⅱ)在水锰矿上的吸附是不可逆的,EXAFS结果指出这种不可逆性主要是由Zn水合离子中ZnO多面体与水锰矿结构单元MnO6八面体之间的边-边结合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68.
羟基化锌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验室制备的羟基化锌(ZnOOH)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痕量磺胺嘧啶(SD)的效能,通过研究叔丁醇对催化效果的影响,推断了催化反应机理,探讨了臭氧投加量、水质因素、催化剂投加量和使用次数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ZnOOH对臭氧氧化水中的SD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结合的羟基基团有利于催化反应.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蒸馏水中反应30min时,催化臭氧化比单独臭氧化对SD的去除率提高了47.7%.催化过程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SD的去除效果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催化剂在重复使用后催化效果基本不变,水中的氯离子可以明显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偏碱性条件下,催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69.
A soypolyol based on epoxidized soybean oil (ESO) was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HBF4 and diethanolamine (DEA) was used as ring opener. A series of polyurethane rigid foam were prepared by mixing polyol with TDI using an isocyanate index of 1.1. The polyol used in this paper were a mixture of soypolyol and a commercial PL-5601 polyester polyol and the mass fraction of PL-5601 was in the range of 0–60%.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resi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SC and T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rigid foams posses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There were two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each foam and Tg1 was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of OH value.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foam was also recorded, and the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soypolyol and PL-5601 polyester polyol on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70.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气颗粒物吸湿性是反映颗粒物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吸湿性研究对深入了解颗粒物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了国外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进展:①典型的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分析方法为H-TDMA(吸湿性串联差分电迁移率粒径分析仪)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②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呈单峰、双峰甚至多峰分布;根据Gf(吸湿性生长因子)随粒径变化的模式,可将大气颗粒物分为强吸湿性和弱吸湿性2类,也可分为纯不溶性、混合不溶性、混合可溶性和纯可溶性4类. ③城市背景点颗粒物的Gf比城市观测点高;城市观测点的颗粒物Gf分布呈夏季高、冬季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 ④颗粒物吸湿性与其化学组成和形态密切相关,纯可溶性盐颗粒物的Gf通常较高. ⑤柴油燃烧源新排放的颗粒物属于弱吸湿性颗粒物,Gf非常小,但在其表面老化后或随燃料中硫含量的增加Gf会明显变大. ⑥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的Gf相对较高,但存在区域差异性. 针对国内大气颗粒物吸湿性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