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823篇
安全科学   322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1588篇
基础理论   376篇
污染及防治   520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61.
污泥果肥利用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厦门城市污泥的安全利用,将石渭头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好氧堆肥后施用于柚子树,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树叶及果肉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富集能力强;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树叶迁移累积能力比向果肉的大得多,污泥肥料不能用于叶类食用植物的施用;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累积能力强;泥肥的施用加重了土壤中Cd的污染,提高了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能力;污泥果肥利用需降低Ni的浓度,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Cu、Zn、Ni、Cr和Cd需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562.
为探究无定河流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质状况,于2021年春秋季对无定河干流、6条支流及3个淤地坝水体展开生态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25种,其中原生动物40种、轮虫54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16种,秋季物种数(103种)高于春季(76种),均以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共31种,以臂尾轮虫和龟甲轮虫等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生物居多,春季优势种优势度整体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60.9个/L)和平均生物量(0.600 mg/L)均高于秋季(83.6个/L、0.298 mg/L),且春秋季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河流。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也表明:河流与淤地坝2种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明,主要差异为河流和淤地坝2种水体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其中化学指标(溶解氧、盐度、亚硝氮、硝态氮、溶解磷、叶绿素a)和物理指标(水深、透明度、浊度)分别是影响河流和淤地坝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质生物评价结果显示,春秋季水质均为无定河干流最优,支流次之,淤地坝水质最差,且干流中下游水质优于上游。  相似文献   
563.
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甲醇,实验结果受到顶空条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顶空进样的加盐量、炉温、恒温时间等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甲醇的最佳操作条件,配合DB-624石英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出限可达到0.33mg/L。用本方法选择实验条件更加科学合理,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564.
对于厌氧消化过程的酸化阶段,反应器内温度的快速下降将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产酸活动产生明显抑制。当温度依次从30℃下降到25、20和15℃时,反应器内厌氧微生物数量呈缓慢减少趋势,受温度影响不大;但是,厌氧酸化过程却明显表现出受到每一次骤然降温的影响,其碳水化合物的平均去除率随温度骤降从92%依次降低为84%、72%和25%,且最低分别达到78%、52%和10%。研究还表明,随着温度的骤降,厌氧酸化活动将立即受到强烈抑制,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以适应发酵温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65.
分析2010—2017年北京市三类典型废弃物焚烧源的废气二NFDA1英排放监测数据,计算排放因子和排放量,评估减排政策成效,并分析不同排放源达标排放时同类物分布特征异同和变化规律,探讨影响排放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5家焚烧源平均排放浓度为 0.008~0.069 ng/m3(以TEQ计,下同),废气二NFDA1英排放因子为 0.027~1.7 μg/t,2016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NFDA1英量为 0.002 5~0.058 g;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源的低、高氯代同类物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接近于 0.5、大于0.5和小于0.5,危险废物焚烧源的 ∑PCDFs、∑PCDDs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大于2; 123478-HxCDF和123678-HxCDF质量浓度接近且线性相关,具有相近的生成机理和去除效率; I-TEQ变化趋势与∑PCDFs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活性炭喷射和布袋除尘的去除效率是影响二NFDA1英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险废物焚烧源HWI1随运行时间增加排放浓度增加,而及时更换烟道管壁有助于消除“记忆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66.
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先用碳化法将炼油厂碱渣分离成有机相和无机相,再采用氧化法去除无机相中的恶臭物质(主要为残余硫化氢和硫醇等);在该方法中增加了轻质碳酸钙生产工艺,可用苛化渣生产轻质碳酸钙产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碳化-氧化法处理炼油厂碱渣,既能得到NaOH质量分数为10%~12%的碱液回用,又能得到粗酚、硫磺和轻质碳酸钙产品(干基质量分数为97%,出售)。碳化-氧化法处理碱渣制备轻质碳酸钙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苛化渣外运填埋的相关费用和用地,年净增经济效益约100万元。  相似文献   
567.
目的 建立基于实测环境载荷的热电池等效加速贮存试验技术,掌握其在环境载荷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规律。方法 在分析热电池组成和所受环境载荷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热电池的主要失效模式,设计基于实测环境数据的等效加速贮存试验,开展热电池等效加速贮存试验,分析热电池性能和热图像的变化情况,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电池剩余电容量进行预测。结果 随加速循环次数(时间)的增加,热电池的电容量下降。热图像表明,热电池经过等效加速贮存试验后,其放电过程表面温度要高于初始放电表面温度。粒子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模拟电容量的退化过程,电池剩余电容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结论 等效加速贮存试验得到了热电池的性能退化规律,从而为热电池的贮存试验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68.
基于活性炭吸附剂存在再生成本高、高温吸附能力差以及在高湿高温下脱附后性能严重下降等问题,研究采用MCM-41材料作为新型烟气脱硫吸附材料,该材料具有表观均匀、比表面积大、耐高温、脱附后能高效利用等优点,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MCM-41材料的烟气脱硫吸附装置.介绍了该烟气脱硫吸附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MCM-41材料...  相似文献   
569.
采用超滤膜(UF)为核心,以混凝作为预处理措施,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径流雨水的特性和膜通量变化与污染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对聚合硫酸铁(PFS)单独混凝、UF、PFS-UF组合工艺进行了对比;在优化混凝基础上,考察了混凝-UF对常规水质指标及总磷、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等生物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可有效去除TOC、UV254和总磷,混凝剂投加量与污染物去除近似呈线性关系.各混凝剂除浊效能均良好.综合考虑混凝处理效率与经济性,实验采用混凝方案为10 mg·L-1的PFS.PFS、UF、PFS-UF工艺除浊率均在95%以上,PFS和UF对TOC和UV254的去除较为接近,采用PFS-UF可提高去除率13%—15%;PFS-UF处理后雨水的AOC、BDOC分别降低至61.8μg·L-1、0.19 mg·L-1,残余总磷可降至3.8μg·L-1,雨水生物稳定性明显提高.PFS、UF和PFS-UF对颗粒物的去除率分别达80.5%、99.6%和99.9%.膜通量的变化和SEM图分析表明,混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UF膜污染;形成的凝胶层具有一定整体强度,水力清洗时易于清除,膜通量恢复较好;但同时凝胶层的产生也增大了透膜阻力,PFS-UF工艺的周期内膜通量衰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0.
The distribution of vascula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cluding slope, aspect, bank (flooding) height, and river width of the Xiangxi River, Hubei Province, were examined. Total vascula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changed with elevation: it increased at lower elevations, reached a maximum in the midreaches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In particular, tree and herbaceous species richness were related to altitude. Correlation analysis (Kendall's τ)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in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riparian zone was determined by riparia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The low species richness at lower elevations resulted from seasonal flooding and human activities – agriculture and fuel collection – and the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midreaches reflected transitional zones in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that had had little disturbance. These results on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riparian community could be utilized as a reference for restoration efforts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of the emerging reservoir resulting from the Three Gorges Hydroelectric Dam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