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828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258篇
综合类   1470篇
基础理论   335篇
污染及防治   489篇
评价与监测   123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9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71.
As modern chemical plants are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bigger in scale, the associated chance of things going wrong is also increasing rapidly. Due to the flammable, explosive, toxic and corrosive nature of chemical process, any single accident may trigger a major catastrophe that brings tremendou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al loss. In order to prevent any accident from happening, hazard and operability (HAZOP) analysis has been brought in to monitor chemical process and provide early warning for signs of accident. However, most existing HAZOP is carried out manually, and there are always obstacles in terms of cost overrun and incompleteness of the analysis. To address the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HAZOP method,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gned digraph (SDG)-based HAZOP analysis method. It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most likely operating mistakes that may cause certain process variable deviating from its normal value, 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safety concern. A case study on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lant is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DG-based HAZOP analysis method in providing complete analysis result.  相似文献   
172.
谈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安全》2009,30(8):1-3
煤矿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著。根据国家安监总局资料显示,2004~2008年,我国煤矿企业因安全问题造成的人员死亡总计高达24331人。煤矿企业通过近几年的安全文化建设,已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严格贯彻执行这些规定等行政手段来消除不安全行为,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煤矿企业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逐渐暴露出安全管理者与矿工矛盾日益突出、安全管理效率较低等现象。为此,探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3.
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事故致因理论,基于对事故致因要素的有效控制,阐述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提出矿井本质安全化结构模型;探讨并构架了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就加大安全投入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支持、设置合理安全管理机构与配备足够安全技术人员的组织支持,以及以工会为代表的内部群众监督的监督保障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方法保障等促进本质安全化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讨,认为完善的安全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能有效地促进矿井本质安全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4.
酸化油页岩灰吸附Ni(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质量分数为50%的HNO3制备酸化油页岩灰吸附剂,研究吸附时间、吸附温度、Ni(Ⅱ)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和吸附剂粒径对酸化油页岩灰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酸化油页岩灰吸附剂的吸附量(Qe)随吸附温度、Ni(Ⅱ)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吸附剂粒径的增加而减小.吸附温度对吸附刺的最大吸附量Q有明显影响.当Ni(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溶液pH值为6.0,吸附剂粒径为53~75μm,吸附剂投加量为16.0 g/L,吸附搅拌速度为400 r/min时,25℃、30℃、35℃下酸化油页岩灰的最大吸附量Q分别为17.0 mg/g、33.2mg/g、42.9mg/g,且吸附主要以离子交换的化学吸附方式为主.酸化油页岩灰吸附剂对Ni(Ⅱ)的吸附符合Languir等温吸附方程,温度为25℃、30℃、35℃,溶液pH值为6.0,油页岩灰吸附剂投加量为16.0 g/L,油页岩灰吸附剂粒径为53~75μm条件下,酸化油页岩灰对Ni(Ⅱ)的最大吸附量Q分别为17.0mg/g、33.2 mg/g、42.9 mg/g.研究表明,油页岩灰经过酸化改性后可作为吸附荆处理含Ni(Ⅱ)废水,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安全网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适用于建筑工地等高处作业.安全网对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国家安监局、国家质监总局分别把该产品列为LA和QS管理产品.由于安全网质量要求至关重要,国家已制订出安全网的相关检验标准.其中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能是安全网的一项重要物理指标,本文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对安全网的耐冲击性试验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6.
基于可拓学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化企业中,石化装置的安全运行对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关键作用,其一旦失效发生事故,将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开展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性的评价研究,对保证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物元可拓性理论,结合石化装置失效后果的严重性情况,运用可拓评判方法建立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度的综合评判模型,给出了评价步骤,最终确定设备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多层次的工程风险评价问题,从而为石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7.
周年磷肥旱季集中底施对玉-稻轮作磷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是近年来南方稻区种植制度变化下出现的新型两熟制模式。明确两季作物间磷肥的合理分配对玉-稻轮作作物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对玉-稻轮作养分高效与高产协同实现,及丰富对水旱轮作前后季作物养分利用关系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采用春玉米-水稻周年轮作田间试验,根据晚稻季磷肥前移至玉米季做底肥施用的比例及周年施磷量,设置7个磷肥施用处理,分别为两季作物均不施磷(P_0)、两季作物均按常规方法施磷(P_1)、1/3晚稻季磷肥前移(P_2)、2/3晚稻季磷肥前移(P_3)、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P_4)、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且周年总施磷量减少15%(P_5)、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且周年总施磷量减少30%(P_6),分析了不同施磷处理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变化。与P_1相比,P_3与P_4处理显著提高了晚稻花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及晚稻产量,且其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4.87%和6.74%;P_5处理晚稻产量与P_1处理差异不显著,但P_6显著降低了晚稻产量。晚稻季磷肥前移施用明显促进了玉米及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显著降低了磷素的表观盈余量。与P_1处理相比,P_2、P_3、P_4处理两季作物周年土壤磷素依存率分别减少了11.63%、26.47%与22.08%。从磷肥利用效率看,P_4处理的磷肥周年累积回收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及磷肥产量贡献率均显著高于P_1处理,分别提高了102.46%、194.83%、6.73%与176.16%。与P_1处理相比,P_5处理周年磷肥产量贡献率及农学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提高了其磷肥回收效率与偏生产力32.56%和58.05%。玉米季施用的磷肥对晚稻有明显的后效作用,且比晚稻季施用磷肥具有更高的磷肥利用效率。所以在春玉米免耕复种晚稻时,可将晚稻季的磷肥全部前移至玉米季施用,并可减少15%周年施磷量。  相似文献   
178.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cluding energy pri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nergy mix us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 bounds approach an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echnique. Based on China's time series over 1985-2014, the ARDL bounds approach yields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pric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conomic structure, energy mix, and energy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an important driver for the declining energy intensity in short and long run. Energy price has not been demonstrated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reasing energy intensity in the short run. The high share of coal use in total energy us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China's high energy intensity.However, the relative change in economic sectors plays a minor role in energy intensity reduction during the past years. In the long ru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ergy mix and energy prices Granger cause energy intensity, but not vice versa except for the energy mix.  相似文献   
179.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100年区域气候模式COSMO-CLM(CCLM)模拟与1961~2005年气象站观测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统计计算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4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情景下,年降水量相对于1986~2005年减少5%,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7%、33%和4%;概率密度曲线表明,年降水量均值下降,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上升,极端降水方差增大;年降水量、强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增加北部减少,极端降水贡献率则相反。(2)全球升温2.0℃情景下,年降水量下降3%,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上升15%、46%和15%;年降水量均值稍有减少且方差稍有上升,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均值和方差明显增加;年降水量减少区域位于长江主干以北,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表现为绝大部分地区增加的空间变化特征。(3)全球升温由1.5℃至2.0℃时,年降水量、强降水量、暴雨日数和极端降水贡献率分别增加3%、7%、10%和11%;随升温幅度的增加极端降水均值和方差上升;极端降水呈增加态势的范围扩大。因此,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对降低极端降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0.
低压脱扣装置应用于环境复杂的场合, 选型不当易使得电力事故频发,不利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通过分析影响低压脱扣选择的因素,利用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建模,提出了一种低压脱扣装置自动选择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上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在工程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