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82篇 |
免费 | 624篇 |
国内免费 | 7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14篇 |
废物处理 | 106篇 |
环保管理 | 182篇 |
综合类 | 1686篇 |
基础理论 | 512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679篇 |
评价与监测 | 130篇 |
社会与环境 | 130篇 |
灾害及防治 | 1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60篇 |
2018年 | 147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231篇 |
2012年 | 220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171篇 |
2009年 | 165篇 |
2008年 | 192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212.
213.
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的变化及现状,并通过居民消费的微观角度,分析计算基于居民合理生活消费人均碳排放.试图通过居民消费的角度建立人均碳排放的核算方法,给出建议数据.根据国内当前主要消费环节的碳排放水平,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碳减排升级潜力,计算了满足居民正常小康生活水平条件下的人均碳排放,年人均排放约2203kg~2333kg碳.居民基本生活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供暖制冷、住宅使用、污染治理和基础建设分摊等方面,而衣物与食品消耗、生活物质材料等方面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1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以求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理论和自回归分析模型,对1995~2004年我国西部地区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的分析,可知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增加1%,则污水排放量增加0.582%,经济发展伴随着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说明西部地区目前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半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水环境的规制和治理,改善经济发展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这种两难关系。还表明自回归模型对于西部地区水环境质量的预测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15.
216.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广东1980-2010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广东省人均能源消费与人均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呈单调正相关,1999年的结构断点使两者的协整关系发生变化,断点分隔的两个时间段内均符合倒“U”型模型,但曲线拐点后移.广东省现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端,EKC理论拐点为23253元(1978年不变价).广东省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促进倒“U”型曲线弧度降低,让拐点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217.
测量了高平潮、低平潮及两潮位之间三个时段某高桩码头工作平台的振动情况,比较了不同潮位下振动的最大位移值.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海浪对结构振动的位移大小影响明显,得到了工作平台的前三阶自振频率.利用两点差法,根据码头平动记录求取了码头沿垂直轴向的码头扭转分量,经计算码头转角在10-7rad量级,码头扭转的转动中心按照... 相似文献
218.
219.
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贸易价值量取得巨大顺差,但其背后却孕育着巨大的资源环境逆差。本文通过建立贸易的环境核算方法,运用我国"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及CGE模型分析了2002、2005、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进出口产品虚拟污染物进行定量核算,衡量入世十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入世十年来,我国净出口产品虚拟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净出口产品虚拟CO2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超过30%;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在未来20年仍将处于巨大的贸易环境逆差之中。 相似文献
220.
超大城市SO2排放对硫酸盐区域分布影响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2年8月14—24日在临安采集气溶胶样品,对气溶胶质往往w量和离子成分的尺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42-主要集中在粒径<2.1 μm的细粒子中,约占所有尺度段上SO42-质量总和的94%;细粒子(PM2.1)中,ρ(SO42-)和ρ(NH4+)最高,二者之和占所分析离子质量浓度总和的89%. 利用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的过程分析对影响硫酸盐气溶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经过云内液相氧化和湿清除形成硫酸盐气溶胶的速率为0.19 μg/(m3·h),其对硫酸盐气溶胶的贡献最大;SO2液相氧化反应中速率最大的是H2O2〔5.26 μg/(m3·h)〕,其次是O2〔4.14 μg/(m3·h)〕和O3〔1.56 μg/(m3·h)〕. 模拟分析证明,采样期间研究区域SO42-主要是由上海及其以南的浙江沿海一带通过SO2云内与H2O2和O2的液相氧化反应生成. 通过模式敏感性试验发现,在个例的风场配置下,上海排放的SO2对临安地区的SO2和硫酸盐的贡献率分别达15%和2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