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494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346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5 毫秒
241.
北京平原土壤中若干元素背景含量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计算机绘制的北京平原地区土壤元素等含量线图和趋势面图,揭示了土壤元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并对其引起区域分异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2.
用缺氧生物滤池与UASB相串联的工艺对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惨滤液进行了中试试验。通过实验,总结了缺氧生物滤池的挂膜特性及UASB起动的成功经验。最终的试验结果表明:出水COD、BOD、SS分别稳定在900mg/L、150mg/L、250mg/L以下,缺氧生物滤池对渗滤液具有很好的预处理效果,不仅能脱吸部分NH3、CO2、H2S,而且能提高它的可生化性,为UASB的高效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3.
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马琨  何宪平  马斌  罗登科  马远远 《生态环境》2006,15(6):1231-1236
宁南黄土高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5年后,区域局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针对退耕后的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阐述了自然撂荒坡地、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灌木林地、坡耕地产生的土壤水热、养分效应,其结果对减少宁南黄土高原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合理农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变化为单峰型,与雨量峰值相比,对应储水量略有滞后现象。土壤储水量整体表现为农耕地>自然荒坡>柠条林地。受植被类型影响,坡面土层温度为荒坡草地>柠条林地>农地。随坡度增加,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有降低的趋势,相同坡度下(25°)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2.76g/kg,是农耕地、柠条林地的1.2倍和1.94倍。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坡耕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柠条林地和自然荒坡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a-P(钙结合态的磷酸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达29.6%~59.07%,O-P(闭蓄态磷酸盐)最少,仅占4.73%~22.45%。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4.
测定了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河流河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含量,研究了该地区河水腐殖酸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了河水腐殖酸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所研究河流河水腐殖酸含量在0.9—14.4mg/L范围内,中值为4.16mg/L,并有北高南低的一般趋势。黑龙江上游及松花江北部支流的河水腐殖酸含量在8.5mg/L以上,滦河以北其它地区在3.9—6.4mg/L范围内,黄河以南区域则在0.9—3.3mg/L之间,所研究地区河水中的腐殖酸为混合起源的,它既来自河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释放,又来自流域表土中腐殖酸的淋溶。  相似文献   
245.
聚丙烯酰胺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沉降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研究发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有正反2方面影响.聚合物能增加污水粘度,降低油珠上浮速度,而且聚合物能增加油水界面水膜强度,延缓油珠聚并时间,这是聚合物对油珠沉降分离的不利影响;同时,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性,能将水中油珠连接到一起,有利于油珠聚并.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06,浓度小于800mg/L时,絮凝作用大于粘度作用,有利于油珠的沉降分离.初始油珠粒径小是聚合物驱含油污水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横向流除油器可以加速油珠聚并,缩短沉降时间,适合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  相似文献   
246.
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用气象观测网取得的测风资料研究中距离大气扩散规律的方法。根据常规的风场观测资料和高空风观测资料,用插值公式计算地面和200m高度的水平轨迹以及水平风纵向分量和横向分量的脉动时间序列,进而用相继两条轨迹的横向距离和风脉动滑动平均法求得各类稳定度下的大气扩散参数。计算结果与同时进行的SF_6示踪实验结果和不同时进行的平衡球双经纬仪定位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47.
小麦产量的遥感动态预估研究──以山东禹城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现代遥感信息、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禹城县试验区的小麦单产与卫星遥感信息(绿度)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小麦单产与绿度关系的预估模型;阐述了直接利用遥感宏观信息动态预估小麦产量的可行性和这一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8.
2002年7月采集崇明东滩低潮滩沉积物样和水样,运用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交换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沉积物不断发生再悬浮的过程中,水体中三态氮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NO3--N变化最为显著,升高浓度值达11.869μmol·L-1,NH4+-N增长2.1713μmol·L-1,NO2--N的释放约为0.2μmol·L-1,可溶磷的含量也有少量的增加.同时,再悬浮作用对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与静置状态相比,NH4+-N和NO3--N表现出与静置状态截然相反的变化规律,NO2--N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比较复杂,初期与静置状态相反而后表现一致.再悬浮颗粒物浓度也是制约沉积物-水界面三态氮和可溶磷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实验结果显示,NH4+-N在前7h以内的变化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关系,后5h呈负相关关系;NO2--N和可溶磷在整个过程中与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变化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只有NO3--N的变化与其关系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249.
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温瑞塘河某河段黑臭地表水为研究对象,考察高锰酸钾强化PAC混凝工艺的除污效能,获得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优投加方式为在混凝剂PAC前投加,最佳预氧化时间5 min,最佳投加量1.5 mg/L。将本实验得出的最优混凝处理条件应用于温瑞塘河实际黑臭水体的处理时发现,处理后水质明显改善,此表明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温瑞塘河黑臭水体是切实可行的,可为实际的应急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50.
This study describes a new effective adsorbent for cadmium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synthesized by coating a shellac layer, a natural biodegradable and renewable resin with abundant hydroxyl and carboxylic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maging showed shellac-co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 (SCMN) adsorbents had a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a core of 20 nm and shell of 5 n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suggested the occurrence of reaction between carboxyl groups on the SCMN adsorbent surface and cadmium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Kinetic data were well described by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fitted with both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with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18.80 mg/g. SCMN adsorbents provided a favorable adsorption capacity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s, and cadmium could easily be desorbed using mild organic acid solutions at low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