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133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577篇
基础理论   17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3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桑绮  翟国庆  张邦俊 《环境科学》2006,27(4):815-819
针对城市居住区2种典型的建筑布局,结合随机点声源模型,对居住区内地下车库噪声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实测值和预测值的比较,该预测模型精度较好.运用该模型预测规划与新建的居住区地下车库的噪声的影响,可为城市小区建设规划中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将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引入经济增长模型,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效应分析研究方法,利用长江经济带2003~2016年统计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不同时期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008年之后空间依赖程度及其显著度逐渐下降。(2)不同类型的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存在明显区别。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地促进了全域经济增长,总效应为0.515;交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显著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 0.067 8,间接效应不明显;水利环境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抑制本地经济增长,拉动邻接地区经济增长,直接效应为 -0.047 3,间接效应为0.165。(3)在不同时期,随着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不断累积,其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发生了明显变化。在2003~2008年时间段和2009~2016年时间段,能源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由正转负,表明其存量已经越过了最佳投资规模,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交通和水利环境类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在两个时间段的对比表明其对于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随着投资量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53.
市场与政府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协同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对于农药减量、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湖北宜昌、丹江口和江西赣州285个柑橘种植户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市场利润与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仍有36.14%的样本农户在具有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的前提下并没有真实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2)农户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表达受市场利润与政府激励和约束政策的双重影响。在绿色市场发展不完善,市场利润激励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激励与约束政策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农户的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也即政府激励与约束政策弥补绿色农产品市场不足,在引导和规范农户的绿色病虫害防治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4.
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及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 244个镇域研究单元的人均财政收入数据,采用多种空间方法分析安徽省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论如下:(1)从不平衡度指数看,该值在研究时序变化上先升后降,表明近期研究区内部差异程度有所减小;空间序列上南北差异较大,黄山、宣城等市内部差异较小,阜阳、亳州等市内部差异较大。(2)从Zip指数来看,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集中的力量逐渐减弱,但实力强劲乡镇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且其垄断性较强。(3)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值区主要有两大组团,一处在皖南区集聚且逐渐向北扩展,但2016年有所缩减;另一处则贯穿南北形成条带状“串珠”,呈现先逐渐扩大后几乎消失的变化特征。中值区呈基底状分布在皖中区域。低值区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其中西北区逐渐向南扩大,东北区逐渐减小。(4)从空间集聚状态看,4种显著类型区均存在且以显著HH区和显著LL区为主。显著HH区在黄山市周围集聚,并逐渐向池州、宣城扩展;显著LL区在阜阳、亳州等市集聚,并逐渐向南延伸;显著HL区和显著LH区数量较少且集聚现象不明显。(5)从影响因素来看,基于回归系数的平均值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建成区人口/总人口>常住人口>从业人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行政面积>建成区面积/总面积>工业增加值>人均工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  相似文献   
55.
合成了一种高吸附容量的磁性生物炭负载Mg-Fe水滑石复合材料(L-BC),并用于去除水中的Cd2+和Ni2+。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浸渍联合热解法成功制备了磁性生物炭(M-BC),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将Mg-Fe水滑石负载在M-BC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Cd2+和Ni2+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等温吸附研究结果表明,L-BC对Cd2+和Ni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63.156 mg/g和43.291 mg/g。吸附机理主要为Mg-Fe水滑石层间CO32-和表面羟基与Cd2+和Ni2+产生表面共沉淀。L-BC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重复利用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去除Cd2+和Ni2+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56.
文章利用2016~2017年冬季沈阳地区气象数据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综合分析沈阳地区冬季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分析颗粒物输送路径以及潜在源区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冬季污染时段内PM2.5是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149μg/m3,最大值达到273 μg/m3.沈阳地区环境空气颗粒物除来源于本地排放外,...  相似文献   
57.
In situ benthic flux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wo stations in the Mar Piccolo of Taranto (Italy), one of the most industrialised and contaminated coastal areas of the Mediterranean. Sediments of the two stations are notably different in their trace metal content, with a station closer to a Navy harbour showing higher mean concentrations of almost all investigated metals (Al, As, Cd, Cr, Cu, Fe, Hg, Mn, Ni, Pb, V and Zn). Conversely, both stations are characterised by significant Hg contamination, compared to the local baseline. Results of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on surface sediments suggest a relatively scarce mobility of the examined metals (Zn > Ni > Cr > As > Cu > Pb). A Hg-specific extraction procedure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element (93.1 %) occurs in a fraction comprising Hg bound to Fe/Mn oxi-hydroxides. Reduction of these oxides may affect Hg remobilis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Porewater profiles of dissolved trace metals were quite similar in the two sites, althoug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uld be observed for Al, Cu, Fe and Hg. The highest diffusive fluxes were observed for As, Fe and Mn. Mobility rates of several trace elements (Al, As, Cd, Cr, Cu, Fe, Hg, Mn, Ni, Pb, V and Zn) were directly measured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Results from benthic in situ incub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increasing dissolved metal concentrations with time, resulting in higher fluxes for Cu, Fe, Hg, V and Zn in the most contaminated site. Conversely, fluxes of Mn, Ni and Pb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stations. The estimated flux of Hg (97 μg m?2 day?1) was the highest observed among similar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other highly contaminated Mediterranean coastal environments. Benthic fluxes could be partially explained by considering rates of organic matter remineralisation, dissolution of Fe/Mn oxy-hydroxides and metal speciation in sediments.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biogeochemical parameters can influence metal remobilisation in the Mar Piccolo area. In particular, metals could be promptly remobilised as a consequence of oxygen depletion, posing a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widespread fishing and mussel farming activitie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58.
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动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探析都市旅游与其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的互动响应,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效应。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面临挑战及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梳理,在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指标的测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提出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互动响应路径首先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 南京 杭州)网络化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网络化、市场网络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保障体系网络化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理性竞争的长三角大旅游产业体系,尝试构筑“上海都市旅游 长三角区域旅游”共轭型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旨在推进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长三角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9.
The 7Be wet deposition has been in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a semiarid region at San Luis Province, Argentina. From November 2006 to May 2008, the 7Be content in rainwater was determined in 58 individual rain events, randomly comprising more than 50% of all individual precipitations at the sampling period. 7Be activity concentration in rainwater ranged from 0.7 ± 0.3 Bq l−1 to 3.2 ± 0.7 Bq l−1, with a mean value of 1.7 Bq l−1 (sd = 0.53 Bq l−1).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7Be content in rainwater and (a) rainfall amount, (b)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c) elapsed time between events. 7Be ground deposition was found to be well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mount (R = 0.92). For the precipitation events considered, the 7Be depositional fluxes ranged from 1.1 to 120 Bq m−2, with a mean value of 32.7 Bq m−2 (sd = 29.9 Bq m−2). The annual depositional flux was estimated at 1140 ± 120 Bq m−2 y−1. Assuming the same monthly deposition pattern and that the 7Be content in soil decreases only through radioactive deca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7Be areal activity density in soil was estimated.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may contribute to a valuable characterization of 7Be input in the explored semiarid ecosystem and its potential use as tracer of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60.
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对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以及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进行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持续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较高;2006年各乡镇信息熵差异较大,可划分成3种类型区;经济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是信息熵变化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