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59篇
安全科学   235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229篇
综合类   1511篇
基础理论   557篇
污染及防治   777篇
评价与监测   157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2009—2011年PM10浓度和TSP浓度的测定,分析了大气中颗粒物浓度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2009年3月到9月份之间,出现6次沙尘天气,并且颗粒物浓度超过大气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其中最严重的一次PM10浓度达到1.147mg/m^3。PM10浓度一天的变化中,在下午5时和晚间10时达到两个峰值,分别是1.608mg/m^3和1.882mg/m^3。2010年中十一月份的TSP日平均浓度较高,比八月份TSP浓度高7倍。2011年春季空气中颗粒物污染较重,在沙尘天气发生期间,颗粒物浓度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2.
基于遥感监测的黄海绿潮漂移路径及分布面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8~2012年的多源卫星遥感序列图像,动态监测各年绿潮发生的漂移路径、影响海域面积,得到各年绿潮漂移趋势、分布面积和最大分布面积出现时间。根据监测结果,划分出影响绿潮漂移路径的关键区域,并分析了2008、2009和2010年关键区域内各年绿潮漂移方向和面积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3.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105.
新型磁性聚谷氨酸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岛大学安澤幹人首次利用γ-PGA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上进行涂层,制得了γ-聚谷氨酸-Fe3O4磁性纳米颗粒(PG-M).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对PG-M吸附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PG-M与未涂层的Fe3 O4具有相似的形状以及大小,均为不规则的层状结构,且晶粒直径在120~320 nm之间;实验中针对性地对水溶液中Pb2+进行了吸附探讨.在振荡实验中,通过主要参数的变化(pH值、吸附时间、竞争离子浓度、腐殖酸浓度),得到如下结果:吸附最佳pH值为7.0;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吸附平衡时间为45 min;Na+对PG-M去除Pb2+没有很强的干扰性,而Ca2+则显示出一定的干扰作用;腐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是复杂的,表现为先增强吸附效果,随后降低吸附效果;最佳条件时Pb2+的最大吸附量为93.3 mg/g.PG-M对Pb2+的吸附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PG-M的吸附特征,说明PG-M在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PG-M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不同浓度的HCl和HNO3溶液的再生实验发现,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吸附再生液,可取得较好的再生效果.表明PG-M是可再生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采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统计全国多家实验室的测定数据,对水中阿特拉津测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两大类共5个质控指标及其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概率P和γ均为0.90时,平行样、空白加标回收率平行样和样品加标回收率平行样最大相对偏差应分别控制在7.5%、10.5%和9.7%;空白加标浓度为0.1~20μg/L时,回收率应控制在59%~118%;样品测定浓度为未检出、加标浓度在0.2~20μg/L时,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应控制在73%~106%。  相似文献   
107.
范鹏  刘文芳  丁力  刘涛  邵峰  陶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7-149,152
为了解输变电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南阳地区某11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远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限值,而且随着距离的递增呈衰减趋势。然而监测往往选在"好天气"的时间进行,不能反映"坏天气"的实际状况。结合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电磁污染和公众参与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8.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2007年生态系统组成及景观格局特征,以期为海西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海西区主要由森林、草地、农田、水域、湿地、城镇和荒地构成;海西区斑块数量较多,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整体比较完整,多样性不高,异质性较低,稳定性较高;森林是海西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呈规模化集中分布;草地和农田是海西区重要景观类型,斑块数量最多,分布零散;湿地斑块形状最为规则,表明人类对其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城镇和荒地的结构特征最差,表明其稳定性差,受人为干扰强烈;水域的景观特征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09.
文章采用析因设计的方法,研究沉积物水浸提液掺杂的多种重金属Cu、Cd、Zn、Pb和Ni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重金属浓度和发光菌发光抑制率的关系模型:T=97.983Cu+41.111Cd-27.297Zn+129.869Pb+16.715Ni-5 803.639Cu*Cd+2 270.182Cd*Zn-6 411.870Cd*Pb-675.052Cd*Ni-3 108.544Pb*Ni+15 9552.434Cd*Pb*Ni+274 718.434Zn*Pb*N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Zn对联合毒性产生负的影响,Cu、Cd、Pb、Ni对联合毒性具有正的贡献;Cd*Zn二元交互作用和Cd*Pb*Ni、Zn*Pb*Ni三元交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Cu*Cd、Cd*Pb、Cd*Ni、Pb*Ni二元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而重金属四元和五元交互作用对联合毒性的贡献不显著。上述重金属联合毒性的作用可为沉积物中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的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的现状,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几方面对核电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