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61.
沙漠古已有之,近期由于开发的需要,人为造成的沙漠扩张明显超过历史时期,沙漠化与人类干扰的加剧有直接关系。在荒漠区的开发及其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深入了解荒漠区的环境现状,充分利用该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改造沙漠,实施保护、利用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荒漠植被自然侵移规律为依据,依靠自然降水,以最大限度人工发展可供饲用的灌林,实现荒漠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2.
为了解PCBs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对受PCBs污染地区的土壤、底泥进行实际环境样品的调查。在底泥和土壤样品中测定近50个同属物的含量,并对其分市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实际环境样品中PCBs的同属物分布和工业产品有明显不同。通过不同深度底泥样品测定,证明PCBs在底泥中的渗透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463.
利用环嗪酮的拟一级氧化速率常数考察O3/H2O2体系对环嗪酮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消耗情况,并利用IC、HPLC/MS和GC/MS等技术分析了氧化产物,对其降解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嗪酮初始浓度为3mg·L-1、温度25 ℃、O3投量13 mg·L-1、H2O2/O3物质的量比0.5、pH为 8~9时,环嗪酮降解速率常数达0.075 min-1;自来水中的无机离子和微量有机物对环嗪酮的氧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反应过程中H2O2的消耗和环嗪酮的降解规律一致,HCO3-对环嗪酮的去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对环嗪酮的降解主要是羟基自由基的贡献;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环嗪酮的氧化经历脱甲基过程,生成的NO3-与去除的环嗪酮的物质的量比表明三嗪环已被打开,最终被矿化为NO3-、H2O和CO2等无机产物.  相似文献   
464.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及其在土坡临界滑动面搜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拟任意滑动面的方法,该法能自动产生运动许可的滑动面。同时,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即不连续飞行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Spencer法计算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对几个复杂土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对应的滑动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内外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模拟滑动面的新方法是合理、有效的,可用于复杂优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5.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的重要病害。为了正确认识该病发生的危险性,有效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在国内的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检疫和防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66.
467.
Chu L  Wang J 《Chemosphere》2011,83(1):63-68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used as carriers: inert polyurethane (PU) foam and biodegradable polymer polycaprolactone (PCL) particles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s and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with a low C/N ratio using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s. The results, during a monitoring period of four months, showed that TOC and ammonium removal efficiency was higher in reactor 2 filled with PU carriers than in reactor 1 filled with PCL carriers (90% and 65% in the former, compared with 72% and 56% in the latter at an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14 h). Reactor 1 showed good behavior in terms of total nitrogen removal as the biodegradable polymer was an effective substrate providing reducing power for denitrification. From 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analysis, it was shown that the effluent from reactor 1 contained mainly protein-like and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like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468.
固定化硝化细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作为包埋载体固定硝化细菌,制备固定小球,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平行实验考察了载体不同包菌量、载体与污水量比、活化时间、温度、DO以及载体循环次数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包埋载体处理污水的氨氮和COD去除率明显高于传统活性污泥,且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包埋载体的最佳活化时间为20 h,最适温度为25℃,最佳DO为3~4 mg/L。投加包埋载体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氨氮去除效果和COD去除能力具有强化作用,投加20%的包埋载体时,反应器出水氨氮去除率提高了20%,菌体与载体比值小于1∶2.5时氨氮去除率超过90.12%,固定化包埋载体去除氨氮过程比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69.
低温条件下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偏高污染环境的现状,构建了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低温条件下生态槽深度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DO、pH、COD、NH4+-N、TP等指标的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生活污水COD为37.67~60.23 mg/L、NH4+-N为13.66~16.76 mg/L、TP为1.32~1.78 mg/L、水温为9~11℃,HRT为5 d时,生态槽出水COD、NH4+-N和TP平均为21.07 mg/L、0.99 mg/L和0.19 mg/L,均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Ⅳ类水标准。各级生态槽内DO浓度夜间低于昼间。夜间植物对NH4+-N和TP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4.83%和89.87%;而TN去除效果稍差,平均去除率为59.9%。  相似文献   
470.
从区域生态安全内涵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概念模型,从资源环境负荷、生态环境状态、人类社会响应3方面构建城镇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上海崇明岛处于核心地位且代表着不同城镇化水平(较高、中等、较低)的城桥镇、堡镇、陈家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监测、实验分析等方式获取指标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综合指数模型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个城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为城桥镇(0.773 3)>陈家镇(0.762 8)>堡镇(0.749 0),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荷较小,生态环境现状水平良好,但人类响应措施滞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生态环境要素可能有恶化趋势,现已进入预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