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为保护环境,将联合站大罐及分水器等清出的油砂进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射流洗砂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该装置的应用,对油砂中的污油回收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2.
针对孤东采油厂集输联合站管道腐蚀十分严重、穿孔比较频繁的现状,分析了腐蚀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加强管道防护保温、强制阴极保护法等措施,防止了联合站管道的腐蚀.  相似文献   
543.
北固山湿地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北固山湿地是一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优势植物的滨江湿地,土壤中氮磷空间分布对了解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北固山湿地的典型区域内布点采样,对土壤中氮磷进行分析,研究了湿地土壤氮磷水平变异性及氮磷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固山湿地全氮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壤层,表层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土壤各层次全磷的水平变异性普遍高于全氮,尤其在20~40 cm土壤层全磷的变异系数达到52.34%,说明氮素在各层次分布相对均匀.植被类型对土壤中氮磷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虉草区各土壤层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芦苇区,其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全磷质量分数亦高于空地.受污水排放、内江水冲洗等作用,污染空地及三个排污口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分别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清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4.
红壤中La对油菜的剂量效应和临界浓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红壤中不同浓度La对油菜的生长、产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La可促进油菜生长并增加产量,但达不到显著水平;300mg·kg-1以上的高浓度La则显著抑制油菜生长和降低产量.La浓度为600mg·kg-1时油菜死亡,油菜产量降低一半时的EC50=300mg·kg-1.La浓度为15 mg·kg-1时油菜叶片叶绿素和叶绿素a/b分别减少,POD活性随La的浓度的增加和施加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45.
为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暴露对胎鼠肺部损伤的诱导作用,孕期SD大鼠在5~20mg·kg-1剂量范围内的PFOS中处理7d,取胎鼠全肺并分析其发育所受的影响。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胎鼠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降低,高剂量暴露会导致胎鼠死亡。通过组织学检测,发现胎鼠肺的发育受到PFOS暴露的抑制。通过WesternBlot检测肺泡Ⅰ/Ⅱ型细胞的发育,发现肺泡Ⅰ型细胞特异蛋白Podoplanin表达显著减少(p<0.05),肺泡Ⅱ型细胞特异蛋白SP-C表达减少但未出现显著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暴露会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显著减少(p<0.01)。实验结果说明,PFOS暴露会导致胎鼠肺部发育出现损伤,这种损伤可能是肺泡Ⅰ型细胞及肺部血管发育受抑制引起胎鼠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破坏。  相似文献   
546.
饮用水有机类消毒副产物毒理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饮用水消毒技术的改进,有机类消毒副产物(DBPs)的种类日趋多样化,其生物毒性和健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国内外对DBPs毒理学效应的研究成果,结合消毒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有机类DBPs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针对含碳消毒副产物(C-DBPs)和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中典型的DBPs的毒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47.
橡胶促进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种橡胶促进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按特征因子的不同进行分质处理。其中,高盐废水采用蒸发的方法进行脱盐预处理;高浓度废水采用微电解_Fenton氧化-絮凝沉淀法进行预处理;难处理废水进行预处理后,与中低浓度废水混合后进入生物处理,生物处理采用水解酸化、ABR、氧化沟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48.
根据玻璃钢切边打磨的工艺状况以及手工加工产生的纤维粉尘的特点,采用冲击、过滤、喷淋三级一体化净化装置净化含尘气流,取得良好的净化效果。浅述了净化系统的集气设备、净化原理、工艺流程和排风量计算等工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49.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通过纯培养试验、室内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镧对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对镧的敏感性顺序为 :放线菌 >细菌 >真菌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作用不明显 ,在高浓度下 ,表现为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硝化细菌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70 % ,随着浓度的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并不断增强 .镧对土壤反硝化细菌作用不明显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自生固氮菌有某些刺激作用 ,随着浓度的升高 ,则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土壤硝化细菌可以作为稀土对作物增产效应的指示菌 ,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可以作为稀土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指示菌 .外源稀土对红壤微生物区系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在 150 mg/ kg左右 .  相似文献   
550.
The kinetics and efficiency of sterol production and bioconversion of phytosterols in two heterotrophic protists Oxyrrhis marina and Gyrodinium dominans were examined by feeding them two different algal species (Rhodomonas salina and Dunaliella tertiolecta) differing in sterol profiles. R. salina contains predominantly brassicasterol (≅99%) and <2% cholesterol. The major sterols in D. tertiolecta are ergosterol (45–49%), 7-dehydroporiferasterol (29–31%) and fungisterol (21–26%). O. marina fed R. salina metabolized dietary brassicasterol to produce 22-dehydro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O. marina fed D. tertiolecta metabolized dietary sterols to produce cholesterol, 22-dehydrocholesterol, brassicasterol and stigmasterol. G. dominans fed either R. salina or D. tertiolecta metabolized dietary sterols to make cholesterol, brassicasterol and a series of unknown sterols. When protists were fed R. salina, which contains cholesterol, the levels of cholesterol were increased to a magnitude of nearly 5- to 30-fold at the phytoplankton-heterotrophic protist interface, equivalent to a production of 172.5 ± 16.2 and 987.7 ± 377.7 ng cholesterol per mg R. salina carbon consumed by O. marina and G. dominans, respectively. When protists were fed D. tertiolecta, which contains no cholesterol, a net production of cholesterol by the protists ranged from 123.2 ± 30.6 to 871.8 ± 130.8 ng per mg algal C consumed. Cholesterol is not only the dominant sterol, but a critical precursor for many physiologically functional biochemicals in higher animal. As intermediates, these heterotrophic protists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holesterol at the phytoplankton–zooplankton interface available to higher trophic levels relative to zooplankton feeding on algae direc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