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7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电动增压补气消除柴油机瞬态加速冒烟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行开发的、适用车载24V电源的电动增压补气系统在一台490QDI柴油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包括起始负荷分别为0和40N.m的加载加速的瞬态工况以及1400r·min-1、60N·m,1600 r·min-1、90N-m和1800 r.min-1、120N·m 3种低转速、大扭矩稳态工况,针对以上工况分别进行了有无电动增压补气的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电动增压补气的柴油机同原机相比,零负荷加载加速时的微粒排放降低达70%以上,瞬间输出功率最大可提高54.5%;在稳态工况时,HC、CO排放都随着电机转速的升高而降低,最大减少量分别达到66.7%和75.O%;波许烟度平均减小50%以上.此外,加速补气对提高燃油经济性也有一定效果,比油耗最大能降低7.46%.  相似文献   
112.
光化学烟雾模拟实验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开展光化学污染成因的敏感性分析,设计和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大型光化学烟雾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烟雾箱系统、空气充填置换系统、采样测试系统和记录显示控制系统等4个分系统.与国内外同类型实验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烟雾箱在实验过程中受光均匀、换气系统快捷、效率高以及可实现两箱对比实验等特色.利用实验系统开展了光化学污染过程的模拟实验,得到了典型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同等条件的两箱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该实验系统能够开展基于对比实验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从而为进一步针对北京实际开展光化学污染的模拟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3.
长江中下游三大湖泊滩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重点论述了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滩地的发育程度及其差异的原因;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并列表说明了滩地的水情特点及植被概况。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对三湖滩地资源开发与整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4.
氚水在大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氚水在大豆-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通过为期50d的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2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氚水,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氚水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大豆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6h时即达最大值(根19.4Bq·g-1;茎叶12.3Bq·g-1),随后便逐渐下降,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大豆根中的总氚比活度开始时高于茎叶中的比活度,而后趋于平衡,表层土中2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运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土壤中的比活度Cs=88.37e-11.847t+7.38e-0030t;大豆植株中的比活度Cb=10.30(e-0.030t-e-11.847t).  相似文献   
115.
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体内DDT、BHC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白洋淀水体、底泥及鲫鱼肌肉中的DDT及其衍生物和BHC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研究,分别给出含量范围.研究表明,鱼体肌肉中BHC的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δ>α>γ>β)与其在水和底泥中的含量顺序(α>γ>δ>β)略有不同.鱼体肌肉中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形式存在.两种农药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位于府河入淀口及村庄附近的水体、底泥及鱼体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BHC含量较高,与1975—1977年检测结果相比,鲫鱼肌肉中DDT及其衍生物残留量下降了542%,BHC下降了869%.  相似文献   
1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屡见不鲜,事件突发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且部分事件受天气制约因素大,因此做好决策气象保障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管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其服务产品领导阅读率较高,关注度和重要性不可小觑。因此立足于业务实践,对国家级气象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气象服务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旨在不断提升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展现气象行业的重要性,更好地服务政府和人民。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河北政府和人民在5·12抗震救灾救助中典型人物和具体行为的剖析,概括总结出河北人民的人文个性如慷慨悲歌的任侠精神、厚重质朴的生命意识、亲情浓烈的乡土观念、豪迈大气的英雄气质、家国相连的全局思想等特点,并认为这是支撑这场救援活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在太湖流域利用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旱耕地上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磷的主要流失途径为泥沙搬运,磷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2.67kg.hm-2和2.79kg.hm-2,而竹园和板栗园则分别只有0.28kg.hm-2和0.66kg.hm-2.土壤侵蚀和磷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分布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旱地上板栗园与玉米-油菜轮作2种利用方式的经济收益接近,但前者土壤侵蚀和磷流失量分别只有后者的6.7%和24.7%,在太湖地区种植板栗是值得鼓励的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水旱(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主要随农田排水流失,降雨时间和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间隔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磷的年流失量,3次最大的流失事件中磷的流失量可达到全年磷流失的70%以上.稻田水旱轮作方式磷的年均流失量为0.93kg.hm-2,分别只有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地的34.8%和33.3%.因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暴雨集中期尽量减少施肥和翻耕等农事活动,可以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磷的输出.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实际染料废水进行厌氧预处理之后,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对其作进一步去除CODCr和脱N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预处理能够破坏染料分子结构,将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物质,为后续的好氧处理提供可能性和易降解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采用好氧-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能够实现在对CODCr去除的同时,实现脱N效果;在此基础上,求得所讨论的生物膜系统在好氧段由扩散作用所控制的CODCr和NH 4-N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0.
Ni was effectively recovered from spent electroless nickel (EN) plating baths by forming a nano-nickel coated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With the aid of ultrasonication, melamine- formaldehyde-tetraoxalyl-ethylenediamine chelating resins were grafted on activated carbon (MFT/AG). PdC12 sol was adsorbed on MFT/AC, which was then immersed in spent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bath; then nano-nickel could be reduced by ascorbic acid to form a nano-nickel coating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Ni/AC) in situ. The materials present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 chemistry techniques. The resins were well distributed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surfaces of activated carbon with a size of 120 ± 30 nm in MFT/AC, and a great deal of nano-nickel particles were evenly deposited with a size of 3.8 ± 1.1 nm in Ni/MFT. Moreover, Ni/AC was successfully used as a catalyst for ultrasonic degradation of 2.6-dichloronhen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