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7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541.
大气CO2浓度的长期连续观测是研究全球和区域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的重要基础.利用基于非色散红外吸收光谱法(NDIR)的大气CO2在线观测系统,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青海门源大气背景站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大气φ(CO2)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门源站大气φ(CO2)波动较大,其背景值出现频率为59%,背景值平均为391.2×10-6,低于2012年全球平均值(393.1×10-6);受排放源和吸收汇影响的φ(CO2)非背景值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16%,二者平均值分别为401.1×10-6和380.7×10-6.2夏季φ(CO2)日变幅最大,达到28.9×10-6;春季、夏季、秋季、冬季φ(CO2)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8:00、07:00、08:00和11:00,最低值均出现在16:00.3门源站φ(CO2)背景值季节变化明显,最高值出现在1月,月均值为397.7×10-6;最低值出现在8月,月均值为381.0×10-6.4不同季节φ(CO2)-风玫瑰图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夏季、秋季φ(CO2)高值主要出现在W-NW-N扇区,冬季高值主要出现在SE-S-SW扇区.门源站大气φ(CO2)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是排放源、吸收汇以及地面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2.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OMC)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was synthesized and tested for use as an adsorbent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disposal. Benzene, cyclohexane and hexane were selected as typical adsorbat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molecular sizes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spite of thei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high adsorption amounts were achieved for all three adsorbates, as the pore size of OMC is large enough for the access of these VOCs. In addition, the unusual bimodal-lik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gives the adsorbates a higher diffusion rat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dsorbent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and carbon molecular sieve. Kinetic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adsorption barri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difficulty of VOC vapor molecules entering the pore channels of adsorbents. Therefore, its superior adsorption ability toward VOCs, together with a high diffusion rate, makes th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a promising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VOC disposal.  相似文献   
543.
武汉分公司延迟焦化装置于1998年建成投产,处理量为40×104 t/a,2003年处理量扩大到100×104 t/a.装置外排污水一直是污水治理难点,含油污水的重质污油多次造成堵塞污水管线和污水处理场细菌大面积死亡的事故,外排的工业废水和雨水也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44.
窦峰  豆志远 《安全》2011,32(6):47-49
目前,家用电器种类繁多,使用面广,电视机、电冰箱、收录机、洗衣机、电熨斗、电饭锅、空调器,录像机等。这些家用电器确实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又  相似文献   
545.
日本cIDF是基于内容数字唯一标识符构建而成的,它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版权保护和信息资源的长期利用等问题。但是我国想要构建自己的数字唯一标识符体系也需要从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cIDF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构建自己的数字内容唯一标识符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6.
文章对油田外排废水中的石油类、COD_(Cr)等第二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划定的研究,同时选择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总盐指标排放标准进行分区分级研究,为新疆油田公司实施"分区保护、分级防治、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石西油田、六九区大沙河排放口等地进行试点应用,为最终实现油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47.
京津冀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激光雷达走航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2016年国庆期间一次污染消散过程,开展了激光雷达定点与走航观测,并综合运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预报平台数值模型预报结果和国控站点PM_(2.5)监测数据,对污染团的移动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雷达定点观测的消光系数突变,主要由北京西部累积污染团在夜间弱西北气流作用下的回流所引起。受此西北气流影响移出北京的污染气团在天津至沧州一带滞留。北京至保定沿线颗粒物污染消散现象,被雷达走航观测所捕捉。  相似文献   
548.
运用大气PM_(2.5)水溶性组分及其气态前体物在线监测系统(GAC-IC)于2017年3月5—12日对武汉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组分进行了在线监测,分析了PM_(2.5)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武汉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组分与气态前体物间存在明显的二次转化过程,二次反应是PM_(2.5)的重要来源。监测期间,PM_(2.5)中NO_3~-、SO_4~(2-)和NH_4~+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4.3、16.9、15.0μg/m~3,是PM_(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占PM_(2.5)质量浓度的40%~70%。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平均值分别为0.52和0.27,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二次污染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监测点位周边大气PM_(2.5)中NH_4~+与NO_3~-、SO_4~(2-)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表现为富氨状态,大气中铵能较好地中和SO_4~(2-)和NO_3~-。  相似文献   
549.
通过天池风景资源开发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大效益”的统一协调分析,评述了不同开发阶段名效益因子无量纳值的动态变化情况,并从“三大效益”统一协调的定量评价角度,对项目的总体取舍与环保对策提出了明确的结论。为资源开发项目“三大效益”的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0.
China is facing the problem of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security. Therefore, China has to create a low-carbon society to address th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a’s reality and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society.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China’s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society will inevitably meet many difficulties under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situation of China’s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es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refore, China has to take concrete polic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gradually. In particular, China ha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low carbon system, technologies, subsidy and tax,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to lay groundwork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