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9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65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8篇 |
废物处理 | 69篇 |
环保管理 | 361篇 |
综合类 | 1489篇 |
基础理论 | 740篇 |
污染及防治 | 519篇 |
评价与监测 | 63篇 |
社会与环境 | 141篇 |
灾害及防治 | 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0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74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进入“十一五”规划期,中国的大城市正面临着“建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转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作者在研究总结国外大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发展趋势,论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创造性的提出了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应该创建的中国式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与法制。本文可供政府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维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3):329-334
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事故演变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为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估、预防与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手段。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安全与应急响应理论;另一方面,对公共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等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设计一种能够模拟工程塑料实际服役工作环境的试验装置,在多型自然环境中,构建兼具环境因素侵蚀与载荷应力耦合作用的试验条件。方法 研制工程塑料环境因素与载荷应力协同作用试验装置,采用包括拉伸加载、弯曲加载、控制系统等组件的模块化设计,实现0.01~16 Hz加载频率的拉伸及弯曲载荷,最大1 550 kg的拉伸载荷,最大375 kg的弯曲载荷。结果 将研制完成的试验装置置于多型自然环境下对试验施加恒定和交变载荷,以真实模拟工程塑料实际服役中的环境因素与载荷应力协同作用。结论 试验装置制造加工难度小,结构稳定可靠,可用于评价和研究工程塑料等系列类型材料的环境损伤性能演变。 相似文献
8.
9.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察效率和质量,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系统,其方法是首先确定行业相对风险度,再计算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据此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监察力量和监察计划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进行分级监察,为实行集约型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Xiaolong Li Congcong Ding Jiali Liao Liang Du Qun Sun Jijun Yang Yuanyou Yang Dong Zhang Jun Tang Ning Liu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7,29(3):9-15
The microbial reduction of U(VI) by Bacillus sp. dwc-2, isolated from soil in Southwest China, was explor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pectroscopy (XANES). Our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pproximately 16.0% of U(VI) at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 uranium nitrate could be reduced by Bacillus sp. dwc-2 at pH 8.2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Additionally,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bioreduction of U(VI) by Bacillus sp. dwc-2. XP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uranium presented mixed valence states (U(VI) and U(IV)) after bioreduction, which was subsequently confirmed by XANES. Furthermore, the TEM and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reduced uranium was bioaccumulated mainly within the cell and as a crystalline structure on the cell wall. These observations impli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uranium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fate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se bacterial strains occu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