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7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520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31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才满  李艳玲  杜克久 《化工环保》2014,35(3):219-223
介绍了溴代阻燃剂十溴联苯醚(BDE-209)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光降解、零价铁降解、生物降解3个方面对BDE-209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后的产物进行了介绍。BDE-209经光照、厌氧微生物、零价铁的脱溴作用后,降解成低溴代联苯醚产物;好氧微生物利用低溴代联苯醚作为生长碳源,将其在酶的作用下开环降解,进入三羧酸循环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提出应采用多种方法协同作用,更有效地降解多溴联苯醚化合物。  相似文献   
462.
研究并确定了微波消解堆肥的最佳条件,应用原子吸收与数据导数处理系统相结合方法解决了堆肥体系中微量金属Cd.Zn和Cu的测定问题,对应元素的灵敏度可提高一个数量级.检出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极大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同时对堆肥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测定了堆肥样品中金属的回收率,其回收率分别在99.5%-102.0%、98.7%-99.1%和98.8%-104.0%之间.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463.
渤南低渗透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油田属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要求达到A1级,而污水中的分散油和乳化油是污水处理的难点和重点。为给污水站的建设提供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单元和最佳参数,通过室内模拟研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处理油田污水。结果表明,当污水停留时间为8 h时,生化系统可将污水含油量由10~25 mg/L降低到1 mg/L以下,去除率高达96.18%,COD稳定在100 mg/L以内,通过生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和高浓度的氧,有效地抑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使腐蚀率控制在0.076 mm/a以下。同时,该试验表明,8 h为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最佳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64.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ICSTD)处理污泥的启动运行试验采用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好氧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使反应器正常启动运行。在日处理量为50 L/d,进泥含水率为99.23%~99.46%,进泥VS/TS为0.65~0.73,进泥COD为4 115~5 780 mg/L,反应器容积负荷为1.31 kg COD/(m3·d)时,排泥含水率在96.2%~97.3%,排泥VS/TS为0.48~0.57,COD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pH在6.6~7.1,且上清液澄清。试验结果表明: ICSTD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采用直接培养污泥启动的方式培养厌氧污泥历时66 d,能较快地培养厌氧污泥且运行稳定,对污泥的浓缩消化起到较好的作用,同时对反应器后续运行的消化效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65.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芬  马立新 《环境工程》2009,27(1):18-19
介绍了改良型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处理后水中的COD、BOD5浓度均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该工艺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去除色度效果好、无二次污染、投资规模小。  相似文献   
466.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近十几年来,长江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冰川退缩、湖泊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高寒草甸是长江源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影响下,以耐低温寒冷的嵩草属(Kobresia)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将面临更严重的生态胁迫。以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通用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模拟高寒草甸生物量、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等的动态变化,并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7.
Urban expansion brought by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many problems in China. It is a significant issue to evaluate the extent of urban expansion and to make appropriate controls over the sprawl of urban areas. Wi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echanism and consequences of urban expansion, reviewed the typical planning and financial policies adopted by other countries for controlling urban sprawl, and discussed the suitable densities of urba...  相似文献   
468.
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原理,以成本效益分析(CBA)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黄山市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比E1以及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进行计算,进而科学合理地衡量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2010—2013年,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中的成本总计189.06亿元,黄山市环境效益增加33.52亿元,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成效比E1为0.24,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为0.81,说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黄山市环境效益预测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建议,现阶段黄山市应继续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重心,同时注重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469.
黄土固化处理是解决黄土地区建筑地基变形与沉降问题的有效途径。选取活性MgO、粉煤灰和水泥3种不同类型固化剂,通过开展不固结不排水直接剪切试验,研究固化剂掺量、类型和养护龄期等因素对黄土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MgO可显著提高黄土抗剪强度;随着活性MgO掺量和养护龄期增加,固化黄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增加后减小,在6%掺量和14 d养护龄期附近达到峰值;粉煤灰掺入可有效改善活性MgO固化黄土抗剪性能,尤其对黏聚力提高效果明显,随着养护龄期和固化剂掺量增加,固化土抗剪强度不断增大;水泥固化黄土抗剪强度随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呈现类似增长规律。活性MgO-粉煤灰等3种材料可提高固化黄土抗剪强度,MgO-粉煤灰效果最优,单掺活性MgO次之,二者均优于水泥。  相似文献   
470.
Abstract

A three-year study over the Bai, Jingpo and Huayaodai communities in Yunnan Province reveals that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in various ways by such cultural factors as the concepts of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traditions of inter-community relationships, consumption, marriage and gender; patterns of decision-making and production, resource and income alloca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ystems, religion and ritu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ver the interactive relevance between each factor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dealing with such a cultural relevance in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