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9篇
  免费   4468篇
  国内免费   27370篇
安全科学   1211篇
废物处理   494篇
环保管理   992篇
综合类   30589篇
基础理论   256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111篇
评价与监测   1448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4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726篇
  2019年   1947篇
  2018年   2139篇
  2017年   2172篇
  2016年   1953篇
  2015年   2443篇
  2014年   3007篇
  2013年   3219篇
  2012年   3057篇
  2011年   2602篇
  2010年   2383篇
  2009年   2373篇
  2008年   2040篇
  2007年   2023篇
  2006年   1473篇
  2005年   1135篇
  2004年   994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74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798篇
  1999年   725篇
  1998年   541篇
  1997年   503篇
  1996年   525篇
  1995年   500篇
  1994年   320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81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为探讨作物生物学特征对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逐步收割法和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技术,以冬小麦和水稻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的方法,在作物生长的主要生育期原位测定了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速率,同时测定了作物生物量和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作物系统CO2排放在生长季内呈现动态变化,土壤-水稻系统CO2排放高于土壤-冬小麦系统.②作物暗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呈显著线性相关.③作物暗呼吸系数(Rd)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植株氮含量来描述.冬小麦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Rd=0.0124N-0.0076(R2=0.9879,p<0.001)表示;水稻Rd与N含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Rd=0.0085N2-0.0049NR2=0.9776,p<0.001)表示.④作物根系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呼吸.冬小麦生长季土壤表观呼吸CO2平均值为247.2 mg·(m2·h)-1 ,高于未种作物土壤1.78倍,水稻生长季为215.3 mg·(m2·h)-1 CO2,高于未种作物土壤的3.38倍.冬小麦根系呼吸系数大于水稻,其根际呼吸对土壤表观呼吸的贡献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432.
北京大气中BTEX的观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采用二步深冷浓缩与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北京大气中的苯类物质(BTEX) 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最近4年观测数据表明:日变化有双峰和3峰变化,冬、春季呈现与交通高峰期吻合的双峰变化,即上午08:00至10:00和下午17:00前后各出现一个高值;秋季日变化中,夜间22:00出现第3峰值;夏季日变化呈3峰型,最大峰值在正午前后.2000~2002年BTEX月平均总浓度为(44.1±24.5) nmol/mol(碳单位),季变化峰值出现在夏季.年际变化趋势中,北京大气BTEX的总平均浓度从 1999 年到2002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33.
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净化贫燃汽车尾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富氧条件下,考察了C3H6和C2H5OH在Ag/Al2O3、In/Al2O3、Sn/Al2O3、Co/Al2O3、Pt/Al2O3和Ag/Al2O3+Pt/Al2O3组合催化剂上选择性还原NO的性能.结果表明,Ag/Al2O3具有最高的NO还原活性.在负载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会生成显著量的CO,其HC和CO氧化转化温度也远远高于Pt/Al2O3催化剂.串联组合Ag/Al2O3+Pt/Al2O3催化剂可显著拓宽活性温度范围,促进HC和CO氧化,降低N2O和CH3CHO生成量.  相似文献   
434.
水中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施玮  牛军峰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3):44-47
应用发光细菌检测法,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水体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钠的生物毒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钠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随着pH值和硬度的增加而增加;五氯酚钠的15 min EC50和20 min EC50基本相符;与水体中相同浓度的常规有机污染物相比,五氯酚钠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实验中常规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五氯酚钠毒性测定的结果影响较小.原水毒性检测实验显示一定毒性(相对发光率降低14%),原水水质对测定结果影响程度与去离子水相似.  相似文献   
435.
滴流床催化湿式氧化苯酚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滴流床反应器,研究了苯酚在以Cu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湿式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相对温和的操作条件(温度180 ℃,压力3 MPa,液相流量1.668 L·h-1,气相流量160 L·h-1)下,苯酚的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苯酚的降解曲线与自催化反应的S型曲线类似,符合自由基链反应机理.所建立的活塞流拟均相反应器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苯酚催化湿式氧化反应过程.还研究了苯酚初始浓度、苯酚水溶液流量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6.
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乙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还可引起DNA-DNA,DNA-蛋白质交联;乙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可产生一定量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加合物;动物实验表明,乙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8-OHdG, 提示乙醛具有潜在遗传毒性,可能与引起DNA交联及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37.
水溶性有机物对土壤中菲的生态毒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生物培养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了水溶性有机物(DOM)对土壤中phe生态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DOM均具有表面活性;小麦根phe毒害的敏感区间为0~200mg/kg,200mg/kg是土壤中phe的50%小麦根伸长抑制率浓度.DOM的存在会降低phe的生态毒性,但是降低程度与其疏水性馏分含量和表面活性有关,且phe生态毒性的降低程度随DO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本研究的结果说明DOM能减轻土壤中phe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438.
混合堆肥过程中挥发性固体含量的层次效应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维  陈同斌  高定  郑国砥 《环境科学》2004,25(3):155-159
城市污泥与猪粪混合堆肥表明:升温期和高温期堆体上部有机物降解的差异较大,降温期堆体下部各层有机物降解的差异较大,且堆体内挥发性固体(VS)含量已形成明显的层次效应,腐熟期堆体中部有机物降解的差异较大,堆体内VS含量的层次效应仍很明显;不同堆肥期堆体内VS含量的差异由大到小分别为:降温期≥腐熟期>高温期>升温期,不同部位有机物降解程度由大到小为:上部>中部>下部;VS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城市污泥和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VS的降解速率约为0.3kg·d-1,VS含量降低了8.2%.  相似文献   
439.
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中藻类的抑制及去除效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脉冲变频电磁场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及去除效果.结果显示,磁场对循环水样表现出很好的杀藻效果,水样在磁场中累积停留时间为6min时,杀藻率可以达到94%,累积停留时间为10min时,杀藻率可以达到96%.处理后的水样,藻细胞密度在120h内没有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经磁场处理的循环水样"磁记忆"时间可以达到120h.对于静置于磁场中的水样,处理1h后,藻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脉冲变频磁场,水以运动的形式通过磁场更有利于杀藻.  相似文献   
440.
Fe和Fe2+对混合细菌产氢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丁杰  任南琪  刘敏  丁兰 《环境科学》2004,25(4):48-53
在研究Fe粉剂量和Fe2+浓度对混合细菌产氢发酵的影响基础上,确定Fe和Fe2+促进混合细菌产氢能力的最佳阈值,并对乙醇型发酵菌群在不同Fe粉和Fe2+浓度下的产氢量和最大比产氢速率进行考察和对比.结果表明,Fe粉和Fe2+对乙醇型发酵菌群的产氢能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葡萄糖为底物,投加Fe2+试验中,Fe2+浓度200mg/L获得最大产氢量143.7mL/g,较对照组提高32%;Fe2+浓度50mg/L获得单位VSS最大比产氢速率21.2 mL/(h·g),较对照组提高33%.投加单质Fe试验中,Fe粉剂量1000mg/L获得最大产氢量156.1mL/g,较对照组提高44%;Fe粉剂量500mg/L获得单位VSS最大比产氢速率23.5mL/(h·g),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7%.单质Fe浓度高于50mg/L时,对发酵菌群产氢的促进作用要优于同浓度下的Fe2+.同时对混合细菌中铁的全量和形态分布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