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4篇
基础理论   10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31.
132.
论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骆东奇  白洁  谢德体 《生态环境》2002,11(2):202-205
阐述了土壤肥力的概念,分析了土壤肥力评价的指标选取和方法选择,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改良剂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龙须草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土壤生长的龙须草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增产效果均〉100%。4种改良剂缓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对龙须草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碳酸钙〉有机肥〉海泡石。4种改良剂在不同处理浓度下对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随着碳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3种改良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龙须草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4.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植物养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14年生落叶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白浆化的暗棕壤林地进行了施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的方法,在林分内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1个无肥对照。在生长旺盛期测定了叶片和根系的全N和全P质量分数以及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单施520kg/hm^2尿素,在提高全N、全P质量分数的同时,还能促进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单施314kg/hm^2磷酸二铵,能加快根系对养分的转移速度,提高光合系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且是这些施肥处理中效果最好的施肥水平,这说明此林龄的落叶松林容易缺磷,应适量多施磷肥;处理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由于K肥的混入,加快了根系对N、P的转移,使叶片中的质量分数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合理的施肥措施,不仅能提高落叶松人工林叶片与根系的养分质量分数,还能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对于此幼龄林,少N多P或N、P、K混合施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5.
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结果表明,(1)在低Cd质量分数(≤1mg/kg)污染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在较高cd质量分数(≥5mg/kg)污染条件下,cd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即根际土壤中Cd由残渣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Cd活性增强。(2)Pb在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交换态质量分数很低,并随Pb污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存在形态未改变。(3)土壤中Cd、Pb总质量分数及各形态质量分数(残渣态除外)与小麦根、茎叶中Cd、Pb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性,而与鲜质量呈负相关性;当w(Cd)添加量≥5mg/kg时,小麦鲜质量明显下降;当w(Pb)≥500mg/kg时,小麦鲜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6.
荒漠化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吕贻忠  马兴旺 《生态环境》2003,12(4):473-477
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植被演替有密切的关系,当草地生态系统演变为以灌丛为主的生态系统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增强,形成以灌丛为核心的“肥岛”;风蚀是造成荒漠化土壤养分迁移的重要动力,而降尘对荒漠化表层土壤养分具有富集作用;如果降尘作用大于风蚀作用,土壤养分将增加,如亚马逊盆地通过降尘每年获得的磷为1-4kg/hm^2。水蚀也是荒漠化地区土壤养分损失的主要途径,灌丛生境每年径流的损失量比草地生境的径流损失量大得多,而且草地生境发生荒漠化时其灌丛的入侵可能与土壤氮素的损失有关。在荒漠化地区,火烧可导致凋落物中43%的全氮在燃烧中逸失,火烧后土壤的侵蚀模数增加,频繁的火烧会导致灌丛草原的“肥岛”消失。对荒漠化地区自然土壤的农业开垦一般导致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下降,风蚀作用加强而往往导致土壤退化;但经过恢复植被和土壤改良,表层土壤养分可明显提高。目前专门针对荒漠化土壤养分循环的模型尚未报道;但荒漠化地区主要集中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草原地区,针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C、N、P、S等养分循环已经有不少模型,如EIPC模型、SPUR模型、CENTRUY模型等;它们也可以用来揭示荒漠化土壤的养分循环以及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把这些模型进一步与GIS相结合,研究区域尺度上土壤养分的变化与荒漠化的关系更有现实价值。文章从多方面概括了风蚀、水蚀、火烧、植被演替、农业措施对荒漠化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及目前荒漠化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和荒漠化土壤养分循环的定量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7.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燕飞  廖宗文 《生态环境》2002,11(2):167-171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8.
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生态环境》2002,11(2):206-209
城市土壤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正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土壤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强烈,许多性质不同于自然土壤。文章就城市土壤形态、物理、化学、生物和污染特性作了详细综述,并提出了城市土壤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9.
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生态环境》2002,11(4):422-429
系统地综述了DOC的来源、组成、性质、影响因素、环境效应及测定方法等。尽管关于土壤DOC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善,至今对DOC的组成、性质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DOC是土壤圈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对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吸附、解吸、迁移和毒性等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几种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潮褐土、红壤对Cu^2 的等温吸附以及不同pH和电解质对土壤吸附Cu^2 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Cu^2 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中Cu^2 浓度增加而增加,潮褐土CuCu^2 最大吸附量明显比红壤的高,约是红壤的4—5倍。(2)体系pH显著影响土壤对Cu^2 的吸附,随pH升高Cu^2 吸附率增加,基本呈S形曲线变化。(3)随体系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土壤对Cu^2 吸附率的变化趋势因土壤性质及体系中电解质种类、浓度的不同而不同。随KNO3浓度提高,土壤Cu^2 吸附率降低。KCl、KH2PO4对潮褐土吸附Cu^2 的影响与红壤的有些不同,低浓度KCl、KH2PO4抑制潮褐土对Cu^2 的吸附,高浓度KCl、KH2PO4促进潮褐土对Cu^2 的吸附,面对红壤。KCl降低Cu^2 的吸附率,KH2PO4提高Cu^2 的吸附率,但随KH2PO4浓度的提高,其提高幅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