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6篇
  免费   4683篇
  国内免费   26971篇
安全科学   1478篇
废物处理   280篇
环保管理   991篇
综合类   30505篇
基础理论   2508篇
污染及防治   5205篇
评价与监测   1476篇
社会与环境   331篇
灾害及防治   46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861篇
  2019年   1979篇
  2018年   2136篇
  2017年   2148篇
  2016年   1866篇
  2015年   2347篇
  2014年   2957篇
  2013年   3083篇
  2012年   3105篇
  2011年   2598篇
  2010年   2437篇
  2009年   2353篇
  2008年   1980篇
  2007年   2020篇
  2006年   1457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746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664篇
  2000年   749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454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413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69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C/N比和曝气量影响M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C/N比和曝气量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3~23℃,MLSS为6.0~6.8 g/L,进水NH+4-N浓度50 mg/L,曝气量0.5 m3/h,HRT为6 h实验条件下,总氮去除率随着进水C/N比的增加而增加,在C/N比为6∶1~8∶1时,TN去除率达到79%~89%,低的C/N比抑制反硝化,过高的C/N比增加了碳源补加的成本。改变反应曝气量,当C/N比为6∶1,曝气量为0.4 m3/h时,TN的去除率达到了最大值85%。曝气量过高或过低,TN去除率均下降。并对在不同曝气量下MBR 内的DO 值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以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并考虑阴极液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电压3种因素对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影响,选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表明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足可行的,铜和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1%~52.6%和9.1%~46.7%.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电压为20 V,阴极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并控制pH值为4~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动电技术去除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动电过程的影响最大,阴极液pH值次之,电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多相流以及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运移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对填埋场底部可渗和不可渗2种情况下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比对,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4.
SBR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BR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在已有工艺条件下对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出生物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研究表明,用Monod公式能较好反映出有机物的降解规律,确定了其动力学参数Vmax=14.6306 d-1,Ks=83.2993 mg/L,得出SBR降解动力学模型为V=14.6306X·S/(83.2993+S)。利用以动力学为基础的动态模拟法优化SBR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对SBR的设计与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作为SBR反应器扩大实验和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负载壳聚糖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红  程慧  李佳琳 《环境工程学报》2009,3(9):1597-1601
以天然膨润土和壳聚糖为原料,制得一种新型水处理剂——负载壳聚糖膨润土,研究了制备条件对酸性大红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壳聚糖的浓度为30 g/L、膨润土质量与壳聚糖溶液体积之比为0.7、浸泡时间80 min、微烘时间15 min时,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对酸性大红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7%。对改性土进行比表面积测定、电镜扫描及X-射线衍射等结构特性分析,证明壳聚糖的引入改变了膨润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增强了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和离子交换能力。  相似文献   
26.
电-生物耦合技术对偶氮染料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酸性大红GR是一种较难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采用一种电场和生物耦合的新型技术处理酸性大红GR模拟废水,并与单纯电化学法和好氧生物法进行试验对照。结果表明:反应6 h后,电化学法、好氧生物法、电-生物耦合技术对酸性大红G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5.7%、25.8%和71.2%,电-生物耦合技术能明显提高酸性大红GR的去除效果,起到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在15 mA微电流条件下电-生物技术能克服50 mg/L酸性大红GR对好氧生物处理的抑制作用,为高浓度难降解染料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7.
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发酵启动运行效果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开发高效率、抗冲击性能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沼气发酵技术为目的,用传统的 UASB反应器作为对照,研究了以炭纤维为生物膜载体的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运行效果。反应器进口废水 COD 为 5 000 mg/L, 水力停留时间 (HRT) 由213 h 逐步缩短为35 h,进水有机容积负荷(OLR)由0.56 kg COD/ (m3·d)提到3.45 kg COD/(m3·d)。结果表明,固定床反应器厌氧发酵的效率比对照高,出水 pH 值也比对照稳定;运行到第 50 d 时,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和对照的 COD去除率分别由第 7 d 的36.56%和33.58%上升到87.9%和62.6%;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为1.16 m3/(m3·d),累计产气量为415.59 L,而对照的容积比产气率最高值仅为0.31 m3 /(m3·d),累计产气量为 71.66 L,前者最高容积比产气率和累计产气量分别是后者的3.74倍和5.78倍。固定床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速度、COD 去除率和产甲烷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反应器。  相似文献   
28.
以规模小区生活污水为水源,对采用聚丙烯网状填料和强化炉渣组合填料的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以下简称二段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针对本工艺的各项技术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氧池HRT为20 min、气水比为6∶1和第二接触氧池HRT为25 min、气水比为5∶1条件下,接触氧化池达到最佳降碳条件;反应器在第一接触沉池上升流速5.5 m/h和第二接触沉池上升流速4.5 m/h条件下,接触沉淀池达到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29.
采用土壤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渗滤对再生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土壤柱对再生水中的DOC、UV254、总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土壤表层10 cm厚度对DOC的去除起主要作用;UV254和AOX在土壤表层10 cm厚度降解效果不明显,随着深度增加去除率逐渐升高;液相色谱有机碳探测(LC-OCD)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柱对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多糖物质的降解上,其次是有机酸类,对腐殖质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30.
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干旱区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的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17个生态风险评估指标,建立了生态-经济风险性评价模型,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Ⅰ1,Ⅱ1,Ⅱ2,Ⅱ3,Ⅲ1,Ⅲ2和Ⅲ3亚区的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在增大,说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而Ⅰ1和Ⅱ4亚区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存在波动;Ⅰ,Ⅱ和Ⅲ三个大区中生态问题潜在的风险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Ⅰ1,Ⅱ1和Ⅲ1亚区。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对流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的环境问题及由此引起的巨大的经济损失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