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844篇
安全科学   420篇
废物处理   74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2059篇
基础理论   38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92篇
评价与监测   137篇
社会与环境   183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781.
灵庄港河道底泥化学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灵庄港待疏浚的底泥的养分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物的化学组分,探讨该底泥处置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灵庄港疏浚底泥的养分含量高于河道两岸耕地耕作层土壤,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符合农用底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可以直接投放到附近的农田以增加经济效益,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782.
贵州省遵义地区降水中低分子有机酸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伟  李心清  曾勇  黄荣生  谭凌  徐刚  王兵 《环境科学》2008,29(9):2425-2431
甲酸和乙酸是大气对流层中广泛存在的低分子有机酸.降水中有机酸的研究是认识C、H、O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酸雨成因的重要内容.贵州省遵义地区是我国酸雨高发地区,在遵义市进行了为期1 a的降水采集,并利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法分别对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包括有机和无机)和阳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H的年均值为4.11,表明遵义市酸雨形势依然严峻;甲酸和乙酸的的雨量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29 ìmol稬-1(范围:0.15~46.14 ìmol稬-1)和6.47ìmol!L-1(范围:0.02~19.11 ìmol稬-1),占阴离子总址的4.10%,二者的相天系数达到0.86.说明甲酸和乙酸具有共同的来源.在一次降雨事件中,有机酸的浓度一般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在降雨中后期有时会出现上升的现象,表明有机酸主要来自云下淋滤作用,少数情况下来自大气远距离的传输.遵义市区的山间盆地地形、高湿度、低风速、以尘埃为主的大气污染物等特点为有机酸来源于当地创造了条件.应用气液平衡的原理,提出了降水中甲酸、乙酸比值(F/A)aq的有机酸来源判定方法.发现遵义降水中的有机酸春季和冬季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释放.夏季和秋季则主要来自植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783.
垃圾渗沥液中氨氮的电化学氧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外垃圾渗沥液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对香港垃圾渗沥液的二步法处理工艺.本文着重探讨了电化学间接氧化去除渗沥液中氨氮的反应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入水初始 pH值为9.0;流速为0.01-0.10cm/s;CI加入量2000mg/L;电流密度 32.3mA/cm2.在此条件下,经过 6h电解后,UASB反应器出水中NH-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87%.对该电化学氧化过程的运行成本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784.
探究基于臭氧旁路处理的污泥原位减量技术在不同臭氧含量以及不同污泥龄条件下的工艺参数和污泥性质.本研究发现75 mg·g-1(以O3/MLVSS计)为实现污泥减量并维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处理能力较为适宜的臭氧含量,该含量下的臭氧旁路处理后污泥产率系数Yh从0.331 g·g-1减少到0.326 g·g-1,衰减系数Kd从0.046 d-1增加到0.050 d-1,污泥产生速率减小,衰减速率增大,且污泥龄为10 d时SBR系统出水水质良好.即臭氧含量75 mg·g-1、污泥龄为10 d条件下的臭氧旁路处理为适宜的工艺条件,此时剩余污泥减量12%.该工艺条件下的臭氧旁路处理改变了剩余污泥中微生物在门和属上的种群丰度,臭氧旁路处理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1.2倍,与硝化和反硝化相关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从24%降低到18%,硝化细菌相对丰度的减少影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脱氮能力,但出水总氮仍满足一级B排放标准;在属上Lactococcus等乳酸菌的种群相对丰度从0.4%增加到21.6%.同时,剩余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与腐殖质类等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CST值从15 s升高至17 s,Zeta电位从-10.04 mV下降至-15.20 mV,剩余污泥的SVI由54 mL·g-1升高至62 mL·g-1,说明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系统的出水SS含量以及抽滤后泥饼含固率变化不明显,系统仍能够稳定运行,未明显影响剩余污泥的后续脱水.  相似文献   
785.
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水环境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环境中锶的含量及其变化、地理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锶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中东部地区部分河流水体中溶解态锶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与世界上主要河流溶解态锶含量平均值0.078 mg/L相比,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含量(0.139 mg/L)明显偏高。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中东部地区河水中的锶主要源于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流域锶含量从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受流域岩石或沉积物类型的控制,化学风化作用越强烈,河流锶含量越高。除了受区域岩性的影响外,气候条件对流域河水中的锶含量水平及地理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6.
胞外聚合物结合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实验SBR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超声波-树脂法提取EPS的方法与程序;以5种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EPS结合磷的效能.结果表明,超声波-树脂法分离EPS和细菌细胞的较优程序为:采用21kHz、40W超声波作用60mL污泥2min(VSS约为8000mg·L-1);然后,投加80g·g-1(以...  相似文献   
787.
气象激光雷达的城市边界层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城市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2005年7月利用气象激光雷达在南京城区做了城市边界层探测试验,就此次观测试验作了简要叙述并选取部分观测资料为示例,着重对气象激光雷达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垂直分布及逐时变化以及地面气象环境对边界层的日变化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由近地层对流混合形成的城市边界层高度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点,早晚比较低,日间有一个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由边界层混合状态确定边界层高度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由气溶胶消光系数确定城市边界层高度比较准确.将MSL探测结果与同步的低空无线电探测仪的温度探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获得的实际廓线分布相当吻合,线性良好.就地表温度、辐射、湿度及云等气象要素对边界层垂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气象要素的分布对城市边界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逐时变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88.
针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过程,进行了吸附-生物膜新型理论的相关动力学模型研究.经采用实验室数据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对描述实际过程有很好的适用性.应用该模型对人口气体甲苯浓度、气体流量及生物膜填料层高度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进行模拟研究,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80~0.97.  相似文献   
789.
嗜热厌氧乙醇菌在纤维素酒精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热纤维梭菌 (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LQRI)和嗜热厌氧乙醇菌(Thermoanaerobacter ethanolicus X514和Thermoanaerobacter pseudoethanolicus 39E)为对象,以不同浓度纤维素Avicel为底物,研究嗜热厌氧乙醇菌加入LQR...  相似文献   
790.
方言  曹芳  范美益  章炎麟 《环境科学》2020,41(3):1025-1035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以及2018年6~8月在嵊泗岛屿共采集7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TSP)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分析TSP样品中水溶性离子(主要包括:Na~+、 K~+、 NH~+_4、 Mg~(2+)、 Ca~(2+)、 Cl~-、 SO_4~(2-)、 NO~-_3和MSA)的质量浓度,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离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东海背景站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化学特征、季节差异以及主要来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TSP和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质量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冬季和夏季的总水溶性离子(TWSII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5±16.3)μg·m~(-3)和(8.8±3.8)μg·m~(-3).二次离子(NO~-_3、 SO_4~(2-)与NH~+_4)是TSP中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在冬、夏两季分别占TWSIIs的86.2%和74.9%.非海盐硫酸盐(nss-SO_4~(2-))主要来自人为排放,夏季生源硫酸盐对nss-SO_4~(2-)的贡献为28.1%,冬季贡献率为5.9%.另外,研究站点受季节气温变化、长距离传输以及夏季生物源的影响,导致冬季NO~-_3质量浓度最高,夏季SO_4~(2-)质量浓度最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东海地区气溶胶化学组分在夏季主要受到海洋源的影响较大,冬季则主要受到人为排放源的输入影响.冬季Cl~-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氯富集,富集因子的平均值为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