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安全科学   221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181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123篇
灾害及防治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探究外源植物激素喷施对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以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为供试植物,通过叶面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水杨酸(SA)和24-表油菜素甾醇(24-EBR),研究外源植物激素喷施对三叶鬼针草修复镉(Cd)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喷施适宜浓度的3种外源植物激素:①高效强化三叶鬼针草修复Cd污染土壤效果,使植株叶部Cd含量分别增加4.21%、31.79%和14.89%,使转运系数(TF)分别提高9.67%、18.83%和17.85%,使植株提取效率(PR)分别提高15.36%、32.33%和64.38%;②显著促进三叶鬼针草的生长,使植株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37.53%、74.50%和104.02%;③显著增强三叶鬼针草的光合作用,使植株叶绿素a含量分别提高了79.31%、92.27%和51.12%,此时光化学猝灭系数(qP)分别提高11.32%、89.16%和78.43%,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分别提高51.71%、241.12%和27.85%;④显著强化三叶鬼针草抗氧化能力,使得植株丙二醛(MDA)浓度分别降低了62.41%、68.67%和46.76%,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了68.33%、10.28%和6.1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1.43%、37.87%和37.31%.综上所述,Cd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6-BA、SA和24-EBR可显著提高三叶鬼针草生物量,促进重金属在植株体内富集;提升植株光合作用能力,降低重金属胁迫对植株的氧化损伤,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植株对于Cd的吸收和耐受性;促进植株根部Cd向地上部转移,提高植株对重金属Cd的提取效率,高效强化植株修复效果,其中以30 mg ·L-1 SA叶面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72.
李锦超  曹春  方锋  唐千惠  梁膑月 《环境科学》2023,44(9):4785-4798
基于2005~2020年OMI遥感卫星O3柱浓度数据,结合河西走廊地区10个国控点环境自动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资料,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探讨河西走廊近地面O3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①从时间变化来看,O3柱浓度在2005~2010年和2014~2020年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32.31 DU和301.00 DU,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和冬季明显大于夏季和秋季.②在空间分布上,O3柱浓度大体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纬向带状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城市区域,中值区呈纬向带状与祁连山山麓走向基本一致.③气象条件分析发现,温度、风速和日照时数与O3呈现正相关,相对湿度与O3呈现负相关.④通过对武威市模拟受点气流输送轨迹发现,O3输送路径方向较为单一,各季节的主导气流均以西部和西北部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1.62%、66.85%、61.22%和77.78%;O3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的O3潜在源高值区域均分布于白银市和兰州市等地,为东南风源,冬季高值区分布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为北风源.  相似文献   
973.
目的 提高H13热作模具钢表面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方法 通过多弧离子镀技术,分别对未经热处理的H13钢、淬火H13钢以及氮化H13钢的表面进行多弧离子镀沉积CrAlN涂层,并分别对这3种基体上的CrAlN涂层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涂层表面均较为平整,且出现了白色小颗粒。经过淬火和氮化处理后,H13钢CrAlN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3 300HV以上,达到基体的14倍多。与基体的摩擦系数相比,淬火和氮化处理后,H13钢的摩擦系数比基体低,镀膜后的摩擦系数比基体高。氮化H13钢表面CrAlN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共同作用,淬火H13钢的CrAlN涂层磨损机理主要是黏着磨损;淬火和氮化后H13钢基体上CrAlN涂层的耐磨性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4.
为探明浙北某乡镇经提升改造后一新建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是否对周边土壤环境存在影响,采集该铅蓄电池集聚区周边表层土壤(0~20 cm) 76份,测定了土壤中汞(Hg)、砷(As)、铜(Cu)、锌(Zn)、铅(Pb)、镉(Cd)、镍(Ni)和铬(Cr)这8种重金属含量,并基于集聚区内、距集聚区边界50、450和850 m的空间距离,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然后利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的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当地平均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元素中Hg、Zn和Pb在所有空间尺度下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对应背景值,对Cd而言,除集聚区内,其余空间尺度下的Cd平均含量均大于其背景值,As只有距边界50m处的平均含量大于其背景值,而其他元素在所有空间距离下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其对应背景值,其中Hg和Cd存在高度空间变异,而其他元素含量空间变异不明显,说明区域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Hg和Cd上,且两者的含量随集聚区距离外延而增加.出现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点位的元素主要为Hg和Cd,其主要分布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其中Hg在对应距离下超出风险筛选值的点位占33. 33%和38. 89%,Cd分别占27. 78%和55. 56%,且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含量一致,而其他元素中仅有Zn和Pb存在零星点位超出风险筛选值,且总体上无明显空间特征.由8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综合污染风险分析可知,Cd是造成土壤综合污染风险的主要来源,由于其贡献使850 m处土壤处于警戒状态(贡献率为36. 73%).土壤的生态风险主要出现在集聚区外450 m和850 m处,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生态风险主要来自Hg和Cd,Hg在对应距离下的贡献率分别为46. 30%和39. 37%,Cd分别为38. 98%和49. 30%,说明区域活动使Hg和Cd成为影响研究区土壤质量的主要元素.经地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Hg和Cd含量呈现出在当地主风向(东北-西南)轴上由集聚区外围向内扩散的特征,且两者的主要来源为集聚区外围企业的燃煤活动.因此,新建的铅蓄电池集聚区运行7a后并未对集聚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集聚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5.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Fe?SMA)拥有可靠的形状记忆效应及优异的抗低周疲劳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材料特性方面,重点介绍 Fe?SMA 形状记忆效应及应力作用下亚结构层面相变机理,在此基础上阐述单调及循环加载下 Fe?SMA 的力学性能;工程应用方面,对 Fe?SMA 的主要应用范围及相应关键技术进行总结,详细回顾 Fe?SMA 构件的构造形式、工作机理和力学性态,对不同技术实施方案的特点、优势和潜在不足进行评述。指出需进一步明确 Fe?SMA 阻尼构件的耗能破坏模式、变形相容条件和恢复力机制,建立损伤可控的 Fe?SMA 耗能元组件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76.
受“5·12”汶川大地震对地表强烈扰动影响,汶川县近年来山洪灾害频发,对当地村镇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 汶川县 2019 年和 2020 年连续两年发生了“8·20”和“8·17”群发性特大山洪灾害,以两场山洪灾害中部分受损村镇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灾情数据挖掘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破坏特征、沿河建筑破坏程度空间差异性和建筑遮掩效应等破坏特点以及冲击、冲刷、淤埋、浸泡等破坏方式。根据调研分析,结合山洪破坏特征,对现有建筑破坏等级标准进行改进,提出了山洪灾害下村镇建筑破坏分级标准。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从水深暴露性、选址暴露性、物理脆弱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建筑洪灾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最后基于建筑受灾破坏情况分析,提出了提高山区村镇建筑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7.
降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其变化会影响土壤呼吸.微生物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驱动因素,但是在不同降雨梯度下,针对脆弱生境地区,微生物化学计量与呼吸的关系还不明确.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撂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位模拟降雨变化的实验(5个降水梯度),测定了土壤呼吸、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并计算微生物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SR)在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显著升高,而在减雨处理下显著降低.(2)降水变化影响了化学计量不平衡,其中活性资源库氮(N)与磷(P)之间的不平衡(N∶P不平衡)整体呈现出近“U”型趋势,活性资源库碳(C)与P之间的不平衡(C∶P不平衡)仅在2019年变化显著,变化趋势为:P50>P25>CK>D25>D50,表明C∶P不平衡对降雨变化更敏感.(3)随降雨量的增加土壤β-1,4-葡糖苷酶(BG)降低,氮降解酶活性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胺肽酶(LAG)之和(NAG+LAP)在两年减雨处理期间显著下降;碱性磷酸酶(ALP)在增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增强,而在减雨条件下活性显著减弱;BG∶(NAG+LAP)和BG∶ALP均...  相似文献   
978.
为解决洪涝灾害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优化问题,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选址模型相结合。首先,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得到洪涝灾害风险综合指数。然后,将综合指数归一化处理后作为权重引入疏散距离最小化和覆盖人口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结合最小化避难所数量,以最大服务范围、容量作为约束,构建引入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权重的多目标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武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洪涝灾害风险的情况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方案可在接近最优解的情况下达到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城市防洪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9.
目的研究不同腐蚀环境条件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防护作用及失效规律。方法采用中性盐雾、酸性盐雾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和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腐蚀形貌等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膜层在不同试验环境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腐蚀失效、附着力变化以及抗腐蚀扩展性能等试验数据。结论铝合金材料类型对未封闭处理的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扩展性能影响明显。封闭处理能够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综合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80.
具有不同粒径相同表面结构AgNPs(nano-silver,纳米银)的可控合成是开展AgNPs毒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也是材料制备领域的难点之一.采取化学还原的方法,使用AgNO3(硝酸银)作为反应前体,使用TSC(trisodium citrate,柠檬酸三钠)和NaBH4(sodium borohydride,硼氢化钠)作为稳定剂及还原剂,通过优化剂量比和反应条件等合成参数,一步式原位反应生成不同粒径的AgNPs.利用TEM(透射电子显微镜)、UV-Vis(紫外可见分光光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FT-I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和DLS(动态光散射)等技术综合表征了合成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结构性质.结果表明:①TEM结果显示,3种AgNPs均为球形且粒径分别为12、25和33 nm.②UV-Vis表征结果显示,所得产物在391~408 nm之间有较强吸收,说明合成产物为AgNPs.③利用ICP-MS测试样品中未反应的ρ(Ag+),得出该制备方法具有高产率(>99%).④DLS结果证实了合成的AgNPs在水溶液中带负电荷且具有较窄的粒度分布.⑤FT-IR结果显示,所制备的AgNPs表面结构一致,具有碳碳双键、酯基、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在材料制备的过程中,溶液的初始配比、反应时间及环境条件都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研究显示,通过化学还原方法制备的AgNPs具有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产率高和单分散性的特点,所制备的系列AgNPs颗粒表面结构一致,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