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475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55篇
综合类   1192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22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黄山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海拔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黄山具有保存较完整的生态系统及明显的地势高差,为研究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海拔分布格局提供天然场所.本研究在黄山景区670~1 870 m按每100 m的间隔采集土样,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海拔变化特征,同时测定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和总有机碳含量均存在显著海拔差异(P 0. 01),且总体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存在显著海拔差异(P 0. 01),且总体上随海拔升高而增强,但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无显著海拔分异(P 0. 05);(2)将12个海拔梯度分为高中低3组(低海拔670~875 m;中海拔1 080~1 370 m;高海拔1 460~1 780 m),发现土壤细菌OTU数目: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但是高、中、低海拔的差异不明显;(3)在875~1 370 m小范围海拔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沿海拔呈单峰模式分布;而在670~1 780 m整个海拔范围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明显海拔分布模式;(4)所有样地中,相对丰度大于3%的优势菌门共7个,优势菌目共15个;(5)相关性热图分析表明,土壤p H对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影响最大. 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Mantel分析表明,细菌群落α多样性(P 0. 01)和β多样性(偏Mantel r=0. 560,P=0. 001)主要受土壤p H影响.因此,土壤p H是决定黄山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2.
盐度条件下ANAMMOX-EGSB反应器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晗  李瀚翔  陈猷鹏  郭劲松  晏鹏  方芳 《环境科学》2019,40(4):1906-1913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0、15和30 g·L-1盐度条件下稳定运行ANAMMOX-EG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发现,进水盐度提升至15 g·L-1及30 g·L-1后,反应器脱氮性能呈现小幅下降,随运行时间延长脱氮性能均可恢复.反应器性能稳定后,3种盐度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的丰度依次为10.33%、20.90%和35.87%,其中Candidatus Kuenenia属为优势属.浮霉状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丰度占总体比例较高且累计丰度超过了80%,为反应器的优势菌门.盐度条件下,浮霉状菌门丰度增加,变形菌门丰度降低,绿弯菌门丰度相对稳定.电镜扫描显示盐度条件下颗粒污泥表面有大量丝状菌和胞外聚合物.盐度条件下反硝化菌丰度提高,增强了反硝化协同脱氮,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微生物丰度的提高有利于维持颗粒污泥结构稳定,好氧微生物及反硝化菌的存在也有利于维持反应器内部厌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经驯化可适应盐度,盐度条件下伴生菌对厌氧氨氧化菌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不同理化因素对光合细菌球形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提高铅、镉和呋喃丹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最佳条件均为:pH 7、温度30℃及加菌置108个/g.在最佳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分别相对提高3.17%和53.26%.因此,光合细菌能...  相似文献   
994.
研究土壤环境中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从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农药的途径及机理、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微生物降解农药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一些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四川省野生乌头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四川省野生乌头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及蕴藏量,为四川省乌头种质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文献和比对标本,对青川县、平武县、安县、布拖县、峨眉山市、马边县进行走访和样方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野生乌头资源分布较广,北至青川县,南至布拖县,位于27°32'-32°31'N、102°17'-105°11'E,区域内低山至高山均有分布,且集中分布在海拔800-2800m的区域,但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总蕴藏量仅为2975kg.建议采取措施保护野生乌头资源的生态环境,实现野生乌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6.
脚手架工人低估不安全行为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验证脚手架工人是否低估不使用安全带和高处抛扔物体2项不安全行为的风险,工人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是否会影响他们对2项不安全行为的风险评估,以及工人是否会低估不安全行为的外部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脚手架工人和管理人员对2项不安全行为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借助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2种统计学方法对风险评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人显著低估2项不安全行为的风险,并且工人倾向于低估不安全行为给他人造成伤害的严重性,但是工作年限和年龄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提出避免工人低估2项不安全行为风险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芜湖市三山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芜湖市三山区蔬菜基地采集82个农田土壤样品,测试其中的As、Zn、Pb、Cr、Ni、Co、Mn和Fe 8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对蔬菜基地农田土壤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基地土壤中8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其土壤背景值,其中As(30.01 mg/kg)含量是其土壤背景值的2.83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  相似文献   
998.
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挑选规格相近的健康黄颡鱼幼鱼分别饲养在氨氮浓度为3.36 mg L-1(A1)、6.72 mg L-1(A2)、13.44 mg L-1(A3)、26.88 mg L-1(A4)的水体中,对照组(A0)用不加外源氨氮的自然晾晒的自来水饲养.每组放养试验鱼30尾,暴露56d.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生长及血液指标存在显著影响(P<0.05),而对鱼体成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非离子氨浓度升高,高浓度组摄食率明显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缓慢,特定生长率(Specialgrowth rate,SGR)和存活率都较对照组低.血氨浓度随非离子氨浓度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各处理组血氨浓度远低于其所处环境总氨氮(Total ammonia,TAN)浓度,而血浆尿素氮(Urea nitrogen,Ur-N)水平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A3和A4碱性磷酸酶(k p p,AKP)活性和皮质醇(Cortisol)水平升高较快,A1和A2尽管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Glucose,GLU)浓度总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2个高浓度组(A3和A4)下降速度较快.谷丙转氨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非离子氨浓度越大其升高趋势越明显.因此,黄颡鱼幼鱼不宜长期生活在高浓度的氨氮胁迫环境中,适宜的养殖水体中氨氮应该保持在低于6.72 mg L-1水平.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SDS浓度、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3种提取条件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SDS溶液的提取土壤中残留Bt蛋白的方法(简称SDS法).在ρ(SDS)为2 g·L-1、孵育温度为50℃、孵育时间≥4 h条件下,采用SDS法可有效地从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提取残留Bt蛋白,提取效果明显好于碳酸盐法、人造蠕虫肠道蛋白提取液法和PBST(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with Tween-20)法.  相似文献   
1000.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79-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79-2008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日趋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都呈增加趋势;各类灾害中,旱灾和霜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呈增加趋势,风雹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变化不大呈略微下降趋势,而1989-1998年段水灾严重。(2)旱灾成灾面积在总成灾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2),其次是水灾(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4),再次是风雹,而霜冻成灾面积最小。(3)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灾情华北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东北,再次是西北;水灾和旱灾的轻重程度往往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华中的水灾最严重,其次为华东、华南和西南;风雹灾情的轻重程度在我国的分布也有较强的区域性,华北、西北和东北是风雹的重灾区;霜冻分布各区域差异较小,西北和华中的灾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