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704篇
安全科学   369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1976篇
基础理论   351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91.
选择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样品,利用XAD-8树脂分离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溶解性有机氮(DON)不同组分的藻类可利用性.结果表明:①DON分组后,所研究湖泊沉积物DON及DOC平均损失低于5%,即XAD-8树脂分离技术可以用于湖泊沉积物DON的分组研究.②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湖泊沉积物DON亲水组分以类蛋白质为主,疏水组分以类腐殖质为主.③亲水组分培养条件下,来自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的DON处理,其藻类生长分别呈"S"型曲线和直线上升趋势,最大藻密度分别达到535.5×104个·mL-1和709.5×104个·mL-1;其ρ(DON)均呈显著降低趋势,培养后ρ(DON)分别降低了2.46 mg·L-1和2.98 mg·L-1,表明湖泊沉积物亲水DON组分是藻类可利用的有机氮形态.④疏水组分培养条件下,来自乌梁素海和洱海沉积物的DON处理,其藻类生长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大藻密度分别达到113.5×104个·mL-1和275.5×104个·mL-1;ρ(DON)均在培养初期迅速下降,培养后期几乎不变,表明湖泊沉积物疏水DON组分在短时间内藻类可利用性较低,对藻类生长几乎无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从处理α-蒎烯的生物滴滤塔中分离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T,该菌株在代谢α-蒎烯的过程中能产生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通过优化培养基,使得菌株在降解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积累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至30 mN·m-1.采用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油状产物进行鉴定,并结合α-蒎烯的微生物代谢途径,确定该表面活性物质为紫苏酸,分子式为C10H14O2.这类物质对柴油和正己烷有较明显地乳化作用,乳化指数达到40%~60%,对多环芳烃(菲、萘、芘)也有明显地增溶效果,在其临界胶束浓度时水中溶解度分别提高了2.65%、6.07%和10.0%.以上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物质可替代化学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的修复治理中.  相似文献   
993.
朝木尔乐格  冯流  霍艳霞 《环境科学》2013,34(10):3927-3932
以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分别将磁铁矿、赤铁矿和零价铁负载到石墨烯上,通过FTIR和XRD对其进行表征,成功地制备出石墨烯负载磁铁矿(M-RGO)、石墨烯负载赤铁矿(H-RGO)和石墨烯负载零价铁(N-RGO)这3种复合材料.研究比较了3种复合材料的除砷性能,如吸附动力曲线、吸附等温线、pH值范围和共存离子对除砷效果影响.结果表明,3种材料吸附As(Ⅲ)的动力曲线遵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其吸附容量依次为N-RGO>MRGO>H-RGO.3种材料均在弱酸性至中性条件下对As(Ⅲ)有较好的吸附效果,M-RGO和H-RGO材料受pH值影响较小,且吸附As(Ⅲ)的最佳pH值范围较N-RGO材料宽.3种材料中,N-RGO材料抗共存离子干扰能力较强,其次是H-RGO材料,MRGO材料最差.  相似文献   
994.
澳洲能源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非常重视健康、安全及环境(HSE)工作,HSE管理体系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介绍了必和必拓、加德士等公司的可持续体系、HSE规划,论述了澳洲能源公司的减碳计划、碳排放公开、节能项目的落实及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具体措施。分析了HSE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能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安全事故多发、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不够充分、人员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等。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中国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分析其HSE体系,并从规范HSE建设、推动HSE可持续发展及责任落实等方面借鉴澳洲先进经验,提出明确我国HSE发展方向、战略,稳固HSE根基,完善我国能源企业HSE政策,保证体制全面、协调运转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95.
研究静电除尘器火花跟踪控制方式在不同煤种中的最佳火花率问题.火花率、燃煤灰分与除尘效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理论解决不同煤种对电除尘器最佳火花率的影响问题,根据实际的应用经验建立了由电场火花率、燃煤灰分决定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模糊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根据不同煤种的变化找到电场的...  相似文献   
996.
包光宏  冯军  唐勇 《火灾科学》2011,20(3):173-178
利用FIPEC试验装置20.5kW的火源对市场上常见的ZR-YJY、ZR-YJV和ZR-VV三种类型的阻燃电力电缆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全尺寸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阻燃电缆的火灾发展和蔓延特性,以及电缆在火焰蔓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热释放和产烟特性上,ZR-YJY均优于ZR-YJV和ZR-VV,但在火焰蔓延性能上,ZR-YJY相对较差。同时获取了电缆在火灾过程中的热释放、产烟特性以及火焰蔓延特性的基础数据,为我国《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标准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选取于桥水库上游控制断面——天津果河桥断面1999-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统计该断面6项主要污染项目的超标情况,采用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此6项监测指标的月序列进行趋势分析,研究这6项指标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及年均值的变化趋势.通过分析果河桥断面水质超标情况及该断面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得到于桥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结合污染源调查,提出富营养化控制措施.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是磷元素,7-9月蓝藻暴发事件主要是由库区底泥中磷元素的释放所引起的,并且底泥中磷元素的释放受铁氧化-还原控制,上游来水中的铁元素对于桥水库蓝藻暴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防止于桥水库出现藻类暴发的水质恶化事故,需要采取两种关键措施,一是严格控制上游选矿企业富含铁元素尾水的排放,以降低入库水流中铁元素的含量,二是采取底泥氧化或人工曝气等原位技术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迪氏对数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美国、印度、日本、德国4个典型国家和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经济增长、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分析家庭户数量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引入家庭户规模对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全球、中国及几个典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为碳排放增长的促进因素,对全球和印度,人口效应略强;对其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增长为主导促进因素.能源强度为碳排放增长的抑制因素,其中美国和德国强度效应较强,抵消了经济增长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对美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表现为微弱的促进作用,对全球及其他几个典型国家则表现为微弱的抑制作用.修正的模型表明,居民消费模式对碳排放贡献以家庭模式为主,中国的家庭户数量效应大于人口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99.
煤矿乏风由于风排量大、瓦斯浓度低等特点很难利用传统的方式加以利用,一般将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天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热逆流氧化装置可以有效氧化乏风瓦斯并回收其中的热量,而由蜂窝陶瓷体填充的蓄热氧化床是其氧化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 通过对蓄热氧化床流动过程进行理论研究,得出3种常用蜂窝氧化床冷热态下的阻力计算数学模型,并结合算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冷态下,氧化床阻力损失其孔隙率、通道直径或边长及乏风进气速度等因素相关,在其他条件一定时,阻力损失与乏风进气速度成正比,氧化床通道的边长或直径的平方及孔隙率成反比;2)在相同孔密度和孔隙率的条件下,方形通道蜂窝陶瓷氧化床的阻力损失最大,圆形阻力最小;3)热志下,氧化床阻力损失还与氧化床温度分布有关,某一处压强梯度的大小该处的温度近似成平方的关系;4)氧化床运行时,伴随气体温度和流速在氧化床内部变化,气体所受到的阻力也发生剧烈变化,位于氧化床两端的预热段和蓄热段压强损失较小,而氧化床中心的反应段压强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Fenton氧化4-氯酚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封帆  高迎新  张昱  张强斌  杨敏 《环境化学》2011,30(11):1889-1893
为了深入探讨4-氯酚(4-CP)在Fenton氧化体系中的降解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反应过程中Fe2+、Cl-、氧化中间产物对苯二酚、1,4-苯醌、4-氯邻苯二酚和4-氯间苯二酚的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e2+浓度经历了短暂的下降之后迅速上升到接近初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