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684篇
安全科学   36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936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62.
目的 弄清某型引信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失效模式,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引信薄弱部件的影响。方法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类比热扩散仿真,建立湿扩散仿真方法。以某型引信为研究对象,开展湿仿真、热仿真、湿-热-机械耦合仿真,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找出薄弱部件,分析其老化失效模式。结果 在环境温度为85℃和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仿真时长设定为1 h,结果显示,引信内部温度传递基本达到饱和,湿度分布梯度明显,产生的应力集中和变形量最大在涡轮电机外壳,达0.19 mm,并产生了约17 MPa的应力集中,与真实样品出现的失效部位与失效模式高度一致。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下,湿-热耦合应力将导致引信出现缺陷,缺陷集中在电机外壳处。  相似文献   
363.
为指导操作人员正确地处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防范人为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发生,开发了以化工生产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结果和典型事故原因分析结果为知识库的事故预防信息系统.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变量,通过判定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实现对化工生产过程潜在危险的辨识、预警并给予实时操作指导,以确保生产安全,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最后,以丙烯聚合工艺为例,在多功能过程试验控制平台上进行了验证,探讨了事故预防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364.
生产现场的供配电系统通常按照三相平衡负载设置,当运行中的供配电系统不平衡加入大功率单相设备时,必须校验原系统的零线截面是否满足载流量的要求。通过生产实例说明了TN-C系统中零线传导三相系统中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减少中性点的电压偏移的作用,指出了合理选择TN-C系统零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5.
2021年在天津市不同功能区共设置4个点位同步采集细颗粒物(PM2.5)样品,测定了其中8种碳质亚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各点位ρ[有机碳(OC)]为3.7~4.4 μg·m-3,ρ[元素碳(EC)]为1.6~1.7 μg·m-3,OC浓度在中心城区最高,EC浓度差别较小.采用最小比值法对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环城区二次污染较为突出,SOC占OC的比例达48.8%.各功能区碳质亚组分间的相关性强弱呈现出外围区>中心城区>环城区的特征,均表现出EC1与OC2和EC1与OC4相关性最强.正定矩阵因子(PMF)来源解析结果显示,道路扬尘源(9.7%~23.5%)、燃煤源(10.2%~13.3%)、柴油车尾气(12.6%~20.2%)和汽油车尾气(18.9%~38.8%)是天津市PM2.5中碳组分的主要来源.不同功能区碳组分污染源存在差异,中心城区和外围区主要受汽油车尾气影响;环城区受二次污染和柴油车尾气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66.
冯蔚  丁峰  尚玥  谢鸣捷 《环境科学》2024,45(4):1975-1982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苏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收集PM2.5滤膜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质组分.结果表明,苏南五市PM2.5各组分中ρ(NO3-)均为最高[(9.54±10.1)~(12.1±11.3)μg·m-3],比其它目标组分高约2倍以上.由于受更多道路扬尘和燃煤源的影响,常州市PM2.5中Ca2+、Cl-、OC和EC的浓度平均值高于其它4个城市.将所有目标组分浓度相加得到重构PM2.5(r PM2.5)浓度,发现各城市r PM2.5浓度均由二次无机离子(NH4+、NO3-和SO42-,SNA)主导,占比高达(59.2%±11.1%)~(70.8%±9.72%),且r ...  相似文献   
367.
明晰城市形态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是实现城市碳减排的重要前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阐述城市形态对于碳排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估城市形态,并分别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在全局和分区域尺度评估2005~2020年城市形态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碳排放量由2365.31 Mt上升至4230.67 Mt,但增速呈逐渐放缓的趋势.其在空间上呈现两极分布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和重庆等核心城市,低值区集中在四川和云南西部地区.②建设用地面积在15年间整体扩张,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呈下降趋势;城市破碎度不断降低且各市之间差异逐渐缩小;城市形状的平均规则程度有所提升,且各市紧凑度显著增加.③城市规模在全局尺度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破碎度在2005年对碳排放有显著负向效应,但在随后年份负效应减弱,城市紧凑度指标在研究时段内与碳排放呈显著负相关性.④斑块类型面积、斑块密度和有效网格大小对上游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有效网格大小、平均周长面积比和斑块类型面积在中游城市影响程度较高;有效网格大小、同类邻接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则是促进下游城市碳减排的关键因素.不同区域城市应当综合考虑各城市形态指标对于碳排放的影响,继而优化其城市形态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8.
微塑料污染是当前环境领域广泛关注的前沿问题,海洋环境介质微塑料污染广为报道,但深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如何却鲜见报道.基于此,在典型养殖海域海州湾附近淤泥质海岸设置3个采样点,分析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为(0.12 ± 0.07)n·g-1,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总和是表层5 cm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的3.43~6.00倍.沉积物柱状样中微塑料丰度展现区域差异性,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深度增加呈指数减少.沉积物含水率、深度和微塑料之间的关系表明,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与沉积物物理性质有关.透明和黑色微塑料在各站位占比均最高,纤维是沉积物中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粒径小的微塑料占主体,微塑料材质的密度均不妨碍其出现在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在不同深度沉积物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69.
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防雷安全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保证用于提升气象服务能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全可靠运行,其综合防雷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雷达楼及其信息系统的防雷安全环境理论计算确定其防雷等级,雷达塔楼主体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其信息处理、传输系统按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分级划为A级。结合巴彦淖尔市雷达工程实例分析了当地的地理地质、气候环境和雷电活动规律,及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详细研究了防雷装置的形式,提出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综合防雷保护体系;分别从雷达天线直击雷防护、侧击雷防护、等电位和屏蔽措施、接地装置、电源信号系统浪涌保护及生活附属设施防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工程经实践证明其防雷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这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全运行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0.
基于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智能、安全、快捷、地层适用性广等特点与优势,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此法受工程地质条件、掘进过程人为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地表沉降。本文从盾构掘进对土体扰动而导致其平衡状态变化的角度讨论了地表沉降的机理,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利用轨道交通工程某号线盾构工程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并提出防止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