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810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77篇
综合类   2039篇
基础理论   338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1.
郭怡婷  罗晓琦  王锐  陈海心  冯浩 《环境科学》2022,43(5):2788-2801
为探究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布设了普通地膜覆盖(PM)、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BPM)和无覆盖(CK)这3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仪法监测了2018~2019年土壤CO2、 CH4和N2O的排放通量,并用水分利用效率(WUE)、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NEEB)指标评估覆膜对作物产量、农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玉米季土壤CO2的排放,PM处理下CO2排放总量高于BPM处理(P>0.05).PM和BPM处理均能够显著减少土壤对CH4的吸收,CH4的年吸收量较CK处理分别减少了42.0%和24.2%(P<0.05).与CK相比,PM和BPM增加了小麦季N2O排放总量(P>0.05),而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季N2O排放(P<0.05).覆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712.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对含锌粉尘进行了处置。通过掺入不同量的含锌粉尘煅烧成水泥熟料,探讨含锌粉尘中重金属离子对水泥熟料性能和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锌粉尘中的Zn离子可以被有效固化在水泥熟料中,固化率最高可达98.11%;Zn离子在水泥净浆中的浸出浓度低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的规定限值,故水泥熟料固化的危险废物在使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含锌粉尘的加入降低了f-Cao的质量分数,改善了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在熟料中,各矿物相对重金属元素的固化存在选择性,Zn离子在中间相中的固化率至少为73.04%,远高于其在硅酸盐相中的固化率;同时,背散射图像也表明,Zn离子主要存在于中间相。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含锌粉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3.
以浦阳江流域(浦江县段)为研究区,从流域面源污染空间特征入手,提出浦阳江流域岸边带建设的重点区域。采用DPeRS面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具体分析了2018年浦阳江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了岸线和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覆盖类型,以汇水区为单元,结合面源污染估算结果识别了浦阳江流域河流生态缓冲带重点区。结果表明:浦阳江流域中部和中北部地区面源污染排放负荷较高,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该流域31个汇水区中,TN和NH4+-N重点汇水区有17个,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部和东北部;TP和COD重点汇水区有12个,集中分布于流域中部;浦阳江流域河流生态缓冲带范围内,植被类型和非植被类型面积占比分别为65.49%和34.51%,其中耕地面积占比29.36%,建筑用地占比11.89%;综合浦阳江流域面源污染重点汇水区和河流生态缓冲带现状遥感提取结果,筛选出的重点区包括下游地区的7号汇水区和中游地区的18~25号汇水区所在的河流生态缓冲带。今后,可针对其重点区域设计生态防护工程,也应结合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消纳与资源循环利用的防控策略,综合削减面源污染物入河量。  相似文献   
714.
针对低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问题,开展了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生系统(IFAS)的实验研究,讨论了低碳源下泥膜两相微生物的赋存特征和互作规律,明确其生态位和对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实际水厂的中试实验,分析生物膜挂膜特性、泥膜活性和菌群的演替规律,对比在不同活性污泥泥龄调控下的泥膜两相中微生物结构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变SRT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随着SRT的增大而增加;由于SRT-H中微生物浓度远大于SRT-L,因此SRT-H中泥膜之间的竞争关系较SRT-L更激烈,SRT-H中污染物去除效能较SRT-L更低.低碳源进水条件下,IFAS工艺中污泥活性随SRT增大而降低,当低SRT (5 d)条件下,活性污泥硝化、反硝化、聚磷和吸磷速率较高SRT (25 d)分别增加了122%、88%、34%和44%;而SRT对生物膜活性的影响较小,两种SRT下生物膜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相差不大.微生物测序分析表明,IFAS工艺功能菌在泥膜两相间会随着SRT的变化而发生富集转移;SRT-L中,因"播种(seeding)"效应而在泥膜两相间发生富集转移的功能菌主要为unclassified_g__Enterobacteriaceae,SRT-H中则主要是Acinetobacter.同时,通过分析优势功能菌分布,发现活性污泥中脱氮菌和聚磷菌之间也存在一定竞争;在进水有机基质匮乏的条件下,脱氮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聚磷菌的相对丰度,表明脱氮菌更能适应低碳源条件,所以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优势主要体现为好氧反硝化菌相对丰度的增加;此外,泥相的SRT变化会反作用于膜相,使得生物膜的停留时间相应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菌群结构,筛选出不同优势菌属,进一步加大差异.  相似文献   
715.
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VOCs泄漏质量分数值是衡量加油站是否存在超标排放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加油站VOCs泄漏检测的时效性、代表性与准确性,采用FID现场检测方法对郑州市某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检测,全方位对比分析了实验室气相色谱法与现场检测法的检测时效性、准确性,提出了密闭区域检测及质量保证和控制建议,并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分析了易泄漏点。结果表明:采用FID现场检测方法对油气回收系统密闭点进行检测,能使检测成本降低90%,检测效率提高 15 倍;在现场检测前完成仪器的校准、响应时间的测定与精密度的验证工作,可使VOCs最大质量分数偏差维持在5%以下,这进一步验证了FID现场检测方法测量的准确度;油气回收系统泄漏点的确定及现场检测流程和步骤的优化,可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代表性;检测设备的定期校准,可确保FID示值相对误差在±10%范围内,响应时间不超过30 s,从而为检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为确保泄漏点完好,结合实际检测工作,应采用液位仪自动计量技术,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并设置加油枪气液比为1.05~1.15。综上所述,在保证FID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采用FID现场检测方法对油气回收系统VOCs泄漏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具有时效性强、准确度高、数据代表性强等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加油站采用FID现场检测油气回收系统VOCs泄漏的质量分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6.
为解决传统养殖中养殖尾水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池塘养殖可持续发展,基于新建的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了三级养殖尾水净化塘水生态系统模型,对池塘水质、浮游植物及水生动物生物量以及池塘生态系统的演变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模拟预测,并设置添加沉水植物和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2种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水质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98% ~ 23.37%;模拟预测的设定条件下和模拟时段中,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趋于稳定,形成以绿藻为主的藻类群落、以摇蚊和桡足类为主的水生动物群落;在尾水净化塘中,添加沉水植物对氮磷去除效果不明显,但对增加水体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作用明显,3个池塘溶解氧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23.11%、45.39%和77.90%;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有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3个池塘硅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89.80%、47.22%和22.06%,绿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76.95%、54.05%和23.29%,蓝藻生物量的最大增幅为45.99%、33.37%和20.30%。综上所述,基于AQUATOX构建串联的尾水净化塘水生态系统模型并模拟培植沉水植物和添加低密度滤食性鱼类的生物处理方法,不仅能够为管理者调整喂养结构提供借鉴与帮助,也可用于调控水生态系统组分,有利于水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平衡。本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喂养结构、构建尾水净化塘生态系统、改进其他利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养殖尾水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7.
不同溶解氧条件下沉积物-水体系磷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控制富营养化水平和水环境演变的关键元素.沉积物-间隙水体系是影响近海水体磷循环的主要界面,而上覆水溶解氧(DO)则是影响这一界面磷转化行为和界面通量的控制因子.针对近海环境特征,利用沉积物多管培养装置进行室内实验和动力学过程研究,探讨了DO变化对沉积物-间隙水体系磷的赋存形态、转化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覆水DO变化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态活性磷酸盐(DRP)交换通量有显著的影响,低氧条件下沉积物具有较富氧和无氧更高的DRP交换通量;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总磷在表层富集量最高,具有较高的保存能力,低氧和无氧状态下沉积物对磷的保存能力降低;低氧条件下沉积物中铁结合磷的还原溶解和有机质的矿化是水体的主要磷源.在不同DO条件下,磷的转换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其中低氧状态下沉积物-水界面的变化和理想的早期成岩模式最为接近.可见,溶解氧对沉积物-间隙水体系磷的释放和转化有着显著的影响,是控制磷循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18.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源弧菌污染及其耐药性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首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海水养殖沉积物在大型海藻裂片石莼(12 g·L-1)与不同浓度(0、10、100、500 μg·L-1)土霉素作用3个月后,弧菌群落结构及其耐药基因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经裂片石莼诱导培养后,沉积物中弧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0.22%,但对弧菌多样性和弧菌耐药基因含量提升明显.裂片石莼和土霉素复合压力下,100 μg·L-1土霉素对弧菌群落多样性及弧菌耐药基因影响最大,而500 μg·L-1对其影响最小.沉积物弧菌属共检测出21种耐药基因,多为BL1_fox、BL2be_per、BL2_veb等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裂片石莼能减少耐药基因tetPB富集,而进一步添加土霉素能诱导产生VatB、BcrA耐药基因.此外,弧菌耐药基因迁移与转化还受弧菌群落结构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719.
为模拟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基准情景(BAU)为基础,从单一和综合技术类型减排情景出发的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并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e计,CO2e为CO2当量)的趋势变化、减排潜力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我国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后显著提升,年增速为18.61%.②2020~2050年,单一技术减排情景的中端改进情景(S2)和终端减排情景(S3)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于2043年和2036年达到峰值8410万t和6966万t.综合技术减排情景相较于单一技术减排情景较早达到排放峰值,综合技术减排情景中全过程减排情景(S7)采用多种减排技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累积排放量为205927万t,相对BAU情景减排了78.27%,排放达峰时间最早且减排潜力最大.③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排放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区域,江苏和广东省排放量最多,甘肃、吉林和宁夏等6个省份为排放低值区.  相似文献   
720.
近20年来,我国在推进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和处理处置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绩举世瞩目。但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基于可行技术,探索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模式,解决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短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国目前存在针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性考虑不足、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缺乏、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存在短板以及医疗废物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结合各种医疗处置技术特点及适用性,提出基于技术的适用性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布局优化、通过管理和技术进步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置难题、合理配置疫情期间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推进科技创新等建议,为打造新时期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