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683篇
安全科学   363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938篇
基础理论   336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19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建立了基于填充吸附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中肼、甲肼和偏二甲肼的方法。对影响方法效果的重要参数(如填充吸附微萃取的萃取材料、萃取循环次数和萃取速度、洗脱溶剂和洗脱体积、样品pH等)均进行了测试和优化。明确最优条件为先将样品pH调节为3.5,用HLB作为萃取材料,以15 μL/s的速度进行15次重复萃取,用100 μL含0.2%乙酸的乙腈进行洗脱。3种目标物在3 min内分离良好,并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范围为0.997 8~0.999 1,检出限范围为2.0~5.0 μg/L。在10、50、100 μg/L 3个浓度水平加标实验中,3种肼类的平均回收率为76.7%~96.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5.6%~9.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5%~16.7%。该方法能够满足水体中3种肼类物质的快速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2.
目前计算结构滞回阻尼比常用的方法是能量比法,该方法在给定滞回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滞回耗能与结构总弹性应变能的比值求得结构滞回阻尼比,但该方法是建立在简谐激励下结构稳态响应的基础之上,对于真实地震下结构滞回阻尼比计算并不完全适用。考虑到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迭代计算结构滞回阻尼比的方法,在Carlos提出的结构滞回阻尼比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地震激励频率对阻尼比的影响,通过改进Carlos迭代计算方法,得到了考虑地震激励频率影响的滞回阻尼比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分析得出了不同延性系数和周期比对滞回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延性系数的结构滞回阻尼比会随着周期比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本研究可为结构进入非线性状态后减震结构总体阻尼比的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3.
对玻璃基底和金属基底的铝反射膜在紫外、低能电子、低能质子的综合环境作用下的光谱反射率退化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铝反射膜的光谱反射率均发生了退化,且光谱反射率的退化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在近红外波段退化很小;玻璃基底铝反射膜退化在420 nm左右出现峰值点,2种金属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的峰值点在450 nm左右。由于电荷沉积在玻璃中后会抑制带电粒子入射,因此玻璃基底铝反射膜的退化要小于金属基底铝反射膜。  相似文献   
154.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2004年采集于黄河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8类192种,包括VOCs33种、SVOCs159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62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33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31种.定量出的VOCs有19种,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83和0.609 μg/L;定量出的SVOCs有69种,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农药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58,1.011,0.367,0.121,0 220和0.045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2.857,0.288和0.001~1.543倍.   相似文献   
155.
接种白腐真菌堆肥处理含Pb垃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未污染土壤、家庭厨余、稻草、麸皮加入Pb(NO3)2溶液配成模拟含高浓度Pb垃圾,采用接种白腐菌堆制处理和不接菌堆制处理2种方法分别进行室内模拟堆制.通过监测理化因子(pH、挥发性固体、水溶性有机碳/有机氮、木质素、粗纤维)与生化因子(呼吸量、微生物生物量碳)以及生物毒性分析因子(种子发芽指数、重金属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系统地研究了重金属对垃圾堆肥过程的影响和白腐菌堆肥处理重金属污染垃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白腐菌处理Pb污染垃圾的堆肥过程能顺利进行,较好地减弱了Pb的迁移性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降低了堆肥潜在的重金属危害性.此堆肥工艺下,堆肥成品pH为7.9,水溶性C/N达4.01,挥发性固体含量降至36.1%,木质素余量22.4 g,粗纤维余量30.1 g;且堆肥中Pb主要以残留态存在,约为63.38%,水溶交换态Pb含量则降至0%,种子发芽指数高达121%.  相似文献   
156.
贵州汞矿矿区不同位置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为了深入理解汞矿矿区土壤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污染特征,应用AAS、GC-CVAFS方法,分别对贵州万山、务川和滥木厂汞矿矿区不同位置土壤以及对照区土壤中的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1.1~790 mg·kg-1和0.19~15μg·kg-1,务川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33~317mg·kg-1和0.41~20μg·kg-1,滥木厂汞矿区土壤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41~610 mg·kg-1和0.70~8.8μg·kg-1.对照区土壤汞含量明显低于矿区土壤,其T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14~1.2 mg·kg-1和0.09~0.23μg·kg-1;对照区土壤THg含量接近或稍高于全球背景土壤THg含量0.01~0.5 mg·kg-1.研究表明,汞矿区稻田土壤具有较强的汞甲基化能力,其MeHg含量明显高于菜地和旱田土壤;万山汞矿区土壤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滥木厂和务川汞矿区土壤汞污染.  相似文献   
157.
回顾了国内外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发展历史,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起步较晚,目前各地区评价标准主要以监管性指标和处罚决定为依据,其中以监管性指标评价较全面但操作繁琐,以处罚决定评价更为客观但对中小型企业监管力度较低。提出,我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统一评价标准,完善动态评价机制,增强企业与责任人的关联,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向更为完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8.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建立了水中4种除草剂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残留的分析方法,于2018年春(4、5月)、秋(9、10月)和冬(1、3月)季对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九里河水体中4种除草剂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的加标回收率为71. 2%~108%,RSD均10%,方法检出限为3. 5~6. 0 ng/L。九里河水体中氯草定、阿特拉津、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4种除草剂质量浓度分别为未检出~0. 025 7,0. 019 1~1. 19,未检出~0. 026 0和未检出~0. 094 3μg/L。4种除草剂中阿特拉津最高值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其他3种其值较低,氯草定首次在太湖流域水体中检出。  相似文献   
159.
升金湖湿地是安徽省内的唯一以越冬鹤类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鹤类种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对升金湖湿地的白头鹤、白鹤、灰鹤及白枕鹤越冬鹤类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升金湖湿地1986~2017年间的8期遥感影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7年间,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泥滩地、草滩地、建设用地、水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旱地、林地、芦苇滩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4种鹤类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鹤类主要地理分布区域为水域、水田、芦苇滩地、泥滩地及草滩地;升金湖湿地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鹤类地理分布区域面积整体上在逐渐减少,适宜鹤类生境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近30年来鹤类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0.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0的聚醚砜超滤膜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有机物的特性,如亲疏水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滤亲水性组分时膜通量明显高于过滤疏水性组分.对2种不同水源的试验表明,尽管有机物含量相同,但由于亲疏水性的比例不同,造成的膜通量下降不同.疏水性越大的原水,其膜通量下降也越大.因此,疏水性组分是造成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试验还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并非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机物的分散性可能是影响通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