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3篇
  免费   624篇
  国内免费   1795篇
安全科学   663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355篇
综合类   3625篇
基础理论   75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62篇
评价与监测   253篇
社会与环境   278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三角随机模拟和ArcGIS的河流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中随机性、模糊性等多种不确定性共存或交叉存在的特性,将三角模糊数与随机模拟方法相耦合,构建了三角随机模拟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湘江(长沙段)的健康风险评价中。通过将各参数浓度进行三角模糊化和随机模拟,结果表明,各断面污染物造成的健康风险的变化趋势,总体沿湘江上游至下游逐步降低,表现为昭山 > 猴子石 > 五一桥 > 橘子洲 > 乔口 > 三汊矶,且昭山、三汊矶断面和乔口断面均有恶化趋势。相对于常规的确定性方法,本模型能够得出评价区域健康风险的可能值区间及其相应的概率水平等定量信息,更加客观、全面地表征评价区域的风险状态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2.
A simple online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upled with th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nine estrogenic odorant alkylphenols and chlorophenol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water samples.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HS-SPME were optimized including fiber selection,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 and salt concent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 (DVB/CAR/PDMS) fiber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one among the three selected commercial fibers, an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ime, and salt concentration were 70 °C, 30 min, and 0.25 g/mL, respectively.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validated and showed good linearity (R 2?>?0.989), low limit of detection (LOD, 0.002–0.5 μg/L), and excellent recoveries (76–126 %) with low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0.7–12.9 %).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finally applied to two surface water samples and some of these target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All these detected compounds were below their odor thresholds, except for 2,4,6-TCAS and 2,4,6-TBAS wherein their concentrations were near their odor thresholds. However, in the two surface water samples, these detected compounds contributed to a certain amount of estrogenicity, which seemed to suggest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ssue of estrogenicity rather than to the odor problem.  相似文献   
113.
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为目标污染物,以过硫酸钾为氧化剂,研究不同热活化条件下过硫酸钾对呋虫胺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呋虫胺的降解率与溶液中过硫酸钾的浓度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呋虫胺的降解率也逐渐升高;虽然中性时呋虫胺的降解率稍高于酸性和碱性时的降解率,但pH的变化对呋虫胺的降解率影响不大;Cl-和HCO3-对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当溶液中的Cl-和HCO3-的浓度低于5 mmol/L时,均促进呋虫胺的降解,而浓度升高时则抑制呋虫胺的降解;通过添加自由基捕获剂发现,该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SO4-和·OH,但起主要作用的是·SO4-。  相似文献   
114.
油污泥属危险性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已成为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利用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将油污泥转化为生物质,并研究了其特性。研究表明,NY3、NB1D、 NB2D及NB12DD均能降解油污泥中烷烃,但NY3、NB1D和NB2D菌对分子量较高烷烃(从C17~C32)的降解率比双突变菌NB12DD分别平均提高19.68%、28.76%和24.04%。铜绿假单胞菌NY3及突变株能直接将油污泥中烃类转化为胞外聚合物。与未加共代谢碳源相比,葡萄糖作为共代谢碳源时(培养液中表观油浓度达15 g·L-1),培养120 h后,NY3 、NB1D、NB2D、NB12DD菌胞外聚合物产量分别提高83.3%、79.8%、20.6%和62.9%,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各菌株高效降解油转化为生物质,pH为8~9时,其胞外聚合物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8.1、4.34、4.94和7.15 g·L-1,野生菌NY3转化碳源为生物质转化率最高,为52.75%。结构和组成分析表明,胞外聚合物主要为糖蛋白,蛋白4.4%,总糖44.1%,蛋白与糖的连接方式为O-糖苷键链接,91.1%大分子粒径分布在33.0~716.9 μm范围。  相似文献   
115.
为了提高污水脱氮效果,在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后置缺氧段并与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构建了AAOA-MBR污水处理中试装置,进行了中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浓度为100.00~280.00 mg/L、TN浓度为18.32~31.86 mg/L、NH4+-N浓度为12.78~24.44 mg/L时,COD、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0%、72.1%和99.0%,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通过多点进水优化了内源配置,节约了碳源,强化了脱氮效果;采用膜池回流供氧,可在节能的同时保证缺氧池1的缺氧环境,提高了反硝化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实际污水处理工程市场提供了一套高效脱氮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6.
4段式平板膜处理污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段式平板膜处理污泥及中水回用工艺是根据次临界通量的原理设计运行的。在中试装置运行25 d的过程中,发现污泥浓度逐级提升,在进泥浓度为3 g/L左右时,出泥平均可达35 g/L;同时发现,膜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均在工艺运行18 d内分别保持在50 mg/L和10 mg/L;最后,研究发现,从第1段到第4段过程中,污泥的粒径逐渐减少,而污泥的粘度和毛细脱水时间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研究水中存在Br-的情况下,Fe3+和Cu2+对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及CHCl3、CHBrCl2、CHBr2Cl、CHBr3 4种消毒副产物相对分布的影响,以腐殖酸模拟氯消毒过程中的前体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6、7和9 3种条件下,Fe3+抑制了THMs的生成,pH=6时只有CHCl3生成量随着Fe3+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余3种消毒副产物均在增加,pH=7时4种消毒副产物浓度均减小并在Fe3+浓度为2 mg/L时生成量最低,pH=9时的生成趋势与pH=6时类似。Cu2+能促进THMs的生成,在pH为6、7和9时,当加入0.5 mg/L Cu2+时,THMs总量分别增加了16.7%、22.6%和2.5%,随着pH增加,THMs总量增加。在3种pH环境中,Cu2+对THMs生成的影响大于Fe3+,在偏酸性环境中,Fe3+影响THMs生成,产生的致癌风险高,当金属离子浓度为2.5 mg/L时,致癌风险相差最高为15%,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Cu2+影响THMs生成,产生的致癌风险高。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厌氧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污泥脱水进行FeCI3·6H2O、PAC除磷实验,并以FeCI3·6H2O为沉淀剂对厌氧池上清液从pH、Fe/P摩尔比、腐殖酸、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因素进行批次实验分析磷去除状况.实验显示,三氯化铁、PAC对进水除磷效果不佳,厌氧池上清液用FeCI3·6H2O为沉淀剂时磷去除率较低,二沉池出水、污泥浓缩水以及污泥脱水用FeCI3·6H2O、PAC时其正磷去除率均可达到80%左右.通过对比不同pH值、Fe/P摩尔比、腐殖酸和VFA浓度对厌氧池上清液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Fe/P=1.3时磷的去除效果达到78%以上,腐殖酸浓度对磷去除率影响不大,VFA在低于10 mg/L和高于60 mg/L时对磷去除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提高氯化法回收LCD中铟的效果,降低SiO2和Al2O3对氯化过程的干扰,采用NaOH对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粉末中的硅和铝进行了预先溶出规律研究.首先分析了LCD粉末中SiO2和Al2O3的含量、形貌以及铟的浸出变化,然后计算了SiO2和Al2O3的脱除效率.在条件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在液固比为90:2、温度95℃、溶出时间2 h、碱度0.56 g/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 SiO2的脱除率为80.88%、Al2O3的脱除率为 83.30%、二者总的脱除率为81.30%,洗涤液中没有发现铟的溶出,碱溶后的物料表面产生大量均匀的孔状结构.这将对液晶显示器玻璃基板粉末的资源化与铟的富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张君杰  郭媛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2):6110-6114
为提高污水厂处理污泥时的厌氧消化速率,利用电弧流溶胞技术处理剩余污泥,研究电弧流溶胞技术对污泥破解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污泥相比,电弧流溶胞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增加有机物含量和沼气产量.其中,经处理后的污泥TS、VS剩余量分别降低了8.3%和6.3%,COD增加了11.9%.厌氧系统平均产气量平均增加79.76 L/d,增加率45.82%,甲烷含量增加1.03 L/d,增加率102%.由此说明,电弧流溶胞技术可以提高厌氧消化反应中有机物的去除率,有效促进厌氧消化中污泥的水解过程,显著增加甲烷气体的产生量.在综合考虑运行费用和污泥消化效果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电弧流强化处理措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