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9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1960篇
安全科学   494篇
废物处理   297篇
环保管理   538篇
综合类   3454篇
基础理论   956篇
污染及防治   1649篇
评价与监测   348篇
社会与环境   238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01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542.
543.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call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climate change. Shanghai towards its transformation to a metropolis has experienced vast socio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hange and call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impacts of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n climate change. We look at the major questions (1) to explore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 growth, land 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and city growth, and (2) to analyze how the demography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local air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Method

We examine urban growth, land 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urban expansion on local air temperature and vegetatio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of land us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meteorological,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data.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rban growth has been driven by mass immigra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 expansion, a large amount of farmland has been converted to paved road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in urban and exurban areas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 decrease of high mean annual NDVI has mainly occurred around the dense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544.
苏南某市河流水质参数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南某市区320km2内的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高锰酸盐指数、NH3-N、TP3个主要水质参数的监测,应用地质统计学的变差函数球状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对河流有机污染指标、富营养化指标进行了空间插值,用以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并绘制了时空分布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受不同区域污染物来源的差异、不同河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不同水期水生植物、入流水量、河水流动性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河流水质参数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异特征;各水质参数污染均相当严重,尤以富营养化指标氮磷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45.
以从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之一——沈抚灌区污染土壤分离到的以芘为惟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ZQ5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菌株ZQ5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测定菌株ZQ5对不同浓度芘的降解率,表明:菌株ZQ5在30℃振荡培养16 d后对150 mg/L芘的降解率为90.31%。通过模拟稻田施用N、P和K肥等的土壤环境,探索了无机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降解能力的影响,发现土壤中混合加入N、P和K无机营养元素的降解率能达到82%以上,比单加某种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的降解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稻田PAHs的原位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546.
以猪粪为接种物,以棉花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原料,分别对秸秆进行稀碱法预处理和稀碱法与超声波联合预处理,在发酵温度为(37±1)℃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联合预处理的秸秆为发酵原料,厌氧发酵的各项指标均比以稀碱预处理秸秆发酵的效果好,其中累积产气量和沼气中甲烷含量分别提高35.23%和2.4%,发酵后TS、VS含量相对减少2.6%~10.94%,发酵液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丙酮酸、乙酸和柠檬酸含量相对减少23.9%~25.9%、20.24%~24.53%和41.08%~45.91%。  相似文献   
547.
凹凸棒石粘土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凹凸棒石粘土、可溶性淀粉和工业水玻璃作为制备凹凸棒石粘土基颗粒的材料,并将制备的凹凸棒石粘土基颗粒进行改性,得到了改性后的凹凸棒石基多孔材料,并将其作为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载体,再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单位酶活载体量1 mg、固定化时间1.5小时、固定pH值5。并且在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后,苯酚去除率仍能达到62.3%。  相似文献   
548.
樊丽  徐龙君  王辉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809-2812
为考察较低温度(<17℃)条件下添加微量金属元素对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影响,在发酵底物TS(含固率)为10%下采用10 L玻璃瓶作反应器,以牛粪为原料,向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分别添加MnSO4、FeSO4·7H2O、电解锰渣,分析了厌氧消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产气量、COD(化学需氧量)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锰元素能促进低温下牛粪的厌氧发酵,加速反应启动。当添加6 g MnSO4、100 g电解锰渣时,单位质量VS产气率分别为0.26 mL/g和0.64 mL/g,添加6 g FeSO4·7H2O与空白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产气。  相似文献   
549.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550.
采用活性炭载体负载Cu、Fe为催化剂,在微波诱导作用下,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金属前经适当浓度硝酸浸泡处理后,催化剂对COD去除率提高可超过15%,过高硝酸盐浓度对COD去除有不利影响;催化剂对COD去除率随Cu、Fe金属负载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剂对Cu、Fe的最佳负载量分别为质量百分比2.11%和1.12%。对于AC-Cu体系,在初始pH=3,H2O2投加量为4.98×103mg/L,催化剂用量为5.0×103mg/L,420 W功率下微波辐射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可达到84.13%;对于AC-Fe体系,当H2O2投加量为0.33×103mg/L,催化剂AC-Fe用量为2.0×104mg/L,420 W功率下微波作用10 min时,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为60.16%。分析2种催化剂对COD去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AC-Cu表面单分子分布的阈值比AC-Fe高。降解液的pH值对AC-Cu体系、AC-Fe体系COD去除影响存在拐点,最高COD去除率点对应的降解液pH值为3。微波辐射功率较低时,体系COD去除率随辐射功率增加而增加;辐射功率较高时,高温下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硫化物分解成小分子硫化物,对催化剂活性存在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