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751篇
安全科学   227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205篇
综合类   1371篇
基础理论   364篇
污染及防治   599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crop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concern about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of their vegetation and residues on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e vegetation of transgenic Bt rice lines Huachi B6 (HC) and TT51 (TT) followed by the return of their straw to the soil on soil enzymes (catalase, urease, neutral phosphatase and invertase), anaerobic respiration activity, microbial utilization of carbon substrate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egetation of the two transgenic rice lines (HC and TT) and return of their straw had few adverse effects on soil enzymes and anaerobic respiration activity compared to their parent and distant parent, although some transie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The vegetation and subsequent straw amendment of Bt rice HC and TT did not appear to have a harmful effect on the richness, evenne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No different pattern of impact due to plant species was found between HC and TT.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vegetation of transgenic Bt rice lines and the return of their straw as organic fertilizer may not alter soil microbe-mediated functions.  相似文献   
992.
张越  吴俊奇  韩芳 《环境工程》2012,(Z1):214-216
对于我国现有的建筑物来说,许多年代较早的已建成建筑物都没有考虑到排水管道噪声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的困扰。对于这种建筑为避免其噪声问题,进行排水管道的全部改造显然是不可行的,利用声学材料隔声包扎是一种有效、快速、经济的解决方法。本文利用电声学实验进行了声学材料与管材的组合包扎,分析了管材在不同频段的最适宜包扎材料,根据排水噪声特性选出最佳降噪材料。  相似文献   
993.
介绍甘肃省大剧场室内施工阶段修改扩建建筑大堂的进深满足大堂空间声场视觉要求、解决并优化了会议室的吸声要求及空间落差、增加了上下场门声闸、大堂吸声天花的重量、弥补了观众厅吸声面积过大的过失,调整乐池吸声材料面积。对大剧院设计元素简化统一突出文化内含,调整楼座坐位处轮廓造型避免声聚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4.
刘子述  黄旭  马放  邱珊  徐善文 《环境工程》2012,(Z2):262-266
为拓宽粉煤灰免烧陶粒的应用范围,使免烧法得以推广,本实验通过激发粉煤灰的潜在活性并选用污水厂剩余污泥为添加剂的方法制备免烧陶粒,使产品比市售烧结陶粒更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粉煤灰、污泥的处理提供一条经济合理的途径。实验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机理、污泥添加作用和陶粒物相组成(XRD)进行研究。制备陶粒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破碎率1.9%,,表观密度为1667kg/m3,比表面积7.84m2/g。将制备免烧陶粒和市售烧结陶粒投入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利用污泥为添加剂,可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出适用于BAF的性能优良的功能陶粒,达到经济节能、变废为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模糊物元模型在湿地水体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元分析是用来处理在某些条件下用通常的方法无法解释的不相容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文章以扎龙湿地水体中重金属污染评估为例,针对8个监测断面的5种重金属指标(锰、锌、铜、铬、砷)污染现状,用熵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模糊物元模型,用以实现水质的等级评价和监测样点排序,结果表明:扎龙湿地不同监测位点污染程度从重到轻递减顺序如下:东升水库>林甸排污口>核心区仙鹤湖>翁海排干>克钦湖>龙湖>特勒桥>龙安桥。湿地水源入口和核心区污染重金属污染严重,湿地的功能分区未能起到实质效果,湿地核心区未得到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污泥细菌生物降解矿化偶氮染料,已成功用于偶氮染料废水处理,并将成为该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综述了好氧、厌氧细菌的两种偶氮呼吸机制,并总结了偶氮呼吸直接产物芳香胺类在好氧、厌氧条件下进一步降解与矿化机理的异同,同时提出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厌氧-好氧串联式生物反应器能有效用于偶氮化合物的降解矿化。  相似文献   
997.
安徽数字测震台网地震编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测震台网数字化系统运行以来,编目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地震震相分析均在数字化记录波形上进行标注,地震发生时刻、经纬度、震级由软件自动计算,生成地震目录和震相报告,数据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台网子台数量增加,地震定位更加准确,在地震预报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通过不同淋洗梯度试验,对不同淋洗梯度对出峰时间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炭(biochar)作为重要的碳汇、土壤重要的改良剂以及污染物有效地吸附剂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在阅读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方面文献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生物炭应用规律并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的展望。表述如下:生物炭具有多孔性和巨大的表面积,它能够增加土壤的持水量、增加对营养元素的吸附以减少其流失并改善土壤的结构,此外生物炭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并能够缓慢释放以供作物吸收,因此生物炭能改善土壤肥力并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生物炭巨大的吸附功能可以降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及污水中的活性,起到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作用。因此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减少污染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生物炭很多的作用机制还未搞清楚,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状、生物质在高温热解过程中内部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变化、长期定位实验以及危害方面还应加强研究。对此,研究人员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尽多的用当地主要的动植物废料来生产生物炭以达到当地农业增产和治理污染的目的;其次,增加长期定位试验,找到适合当地的生物炭种类及其生产条件;另外还应增加对我国新疆、西藏等土壤贫瘠的偏远地区的研究,使当地的土壤更大程度的被利用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最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生物炭研究的支持,使生物炭早日被普遍运用,造福百姓。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分析了某MTBE装置的生产工艺、装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找出了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并提出了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