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2篇 |
免费 | 1855篇 |
国内免费 | 30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5篇 |
废物处理 | 262篇 |
环保管理 | 401篇 |
综合类 | 3215篇 |
基础理论 | 954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53篇 |
评价与监测 | 268篇 |
社会与环境 | 269篇 |
灾害及防治 | 2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118篇 |
2023年 | 227篇 |
2022年 | 374篇 |
2021年 | 341篇 |
2020年 | 309篇 |
2019年 | 213篇 |
2018年 | 271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365篇 |
2015年 | 365篇 |
2014年 | 432篇 |
2013年 | 493篇 |
2012年 | 477篇 |
2011年 | 453篇 |
2010年 | 320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31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Peizi Li Genhua Dai Lu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2013,19(1):52-63
Research on micropore mufflers was star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1970s.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summarized and systematized what has been done in the past 20 years. Some expressions, derivations, and calculation curves have been formally modified to make them easier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Some new considerations have been adde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s,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s that are useful for the design of a micropore muffler. Therefore, we have not included any experiments. Direct and indirect experimental proofs can be found in the given relevant references. Micropore mufflers are grouped into two classes, simple micropore mufflers and expansion micropore mufflers. The latter have additional noise reduction due to flow expansion. Noise reduction and flow are two important aspects that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72.
阻挡放电联合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H2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联合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气态H2S,考察了单组分及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结合方式对H2S及副产物O3去除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等离子体联合Mn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H2S机理。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相同条件下,电压低于22kV时,Mn复合金属氧化物对H2S的催化活性高于单组分Mn金属氧化物,催化活性及对O3的分解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Ag+Mn、Cu+Mn、Fe+Mn、Mn。当电压为18 kV时,Ag+Mn、Cu+Mn、Fe+Mn复合催化剂分别比单组分Mn催化剂对H2S的去除效率提高了近10%、6%、4%。等离子体后催化区域中Mn催化剂催化氧化H2S的效率明显低于等离子体催化区域。Mn催化剂在等离子体后催化区域中能有效催化分解O3。随着电压的升高,Mn金属氧化物在等离子体后催化区域对H2S催化作用逐渐增强。在电压22 kV时,等离子体联合后催化比单独等离子体作用时,H2S去除效率提高了近11%。 相似文献
73.
对于火灾情况下单洞双层超大断面双层盾构隧道人员疏散问题,在现有的规范中,没有相关条文说明给出明确要求。主要针对火灾情况下某单洞双层盾构隧道人员疏散进行分析,对我国某水下盾构隧道开展了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模拟研究。利用Pathfinder模拟疏散软件,通过模拟计算获得该双层盾构隧道发生一起火灾情况下人员逃生所需的时间,验证其疏散通道的疏散能力,以及疏散楼梯尺寸、疏散逃生洞口间距的有效性。在模拟中,将火源设置在隧道的下层,人员从隧道下层往上层疏散。结果表明,基于隧道内疏散楼梯最大的有效宽度,当疏散逃生洞口间距设置为36m时,方可将人员疏散至未失火层隧道的时间控制在6 min以内,从而满足"6 min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74.
在地面管制单位服务能力完全丧失的紧急情况下,应急航路是保证一定数量航空器能够在失能空域中继续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繁忙航路点的交通流时间序列特性,以相似交通流模式为依据,研究应急航路的划设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北京区域管制中心的实际航班运行数据,在简化的航路网中,基于欧氏距离的相似性度量,对不同航路点的时间序列进行层次聚类,通过设定距离阈值,并结合航路连接方式、冲突点等综合因素,划设北京某管制空域的应急航路,以保证少量航班在空域失能状态下继续安全运行,减小地面空管单位的管制压力。 相似文献
75.
为预防棉纺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件或职业病,利用投影寻踪研究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综合风险。通过对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特点及危害的实际调查,选取噪声、粉尘、微气候和照明等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估模型;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中南地区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车间作业环境风险。研究表明:该企业前纺车间属轻度危害作业,细纱车间属中度危害作业;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多因素棉纺织作业环境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6.
微电解法对硝化废水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炭微电解法对硝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实验表明,硝化废水经该方法处理0.5h,废水中硝基苯和硝基氯苯的去除率可达到90%,COD_(Cr)最大去除率可达50.6%;酸性硝基苯废水经本方法处理后BOD_5/COD_(Cr)可从0.01~0.02提高至此0.27~0.60,废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但酸性硝基氯苯废水经该方法处理后BOD_5/COD_(Cr)未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7.
提出应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建构教练员职业适宜性的3个要素(即心理素质、驾驶技能和知识的表达阐述能力)的学习样本,分析\"三要素\"的8项特征参数指标--场依存性、速度估计能力、交通安全意识、简单反应、选择反应、跟踪能力、行车注意力、表达阐述能力等,使用K-均值法对实验样本进行初始分类,形成标准学习样本,使用该样本对所构建系统进行训练和调试.利用经调试训练后的系统,依据所测教练员的心理、心理参数对其职业适宜性进行评价.试验表明:建立的教练员职业适宜性仿真模型能取得很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78.
79.
为了分析城市快速路多个交织区之间的相对交通安全状况,及比选同一个交织区的多个设计方案,建立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首先,使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一定道路交通条件下车流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并生成车辆轨迹文件;然后,运用交通安全替代评价模型(SSAM)分析车辆轨迹文件,识别和统计交通仿真过程中“发生”的交通冲突;最后,以交织区交通冲突数与交织区交通量、交织区长度的比值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交织区的交通安全状况.案例分析表明,交织区交通冲突率越高,其服务水平往往越低;交织区的交通冲突率有随交织区交通量增加而增加,随交织区长度、交织区车道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层埋藏浅,表土层厚度对地表漏风影响明显,继而导致采空区的自燃危险区域发生变化。为此以某煤矿4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二维离散单元程序UDEC模拟确定地表与采空区连通时的表土层厚度范围,再根据该模拟结果建立不同表土层厚度条件下的采空区漏风模型,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采空区上覆基岩厚度一定、表土厚度小于74 m时,煤层开采后地表裂隙会与采空区连通,从而导致地表漏风;表土层厚度越小,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和地表漏风量就越大,两者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地表漏风不但使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明显增大,而且使回风侧宽度大于进风侧宽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