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0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6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3篇 |
废物处理 | 53篇 |
环保管理 | 126篇 |
综合类 | 1154篇 |
基础理论 | 205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377篇 |
评价与监测 | 101篇 |
社会与环境 | 95篇 |
灾害及防治 | 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13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30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156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91.
792.
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有机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效应的研究(Ⅰ)--传统阻燃剂与改性蒙脱土的阻燃协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一步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包含十溴联苯醚(DBDPO)-氧化锑(Sb2O3)和蒙脱土(MM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6BrN)阻燃体系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UL 94垂直燃烧测试和锥形量热计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传统阻燃剂DBDPO存在前提下,仍然获取了具有插层结构的高抗冲聚苯乙烯/蒙脱土(HIPS/MMT)纳米复合材料.燃烧特性实验发现两种阻燃体系在HIPS基体中具有良好协效性,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大幅下降.这种效应为减少溴系阻燃剂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不良环境效应提供了依据,对于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性能聚合物阻燃复合材料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793.
794.
目的探索辐照条件下Ni与Si元素的相互作用对RPV合金中团簇形成演变的影响。方法对PRV合金的三元模型合金Fe-Ni-Si做离子辐照实验,并采用原子探针技术对团簇进行分析,采用纳米压痕技术进行硬度分析。结果纳米压痕的结果表明,材料的硬度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原子探针结果表明,辐照后材料中产生了Ni-Si溶质团簇,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团簇的数量密度与体积分数都呈现增大趋势。在不同的辐照剂量下,团簇中的Si/Ni不同,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Si/Ni比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在低剂量时,Ni-Si团簇处于早期独立形核阶段,团簇内的Ni占比较高;高剂量时,Ni-Si团簇的合并生长占主导地位,且主要以大团簇吞并小团簇的方式生长;团簇中Si的质量分数随着团簇的尺寸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95.
微生物传感器技术原理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传感器技术产生于70年代,并且,已在水环境监测中得到应用,例如,BOD、NH3、NH4^+、NO2^-、NO3^-等项目分析;毒物测定和毒性评价;致突变物的筛选等。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具有快速、灵敏、易于自动控制、成本低廉等优点;可以相信,它必定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796.
797.
参考国家相关指南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以区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对南京市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预警视角从资源、环境、生态等维度选取典型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进行针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基础评价和针对农产品主产区的专项评价。采取"短板效应",结合基础、专项评价结果进行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集成评价,为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超载因子识别与分析,提出相应的管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8.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和减容的关键处理工艺。以纺织印染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对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纺织印染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能量密度和超声时间能够对印染污泥脱水产生积极作用,且超声预处理的最佳工况为超声能量密度2.0W/mL、超声时间20min。在最佳工况下泥饼含水率为62.3%,污泥比阻(SRF)为(3.21±0.12)×10~(12)m/kg。溶胞效率表现为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超声处理溶菌酶水解。污泥经过超声—溶菌酶协同处理后,体积减小近50%,脱水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99.
利用连云港酸雨观测资料和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了2008—2016年该地区酸雨的变化特征,同时讨论了酸雨发生前污染物浓度及其源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统计时段内,连云港南、北部年均酸雨日数分别为33.2、21.3d;酸雨的年均pH分别为4.35和4.46,均达到强酸雨等级;8—9月酸雨日数最多,1月最少,但冬季酸雨频率较高。(2)连云港南、北部酸雨发生前平均连续无降水日数分别为2.8、4.0d,且连续性降水的酸雨酸性并不会因为前一天有降水而明显减弱。(3)酸雨开始前,南部地区大气中SO2平均质量浓度达27.6μg/m3,为北部地区的两倍。基于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HYSPLIT)模式的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西北和偏南两种路径在连云港南、北两地强酸雨发生前气团轨迹中占比较大,均达60%以上,其源地分别对应华北和长三角两个工业集中、SO2等污染物排放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800.
茶园土壤氮素组分变化影响茶园土壤供氮能力和氮素循环.以植茶30、50和70 a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茶年限土壤氮素组分变化特征及其与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粉粒、全磷、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增加,砂粒、黏粒、pH、电导率、有机碳和蔗糖酶活性逐渐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土壤含水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②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酸解性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且茶园土壤全氮、酸解性铵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显著高于林地.③全磷、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是土壤氮素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有机氮组分与全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无机氮组分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全氮与砂粒、粉粒、全磷、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