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66篇 |
免费 | 407篇 |
国内免费 | 190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2篇 |
废物处理 | 263篇 |
环保管理 | 415篇 |
综合类 | 3402篇 |
基础理论 | 909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3篇 |
评价与监测 | 325篇 |
社会与环境 | 330篇 |
灾害及防治 | 3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250篇 |
2020年 | 241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246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319篇 |
2015年 | 361篇 |
2014年 | 399篇 |
2013年 | 515篇 |
2012年 | 480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357篇 |
2008年 | 374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345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97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利用LC-MS检测了高铺小河及前置库不同水文期15个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8种常用农药,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农药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中阿特拉津等8种农药都有检出,季节性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表层沉积物农药分布特征显示前置库对农药有明显削减作用;表层沉积物中所检农药的分布受TOC及粒径分布的影响。沉积物-水交换行为研究表明:高埔小河前置库主要通过颗粒沉降作用去除水中农药类有机污染物,沉积物农药作为二次污染源对上覆水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944.
重量法是测量PM_(2.5)的传统手工经典方法,而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作为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常用方法被广泛使用。将5030-SHARP型β射线法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PM_(2.5)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结果与手工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测量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值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监测结果的差异性与PM_(2.5)质量浓度、季节等条件有关;随着PM_(2.5)质量浓度逐渐升高,β射线法与重量法相对偏差的绝对值|RD|也随之增大,不同季节的|RD|平均值差异较大,春季、冬季的|RD|平均值大于夏季、秋季。 相似文献
945.
原生垃圾密度很小,为提高填埋垃圾堆体密实度、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对填埋垃圾进行压实处理很重要。本文通过现场工程试验对影咱填埋垃圾堆体平面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为取得最佳的垃圾堆体平面压实效果,最佳垃圾摊铺厚度在0.5m—0.7m之间,最佳机械行程次数为3次,增加碾压次数有利于提高垃圾堆体密实度,垃圾最佳含水率在30%——50%之间。 相似文献
946.
陶瓷微滤膜过滤黑液的清洗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无机陶瓷微滤膜过滤草桨黑液的膜清洗及再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再生效果、单种清洗剂的清洗效果、复合方法的清洗效果和效果的可重复性。结果表明物理冲洗、高温灼烧、单一的化学清洗剂清洗均可以提高陶瓷膜的再生通量;但是复合方法对陶瓷微滤膜的再生效果较好,其中按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硝酸溶液清洗、次氯酸钠溶液清洗的实验步骤,膜的再生渗透通量高.且重复性强,可望在工业生产的在线清洗中应用。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950.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率和发生强度日益增高,对赣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对赣州市地质灾害孕育环境、发育规模、时空分布等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各种类型地质灾害发生数量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开展了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孕育、形成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南部、东南部以及东北部岩性较脆弱、地面变形严重的低山丘陵区;赣州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层岩性、岩土体类型以及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可为该市的防灾救灾、人类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