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0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2665篇
安全科学   671篇
废物处理   436篇
环保管理   604篇
综合类   4604篇
基础理论   1310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518篇
评价与监测   382篇
社会与环境   394篇
灾害及防治   4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40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761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498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响应曲面法优化絮凝处理木薯淀粉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锌(PAZC)和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处理木薯淀粉废水,进行设计和分析,以溶液pH值和絮凝剂用量为考察因素,分别以COD、浊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选用最佳优化数学模型描述考察指标和考察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以设定PAZC和PAC对COD去除率(65%),浊度去除率(90%)和SS去除率(90%)的目标值,通过等高线叠加图预测最优实验条件,得到PAZC投量为6.5 mg/L,pH为7.7时,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76.6%和99.9%;PAC投量为19.2 mg/L,pH为7.8时,COD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最大值分别为64.4%和97.1%。经对最优条件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实验平均值接近。  相似文献   
952.
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降解甲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区后结合MnOx/Al2O3/发泡镍去除甲苯,考察甲苯进气方式、臭氧产生方法及湿度对甲苯与O3同时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O3是等离子体区后催化降解甲苯的主要物种,介质阻挡放电联合催化臭氧化可实现甲苯及O3的同时高效去除。输入电压为9.0 kV时,甲苯的去除效率达92.8%,在80 min内O3的去除效率维持在99%以上。水蒸气对催化剂催化分解臭氧的活性没有直接的影响,O3浓度较高时湿度对甲苯降解效率的影响很小。GC-MS分析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的主要气相副产物有烷烃、酸、酮和含苯环有机物,提出了甲苯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53.
采用厌氧UASB-好氧接触氧化工艺对汽车脱脂废水进行连续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脂废水进水COD浓度为6 000 mg/L,厌氧水力停留时间为3.4 d,好氧水力停留时间为2.5 d条件下,COD总去除率平均为93%,厌氧段平均值为38%。厌氧段可以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厌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效果要明显优于好氧工艺。  相似文献   
954.
烟草下脚料发酵制取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硫酸浓度、固液比和水解时间对硫酸水解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为:硫酸浓度为50%(w/w),固液比为10%(w/v),时间为100 min。烟草下脚料在最佳硫酸水解条件下,经5倍稀释,中和pH值至5~6。取经过滤后的水解液(FH)用酿酒酵母(Sacch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产生乙醇,最大的乙醇浓度和乙醇产量分别为1.09g/L和54.5 g/kg。未过滤水解液(UFH,包括水解残渣)加入纤维素酶(70 U/100 mL)和酿酒酵母(Sacch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发酵,最大的乙醇浓度和乙醇产量分别为1.23 g/L和61.5 g/kg。  相似文献   
955.
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和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生产能耗值的测量和计算,对利用WMA替代HMA作为路面材料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定量核算;并结合沥青路面摊铺的实际工程设计检测方案,通过实地检测,对WMA替代HWA进行路面摊铺这一重要环节的减排效果进行了定量化。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适当的温拌技术,生产能耗可降低22.4%,但是提高生产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才是降耗的重要途径。对摊铺施工的实地测量表明,WMA替代HWA摊铺可使沥青烟排放降幅53.1%,一氧化碳排放降低35.4%,二氧化氮排放降低53%,二氧化硫排放降低63.1%,综合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排放降幅达56.2%。利用WMA代替HWA作为路面材料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56.
采用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对某区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为期16个月的生物修复,考察了处置后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以及石油烃组成的纵向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修复后各土层的石油烃去除率是表层土IN-3(50.42%)中层土IN-2(23.54%)底层土IN-1(10.51%);IN-1处于缺氧环境,存在硫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使得土壤pH值从7.86±0.03降低至7.27±0.03,土壤总氮从2.53±0.13 g/kg降低至0.77±0.04 g/kg;厌氧菌的种群数量是IN-1(10.43±0.71×104CFU/g)IN-3(6.74±0.39×104CFU/g)IN-2(5.15±0.42×104CFU/g),放线菌数量与石油烃含量显著负相关(r=-0.989,p=0.0110.05);IN-3对饱和份和芳香份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0.27%和54.52%,远高于IN-2和IN-1;模拟蒸馏结果表明,IN-3正构烷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去除,缺氧的IN-1对正构烷烃去除得较少;厌氧菌数量与胶质和沥青质去除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对于污染源较为分散的污染区域,采用原位生物强化修复时可以考虑引入厌氧修复。  相似文献   
957.
以采用"SBR+混凝+Fenton氧化+BAF"组合工艺处理的晚期垃圾渗滤液各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HA、FA和HyI等溶解性有机物(DOM s)在各个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组合工艺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98.4%和99.3%;对DOM s的去除率为98.3%,其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物(HyI)的去除率分别为98.3%、99.5%和95.7%。各处理工艺中SBR和混凝工艺对HA和HyI的去除贡献较大,Fenton氧化工艺对FA去除率较高。Fenton氧化和BAF联用,可以有效去除难降解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使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58.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6株原油降解菌SY1~SY6,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初始pH、温度、充氧量(摇床转数)、盐浓度、氮源和磷源等环境因素和营养条件对各菌株生物降解原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株原油降解菌在初始pH7~9,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时生长良好,且能有效地降解石油类污染物,其平均降解率为50%以上。6菌株在盐浓度在1%时生长良好,SY3菌和SY4菌能在盐浓度10%以上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同时,6菌株以氯化铵(NH4Cl)为氮源,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的混合物(2∶1)为磷源时生长良好,因此可作为各菌生长的最适氮源和磷源。研究结果可以为含油废水的处理提供微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959.
介绍了农村小城镇分散型的生活污水处理经验,即采用隔油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埋地式土壤覆盖型;最终废水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类标准。  相似文献   
960.
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考察了江苏省1990-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动态演进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是影响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验证;②农业面源污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且具有一定滞后效应;③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人均GDP是解释农业面源预测方差的重要变量,而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贡献度则相对较小。因此,我们要充分关注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对农业环境质量恶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农业面源污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其关键前提是必须要对农业面源污染所导致的负外部效应进行清晰的界定,以及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农业资源配置、污染权的市场交易机制,以充分发挥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对涉农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形成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